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JiangSiq

<p class="ql-block">八月的最后一天,又逢周日这天天气晴朗,秋高气爽,由东至陶公历史文由化研究会朱会长 带队的10人采风团,参观了,潜山市张恨水纪念馆,怀宁县的海子纪念馆,安庆市的严风英故居。</p> <p class="ql-block">上午10点半,我们到了潜山市博物馆。正门院子中有孔雀东南飞的雕塑及简介。</p> <p class="ql-block">《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极为罕见的叙事长诗。诗歌以汉末建安年间的庐江小吏焦仲卿(今安徽潜山人)与刘兰芝(今安徽怀宁人)的爱情悲剧为线索 成功地塑造了一对忠于爱情 敢于反抗封建礼教具有鲜明个性的年轻夫妇形象。</p> <p class="ql-block">收入中学课本的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取材于汉末庐江郡(郡治在今潜山市区)的一桩爱情婚姻悲剧:其时庐江太守府小更焦仲卿之妻刘兰芝,被焦母赶回娘家,临别,夫妇发誓彼此相守,忠贞不变。后娘家逼迫兰芝改嫁,兰荩以死抗争,焦仲卿悲愤之下,也在家中自缢。</p><p class="ql-block">享誉“长诗之圣”的《孔雀东南飞》,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宗法制度的罪恶,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切向往。《孔雀东南飞》传说故事,现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p> <p class="ql-block">我正在纳闷,孔雀东南飞的的故事不是发生在怀宁县小市镇吗?他的雕像怎么在这儿?听到同来的几位文友的介绍,原来与著名作家张恨水有一定的联系,由他改编的长篇小说《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及他本人皆源于安徽潜山。</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参观了张恨水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张恨水纪念馆主展厅面积270平方米,纪念馆陈列分为“少年才俊”“新闻生涯”“创作成就”“人生情怀”“夕照青山”“故土情结”“传播与研究”七个部分。陈展在充分搜集相关史实资料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光学效果,场景再现等多种形式,全面系统地展示张恨水先生的生活历程、创作道路和作品影响。</p> <p class="ql-block">从观展中,我们得知,</p><p class="ql-block">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余井(原岭头)人,现代著名报人、高产作家。</p><p class="ql-block">张恨水天资聪颖,勤于自学,人称“皖中才子”。二十三岁正式步入报界,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笔耕树艺,忠敬仁义,修身持正,追求民主自由,促进社会进步,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在近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坚持大众化、通俗化取向,创作了《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等中长篇小说120余部和大量的散文、诗词、言论等,共计三千余万字,数量超迈,前无古人。其作品新旧交融,雅俗共赏,对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社会进行了百科全书式的艺术表现。他坚守民族文化本位,融汇古今,吸纳中西,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做出了卓越贡献。</p><p class="ql-block">天柱高古,皖源流长,文华潜山孕育了奇才张恨水,其作品之多,流传之广,为中外文学史所罕见,是中国第一个把自己名字变成市场品牌的文人,有“民国第一写手”、“中国的巴尔扎克”之称,被尊为“小说大家”而享誉海内外。毛主席曾称赞他:“《水浒新传》写得好,梁山泊英雄抗金,我们八路军抗日,像这样的通俗小说配合我们抗战,真是雪中送炭。”</p> <p class="ql-block">还有传闻说张恨水的笔名的由来,有人说他的笔名张恨水,是当初追不上冰心女士,所以“恨水不成冰”的产物。实际上,他和女作家并无什么瓜葛,“才子佳人”张恨水不过是李后主的迷弟,取《相见欢》“中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罢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于纪念馆结束语总结的。张恨水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创作五十年,他勤奋笔耕、淡泊自守,著作甚丰;疾恶如仇、同情人民,砥砺前行。其留给世人的文学遗产与精神财富,犹如皖河、潜水之水悠远绵长,是屹立华巅的青松永驻人们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p> <p class="ql-block">  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p><p class="ql-block">这首诗歌自诞生、问世以来,已经过去了数十年,依然深受众多读者的喜爱,在读者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这首诗在中国家喻户晓,耳熟能详。海子也因此活在众多读者心中</p> <p class="ql-block">中午我们在张宾老师的故乡,参观了张氏宗祠以后,有张老师做东,一行十人,在一个很不错的民宿吃完饭,稍事休息,就赶往了怀宁县海子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说说笑笑间,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海子的故乡,海子文化园。</p> <p class="ql-block">海子文化园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规划用地80.16公顷。园区以“一轴、四区、一线”为空间布局,以“一条区域体验延伸轴—怀宁教育典范轴”扩大园区空间,实现功能扩展。此外分别突出“海子故村——诗人与诗篇”、“海子墓园——永存与追念”、“查湾门襟——走出与归来”、“海子原乡——时光与生活”四大主题板块,通过“海子人间周游线——十个海子”构成黄金旅游线,达到区块融合、生态人文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p> <p class="ql-block">园内有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海子文化广场、海子纪念馆、海子雕塑、海子故居、海子书馆、露营基地、800余亩荷花园、生态停车场等,荷田之中还修建了400米荷田廊亭栈道,方便市民和游客近距离观赏荷花。</p> <p class="ql-block">今天来到怀宁海子故居,参观了海子纪念馆,从中了解到海子的由来。海子原名查海生。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人。1964年3月24日,一个时代的天才少年在这里诞生了,他四岁就参加了全乡背诵毛主席语录比赛,5岁上学,15岁考入北大,18岁开始创作,1983年毕业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授美学,1984年以笔名海子创作了《亚洲铜》《阿尔的太阳》《春天,十个海子》。从82年至89年创作了200多万字的作品,曾获得北京市和国家举办的全国性诗歌赛大奖和特别大奖。最著名的是《海子的诗》一书出版,被《当代文学》无数次发表,海子的文学作品,被收录入20多种诗歌选集,以及各类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教材。其中被广为传诵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被入选高中语文课本。1986年开始流浪四川、内蒙古、青海、西藏等地,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山海关卧轨自杀。留下了一句:“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的遗言。时年25岁。一个时代的文学新星陨落了,实在让人痛惜!</p> <p class="ql-block">参观的时候遇到一位四川大学老师,慕名而来,他说因为海子的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句,不惜驱车几千公里,来这里,为了探究诗人的成长轨迹,在此希望大家以后的生活正如子所说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p> <p class="ql-block">在雕像四周的砖墙上是一些海子的诗歌段落节选(麦地篇、家园篇、经典篇、爱情篇)</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到了海子的故居顺道来看望他的母亲,海子故居就在海子纪念馆的侧后方,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小平房,正堂里摆放着海子像,旁边的墙壁上则是对于海子的简单生平介绍,海子的母亲因一位90岁高龄的老人,居住在这里,此时正躺在床上,身体有所欠佳,我们和老人家打招呼,思维仍然清晰。不禁让我们唏嘘感叹,海子年龄也不大,那么有才,要是活着,老人家该是多幸福。大家总结一句话,天妒英才,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这里。赶赴下一站严凤英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到底人间欢乐多”,是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主演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牛郎织女)的经典唱段。我作为大师的老乡,对这个经典唱段耳熟能详,时不时地哼哼几句,听我口音,好多人问我,你的家在哪里,我说罗岭,他们说不知道,黄梅戏知道吗?他们都说知道知道。我很自豪的说,我就是黄梅戏严凤英大师同乡。</p> <p class="ql-block">严凤英故居</p><p class="ql-block">严凤英故居座落于安庆市罗岭镇黄梅村,现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安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庆市中小学研学育基地。自2002年4月开放以来,参观人数众多,在缅怀艺术大师,弘扬黄梅戏文化方面受广大群众高度赞扬。</p><p class="ql-block">故居为两进一院落的徽派格局民居,占地面积5亩(0.33公顷),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分为前后两进。前厅为展厅,后厅为五开间平房,中间为庭院,两边是马头墙,青砖灰瓦,基本恢复了原有建筑的风貌。故居前有严凤英大师在《天仙配》中扮演七仙女形象的汉白玉雕像,雕像总高3.4米,底座基石为1.1米,象征着严凤英从四岁第一次接触黄梅调到15岁首次登台演出这11年的学艺生涯。雕型真身高为2.3米,象征着严凤英从1945年--1968年这23年的演绎生涯。基石上严凤英这三个字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大师刘海粟先生所题写的。</p><p class="ql-block">2013年10月3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视察严凤英故居时指示:严风英。</p><p class="ql-block">严凤英是个出色故居是个金字招牌。一定要把产凤英的艺术成就和境界展示出来。2015年11月21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法委书记孟建柱也到访了严凤英故居。道照指示,罗岭镇在现有基础上对展馆进行提升,重新布局设计,重点展示严凤英不平凡的演员,她演的七仙从乡间小戏成长为全国知名剧种且长盛不衰中所起到的卓越贡献。的艺术生涯和辉煌的黄梅戏术成就,让参观者从中领略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体味严凤英的人格魅力,</p> <p class="ql-block">1930年4月严凤英出生在桐城(今宜秀区)罗岭原名严鸿六她自小就对黄梅戏充满了兴趣10岁时开始学唱黄梅调当时为族人所不容后跟随严云高学戏取艺名“凤英”。严凤英的唱腔亮丽沙甜委婉动听 韵味浓郁表演质朴细腻吸收京剧、越剧、评剧评弹、民歌等唱腔之长自成一家誉为“严派”。</p> <p class="ql-block">一生演绎了4部电影20多部大戏30余出小戏她让黄梅戏从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剧种成为家喻户晓的全国知名剧种“严凤英”这个名字早已超越了个体生命的范畴成为中国文化记忆中的一个重要符号。</p> <p class="ql-block">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严凤英,就没有黄梅戏的今天。</p> <p class="ql-block">可是,一代宗师,年仅38岁离世。不得不感慨:艺术如斯,人生如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