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七十年代在陈谢小学任民办教师的往事

岁月如歌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9日,教师节前夕,我坐在窗前,思绪飘回了几十年前的那段岁月。那时的我,还只是一个刚满17岁的初中毕业少年,却已经站在了陈谢小学的讲台上,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时光如水,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但那些点点滴滴的记忆,却始终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未曾褪色。</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陈谢小学,还坐落在上陈谢村的荔枝园旁。校舍是泥砖瓦木结构的平房,教室简陋却整洁,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棂洒在黑板上,照出一片温暖的光。校门口的牌子上写着“陈谢小学”几个大字,每次走进校门,心中都有一种说不出的踏实感。</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民办教师,我深知肩上的责任。每天清晨,我都会提前到校,整理教案,准备当天的课程。虽然每月只有3元的补贴,还要回生产队记工分,但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我总觉得这份工作无比神圣。我们这些老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把做人的道理融入课堂,用行动去影响学生。</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教师队伍中,有几位印象特别深刻的同事。梁善德老师是桐油岭人,教语文,讲课时总带着一股书卷气;龚明国老师则教化学,做事严谨,一丝不苟;黄观贤老师教数学,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我们几个人一起备课、批改作业,常常在晚上点着煤油灯,一边喝着一角钱一盅的红糖豆汤,一边讨论教学问题,那种朴素而充实的日子,至今回想起来,仍让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我负责的是二、四年级的复式班。一个教室里,两个年级的学生一起上课。刚开始时,心里还有些忐忑,毕竟自己年纪小,个子也不高,班上还有几个学生比我大。但出乎意料的是,课堂纪律出奇地好,孩子们都很听话。语文课上,我教他们读课文、写生字、造句;数学课上,我带着他们理解例题,掌握运算方法。虽然教学条件简陋,但大家学得都很认真。</p> <p class="ql-block">生活虽然艰苦,但也有不少温馨的回忆。夏天的夜晚,我们几个老师会围坐在操场上,一边乘凉,一边备课。大队里还组织我们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比如到村里写标语、植树造林、宣传农业学大寨。假期里,我们甚至还要动手打火砖,为学校扩建教室打基础。那时的我们,虽然清贫,但精神却无比充实。</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离开了陈谢小学,继续求学,再后来又回到这里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亲手将学校从荔枝园旁搬迁到了化合公路边。再后来,我在江湖镇政府分管教育工作十多年,始终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陈谢小学,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起点之一,它承载了我最青涩的回忆,也见证了我一步步成长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如今,我再次站在陈谢小学的操场上,看着崭新的教学楼和绿树成荫的校园,心中感慨万千。陈谢小学校舍经过三次改造,现在整过校园绿化美化环境舒适,教学设备齐全,运动场体育功能齐全,教室宽敞整洁,并建起教师住宅楼房,建起了水围墙安全保障。我仿佛也在默默回忆着那段属于我们的青春岁月。</p> <p class="ql-block">编 辑:岁月如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现在陈谢小学校园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制作时间:2025年9月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