<p class="ql-block">人心无足蛇吞象</p><p class="ql-block">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p><p class="ql-block">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思娇娥美貌妻。</p><p class="ql-block">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p><p class="ql-block">良田置得多广阔,出门又嫌少马骑。</p><p class="ql-block">槽头扣了骡和马,恐无官职被人欺。</p><p class="ql-block">七品县官还嫌小,又想朝中挂紫衣。</p><p class="ql-block">一品当朝为宰相,还想山河夺帝基。</p><p class="ql-block">心满意足为天子,又想长生不老期。</p><p class="ql-block">一旦求得长生药,再跟上帝论高低。</p><p class="ql-block">不足不足不知足,人生人生奈若何?</p><p class="ql-block">若要世人心满足,除非南柯一梦兮。</p><p class="ql-block"> 这首描写人心无足的诗,最早是在三十多年前听到一个叫马树立的老先生说的。这个老先生家是大王村人,在镇办企业担任会计。在一次业务学习休息的时候,闲谈中谈到某人在企业当了领导以后找了“小三”,闹的鸡飞狗跳的。老马很有感触,就吟诵了这首诗。虽然有些字不太一样,但大体意思如出一辙。意在说明,此类情况很正常,是人本能的体现,揭示了人类根深蒂固的劣根性。但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思想还比较保守,对此类情况看不惯,很不适应,因此闹的满城风雨。大爷就是大爷,活的年岁长了,见的世面多了,所以马老先生就吟诵了这首诗,以此来诠释人的本性。马树立这个财会工作中的老兵,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辈子。前几年听他村里的书记说,才给他涨了养老金就去世了,使人惋惜。大王村很好,据说对村里的老人们根据年龄大小,每月都发数量不等的养老金,可谓老有所养,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是一大幸事。</p><p class="ql-block"> 对这首“人心不足“诗当时我是笫一次听说,感到蛮有意思的,就记录了下来。随着形势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已经绝迹多年的吃喝嫖赌等人类恶习,随着泥沙俱下的洪流,又沉渣翻起了。改头换面,什么洗脚房、洗头房、这个厅那个吧的充斥在大街小巷里。我住的小区北边就有一条叫什么“洗脚一条街“的街道,从已往的知识中知道,外国的红灯区非常恐怖,光怪陆离,小姐上街拉客。从街上走过,如果有意志薄弱者就会被小姐俘虏了。可我看到的现实是,街上表面看似非常平静,白天闭门锁户,到了晚上,一个个挂着各种招牌的门头灯箱,发出温馨又温柔的粉红色灯光。从街上往窒内看,灯光昏暗,也看不到人影晃动,与影视上表现的灯红酒绿,赤身裸体的镜头截然不同。近来有了变化,门头灯箱统统改成了叫什么按摩,调理身体等,都不叫洗头房,洗脚房了,这条街几乎和城区的其他街道没有什么异样了。如果你不特意去挖掘,无论骑车还是步行,在街上走过,十分的正常。我经常走过这条街去赶早市,从末遇到过异常情况。</p><p class="ql-block"> 又扯远了,有一个小细节不得不说。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所在的单位组织我们到临沂某镇参观。我们同是省里树的标杆单位,省里的领导多次来我们这里视察并倡导互访,交流工作经验。到了临沂某镇,按排住宿。各位领导被按排住单间,一般工作人员住二、三人房间。俺单位一位领导坚决不住单间,怕夜间有小姐骚扰。就与我相换。领导当场表扬我思想有定力,意志坚强,洁身自好,从不粘染歪风邪气,不易被不良诱惑降服。咱见的世面少,平时几乎不在外过夜,心里也“打chua乎“,但领导的指示不可违。我就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其他同事的房间里洗了澡,来到所谓的单间。那叫什么单间,其实就是一个小房间,床是已经磨破面布露出弹簧的破床垫,躺在上面很咯得慌。你想想一个乡镇供销社旅馆能有什么好的条件。房间内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话。我把门反锁,拉灯睡觉,一夜无话,没有任何动静。但睡在那样的床上,早晨醒来,身上感到好似被人打了一顿一样,被残破的床垫咯的浑身痛。吃早饭的时候我告诉那位领导,原来你是嫌床咯的荒才让我去住的。他说真不是,房间都没进去过,从心里就怕有小姐骚扰,影响自己的名声。领导说的这个事,不是空穴来风,那时候风传很多外出联系业务的“釆购员”,在南方城市住宿时,经常会遇到小姐半夜骚扰。甚至有的被讹诈,钱和身上的手表等贵重之物,被小姐和打手洗劫一空,有的连回家的车票都没钱买了。</p><p class="ql-block"> 回过头来,咱再说这首“人心不足“诗。根据查到的资料看,个人认为,这首诗的原作者应该是明朝的朱载堉,他生卒年份是1536年一1610年,字伯勤,号句曲山人,九峰山人。明代宗室成员(朱元璋九世孙)。是著名的律学家,历学家,音乐家。他放弃王位继承权,专注学术与文学创作。此篇作品以通俗的语言,递进式结构揭示人类贪欲的恶性循环,警示知足常乐之真谛。此诗也有叫《十戒歌》、《十不足歌》等别名版本。</p><p class="ql-block">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有个叫钱德苍的人编纂了一本书叫《解人颐》,收录了这首《人心无足诗》。后人以讹传讹,就认为是清人钱德苍写的了。</p><p class="ql-block"> 钱德苍,字沛恩或沛思,号慎斋。江苏长州人,生平不祥。他编纂的《解人颐》在胡澹庵原编基础上,分八卷二十四集。内容涵盖修身养性,处世哲理与民间俚谚,兼具文学性与警示意义。</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这首诗的出处,关于到底谁是真正的作者,仍然存有争议。这首诗以讽喻的笔法,揭示了人性的贪欲。诗中通过层层递进的欲望描写,从追求温饱到权势,再到最后的追求是长生不老。这首诗批判了“人心无足蛇吞象”的古今传承的普遍现象。但最后都是以“南柯一梦”而告终。</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首诗结合历史和现实来看,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是正常心理。人生走到哪一步,都会追求更高的地位和利益。历代以来,类似象和坤那样富能敌国的大贪官层出不穷。就连咱淄博这样的小城市,仍出了象毕荣青,宋振波之流贪污了几十亿的大户。由此而推,正象毛主席说的“走资派还在走”这个英明论断是多么的正确。在和平建设时期,毛主席还说:要革革过命人的命,这句话也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虽然不用搞什么运动,在决策层要有这种理念和行动,有力的约束有权人的私欲无限澎涨。</p><p class="ql-block"> 人心无足,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个真理被很多人实践过。今后还会有人前赴后继,最后都会踏上你自己铺就的不归路。我们当地曾经有一个叫什么崔红刚的同龄人,从小就十分优秀。记的在一九七五年区里召开团代会选出席全国的团代会代表时,人家还不是团员,也未参加区里的团代会。当时是以“红卫兵”的身份被选为“正式”代表参加全国团代会的,使人十分的羡慕。后来成为了老百姓的父母官,仕途止于主政市级,因心术不正而锒铛入狱。</p><p class="ql-block"> 我们十分期盼,当今繁荣昌盛又强大的国家,在治国理政上能不能践行一下,建国初期毛主席果断惩处贪污犯张子善,刘青山那样的铁腕手段,杀鸡儆猴,匡扶正义。如此,相信握有一定权力和社会财富资源的各级领导们,在自己“致富“的路上,对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保持敬畏,多拿出点心思为国家和老百姓考虑考虑,别光盯着国家的财库和老百姓十分干瘪的钱袋子,总想从中掏出点什么来,放到你的“仓顿“里。由此,你们的仕途走的就会顺溜一些,摔跤的就会减少一点,“为人民服务“的时间就会延长一些,或许达到善终的。</p><p class="ql-block">(车麟生于2025年9月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