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实话实说,每当读到那些故意玩弄词藻,并把语义搞得云里雾里的文字,就会心生厌恶。因为,这样花里胡哨的东西,读后掩卷沉思,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读了就像没有读过一样。</p><p class="ql-block"> 还应该指出的是,有的作品,故意用些生僻字,以及艰涩难懂的词汇,以图增加作品的“文采”。其实,这也是幼稚无知的表现。因为读者读不懂,常常就容易被放弃了。</p><p class="ql-block"> 以上这种故意玩弄词藻,华而不实的文风,同教员在《反对党八股》中所批评的,如故意把“工人”一词中“工”的一竖拐了一道弯,把“人”的一捺加上三个撇的性质如出一辙,同样面目可憎。</p><p class="ql-block"> 最近,看了著名作家刘震云说的一段话。他说:“凡是用特别复杂的文字,形容词和副词在写作的人,都是没文化的人……。如果外在特别复杂,它里面的内容一定特别干瘪。有学问的人,一定是用特别浅显的语言,来说明特别复杂的事物和哲学。” 笔者深以为然。</p><p class="ql-block"> 请看,那些古今著名作家的作品,哪篇作品不是简洁明了又通俗易懂的呢?</p><p class="ql-block"> 例如,诗仙李白的千古名篇《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是何等的简洁明了而通俗易懂啊。再例如诗魔白居易,他写完诗歌作品后,要先读给身边的婆婆们听。如果婆婆们听不懂,就努力去修改。这些写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正是我们当代写作者应该努力学习和继承的。</p><p class="ql-block"> 所以,写作者首先应该明白,作品是给人看的,不要搞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如果你写出的作品别人看不懂,或者引发不了读者欣赏的兴趣,那么自然就失去了写作的意义。一篇好的作品,一定是形式和内容统一作用的结果。只有好的内容而没有好的形式去表达,当然也就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来了。</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