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游记588】心灵呼唤之约西藏行,穿越榆林毛乌素沙漠,赏人定胜天治沙成果,观西部光伏发电规模,高压电铁塔壮观林立,特高压实现西电东输,游龙州丹霞地质公园,赏陆地水上丹霞地貌,感景观大桥惊险刺激,赏油画般的迷人色彩,似波浪云朵流水石片,感受穿越亿万年时空,着天地之墨山水为画,将天地容颜尽绘于此。 【星空游记】拍摄曾经去过的那山、那水、那景、那人、那情,记录曾经感悟到的美景美色、风土人情、地理地貌、历史背景、传说故事,在星空走不动的那天重新看看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和快乐。我国著名的游记有:《山海经》、《历游天竺记》、《徐霞客游记》等,星空不是旅行家,随性而已。闲来无事,整理照片,写个游记,记录照片的出处,回头再读,每张照片,犹如重游,其乐无穷。 游记不属于文学创作,只是忠实地记录所走过的路,以及那山、那水、那景、那人、那事、那情。星空也不是历史、地理、民俗的专家学者,只能做一个文字搬运工,串接专家学者研究的公开资料,偶尔写一点个人感受,希望下次去的时候能有点更深的体验。分享是一种快乐,偶尔看到星空游记的朋友,欢迎指点迷津,并在此一并感谢,不再回复,见谅。 2025年06月13日,星期五,天气:晴。昨天游览青海湖,入住甘肃兰州市。兰州只是路过,没有安排游览时间,解决肚子后,一夜无语。今天,清晨早起,队友集结,前往陕西靖边波浪谷游览,游览景区后将在靖边住一夜,明天早起打道回府。 清晨五点钟准时向本次行程的最后一站陕西靖边波浪谷进发,路很好走一路高速公路。望着窗外在晨曦中的曙光,感受着本次行程即将结束的心情,似乎还不过瘾,对星空来说已经没有下次了。 望着窗外,太阳的那一抹橙红正在四周空旷寂静、视界辽阔深远的山顶上冒出,然后慢慢升上天空,预示着新的一天开始了,期待今天的行程圆满。 离开兰州不多时就进入到了荒漠地区,这里位于黄土高原和祁连山脉之间,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是国内最大的内陆沙漠之一。由于降水稀少和过度开采,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形成了许多移动沙丘和裸露的沙漠风景。 望着川外一望无际的沙丘,大概这里也是一个无人区。进入陕西就是我国的四大沙漠之一的“毛乌素沙漠”了,这片沙漠一直伴随着高速公路前行,公路两侧都是防沙网,并有一些人种植的低矮灌木,据说这里的治沙成效十分显著。 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因此,榆林市也被称为驼城,意为沙漠之城。毛乌素沙漠面积约4.22万平方公里,降水较多(250∼400毫米),有利于植物生长。原是畜牧业比较发达地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面积较大。 1959年以来,人们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到了21世纪初,已经有600多万亩沙地被治理,止沙生绿。80%的毛乌素沙漠得到治理,水土也不再流失,黄河的年输沙量足足减少了四亿吨。 由于有良好的降水,许多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在沙漠腹地,榆林市还累计新辟农田160万亩,榆林这座“沙漠之都”变成了“大漠绿洲”。2020年4月22日,陕西省林业局公布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这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从陕西版图“消失”。 毛乌素沙漠,亦称鄂尔多斯沙地。毛乌素,蒙古语意为“坏水”,地名起源于陕北靖边县海则滩镇毛乌素村。自定边孟家沙窝至靖边杨桥畔镇的连续沙带称小毛乌素沙带,是最初理解的毛乌素范围。 由于陕北长城沿线的风沙带与内蒙古鄂尔多斯(伊克昭盟)南部的沙地是连续分布在一起的,因而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和陕北长城沿线的沙地统称为“毛乌素沙地”。 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南部、陕西省榆林市的北部风沙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东北部。 这里降水较多,有利植物生长,原是畜牧业比较发达地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面积较大。万里长城从东到西穿过沙漠南缘。 毛乌素沙地海拔多为1100-1300米,西北部稍高,达1400—1500米,个别地区可达1600米左右。东南部河谷低至950米。毛乌素沙区主要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凹地上。 这里出露于沙区外围和伸入沙区境内的梁地主要是白垩纪红色和灰色砂岩,岩层基本水平,梁地大部分顶面平坦。各种第四系沉积物均具明显沙性,松散沙层经风力搬运,形成易动流沙。平原高滩地(包括平原分水地和梁旁的高滩地)主要分布全新统一上更新统湖积冲积层。 在古代,这里曾经水草丰美。5世纪时毛乌素南部(今靖边县北的白城子),曾是匈奴民族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当时草滩广大,河水澄清。据考证,古时候这片地区水草肥美,风光宜人,是很好的牧场。 后来由于不合理开垦、气候变迁和战乱,地面植被丧失殆尽,就地起沙,形成后来的沙漠(沙地)。毛乌素沙漠是在一两千年的时间里逐渐扩展而成的,大约自唐代开始有积沙,至明清时已形成茫茫大漠。 因为整个鄂尔多斯高原的浅层地表都是由地质时期形成的沙砾物质组成,草皮一经破坏,就成了沙漠,所以,在历史上的过度游牧后,沙漠终于像一块传染性的牛皮癣,向四周扩散。 事实上直到清代初期,这里都是森林草原;到当代,府谷县西北部和准格尔旗羊市塔乡,还存有天然的杜松林和树龄千年的油松——它们是陕西和内蒙古交界的东段地区繁茂森林消失的见证者,也是沙漠南侵最后的坚守者。 20世纪60年代,榆林市郊半公里外就是寸草不生的流沙;而21世纪初,50公里以内基本上看不到流沙了。许多当年的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在沙漠腹地,榆林市还累计新辟农田160万亩。 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落实,沿途可见很多大型的光伏发电场。 根据陕西省发改委印发《关于印发陕西省可再生能源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的通知》,初步规划:预计到2026年省内新能源装机规模达79GW,增速120.8%。 到2026年,全省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85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5%以上;2030年,力争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2亿千瓦左右,省内自用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达到60%左右。 结合光伏用地政策,依托毛乌素沙地和陕北黄土高原地形,建设千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其中:光伏治沙方案资源量达30GW以上;关中旱腰带建设渭北千万千瓦级农光互补可再生能源基地;陕南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林光、茶光互补。 特高压方面,除已有通道外,研究论证新建青海经甘肃至陕南双回750千伏线路,进一步提高我省与青海等省互济能力。加快陕皖、陕豫外送通道规划新能源项目建设,实现更大范围和规模的资源优化配置。 特高压输电,是指1000千伏交流电压和±800千伏直流电压输电工程和技术。特高压电网是以1000千伏输电网为骨干网架,超高压输电网和高压输电网以及特高压直流输电、高压直流输电和配电网构成的分层、分区、结构清晰的现代化大电网。 2016年1月11日,准东-皖南(新疆昌吉—安徽宣城)±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这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截至2025年1月12日,新疆准东至安徽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累计输送电量超过3000亿千瓦时,相当于1.3亿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使用1000千伏及以上的电压等级输送电能。特高压输电是在超高压输电的基础上发展的,其目的仍是继续提高输电能力,实现大功率的中、远距离输电,以及实现远距离的电力系统互联,建成联合电力系统。 特高压输电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据估计,1条1150千伏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可代替5~6条500千伏线路,或3条750千伏线路;可减少铁塔用材三分之一,节约导线二分之一,节省包括变电所在内的电网造价10~15%。 1150千伏特高压线路走廊约仅为同等输送能力的500千伏线路所需走廊的四分之一,这对于人口稠密、土地宝贵或走廊困难的国家和地区会带来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因为中国要长距离大容量传输电能。有基本的地理知识、对中国国情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国人口很多,有十四亿左右,大多数人口都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因为中东部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生产生活条件较好,而西部、西北地区多山少地,条件相对艰苦,人口分布相对较少,经济也不如中东部地区发达。 经济较发达、人口众多的中东部地区,必然要消耗更多的能源,主要是需要更多的电力供应。前面说到,电是从发电厂发出来的。发电厂靠什么来发电呢?在中国,发电厂主要靠烧煤或靠水力来发电,也有少量的用核能发电。用煤发电的叫火电厂,靠水力发电的叫水电厂,用核能发电的叫核电厂。换句话说,要想能发电,就要有煤炭或者水力资源,核能发电只占很少部分。 可是,中国的煤炭储藏主要在西北,如山西、陕西、内蒙古东部、宁夏以及新疆部分地区,中东部省份煤炭储藏量很少。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和长江中上游、黄河上游以及西南的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 这样一来,中东部及沿海地区需要大量电力供应,又没有用来发电的资源,能用来发电的煤炭、水力资源却远在上千公里之外的西部地区。怎么解决这个能源问题呢? 于是,国家采取输煤和输电两个策略。一是采取把西部的部分煤炭通过铁路运到港口(大同—秦皇岛)再装船运到江苏、上海、广东等地,简称输煤;二是用西部的煤炭、水力资源就地发电,再通过输电线路和电网把电送到中东部地区,简称输电。 不时可见平板大货车运送报废车辆,应该是西藏自驾游出事故了,拉回去找保险公司理赔,更多的是运送私家车的大货车,把部分都是有胆量把车开到西藏,但没胆量把车开会去,这些车主只能委托大货车把他们的小车运回去。 从清晨就一直在赶路,到定边服务区休息了一下,下高速前往波浪谷景区。 波浪谷是陕西省靖边县风景区,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龙洲镇,距县城约22公里处的闫家寨子,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交界带,面积44平方千米。从县城出发,约半个小时的车程就可以到达。 波浪谷景区是由陆地丹霞和水上丹霞两大游览区域组成,景区地貌呈现层叠状波浪纹理,以单一红色为主,与美国亚利桑那州波浪谷相比具有更年轻的岩层特征。因景区内拥有众多的波浪式丹霞地貌景观而取名为波浪谷,又因地处龙州镇,也叫龙州丹霞地质公园。 波浪谷景区的丹霞地貌景观,地处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与沙漠结合部,形成于距今9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由于这里的沙丘不断浸渍地下水,经年累月便一层层沉积下来,凝结成砂岩,后又经地壳运动、流水与风力的自然雕琢,就形成了各类线谷、巷谷、赤壁等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观。 关于波浪谷这种奇怪岩石的形成,有关记载是这么说的:波浪谷展示的是由数百万年的风、水和时间雕琢砂岩而成的奇妙世界。波浪谷岩石的复杂层面,是由一亿五千万年前侏罗纪就开始沉积的巨大沙丘组成。沙丘不断地被一层层浸渍了地下水的红沙所覆盖,天长日久,水中的矿物质把沙凝结成了砂岩,形成了层叠状的结构。 靖边波浪谷在陕北这个黄土覆盖的地方能有这样的石头景观真是个奇迹了。靖边“波浪谷”这一名称是来这里的摄影者给予的,它与亚利桑那州的波浪谷是有一定区别。亚利桑那州的波浪谷在红色之间夹有白色线条,红白相间,而靖边的波浪谷则以红色为主。 景区包含火焰丹霞、赤壁丹霞、地心丹霞三大主题游览区,分布着线谷、巷谷、赤壁等丹霞地貌景观,设有玻璃观景平台和3D景观大桥等设施。进入景区最先经过的是横贯峡谷的3D景观大桥,游人拍客会望而却步,紧张至极。 踏上桥面的瞬间,看似普通的大桥显示出了极其震撼的效果,这座景观大桥距谷底有75米之高,部分桥面用透明玻璃制成,可以完全清晰地看到桥面下的绝美风光,也让恐高的人们产生各种幻想。 一段玻璃碎裂的听觉视觉特效让刺激和惊恐变得更为猛烈,再加上白色雾面玻璃瞬间变为透明让大桥之下迷人的峡谷风光更为惊心动魄。 景区地貌,由红砂岩结构疏松多孔,纹理记录沙丘沉积过程,交错处形成抽象图案,局部可见恐龙足迹化石。赤壁丹霞崖壁陡峭,谷底有流沙河穿过;水上丹霞保留原始形态,湖岸赤色岩石与翠绿湖水形成鲜明对比。 上世纪80年代,人们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交界处发现了波浪谷,神奇的外观和极高的科研价值使其成为了世界八大岩石奇观之一。而靖边的波浪谷也有着与美国波浪谷媲美的红砂岩峡谷。 GPS图 波浪谷这种奇怪岩石的形成,有关记载是这么说的:波浪谷展示的是由数百万年的风、水和时间雕琢砂岩而成的奇妙世界。波浪谷岩石的复杂层面,是由一亿五千万前侏罗纪就开始沉积的巨大沙丘组成。沙丘不断地被一层层浸渍了地下水的红沙所覆盖,天长日久,水中的矿物质把沙凝结成了砂岩,形成了层叠状的结构。 纤细的岩石纹路实际上是清楚地展示了沙丘沉积的运动过程。纹路的变化反映出每一层砂岩随着沉积矿物质的含量不同而产生的颜色深浅差异。红色主要是由铁和锰的氧化而产生,这些颜色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在交错处和角落里形成更加复杂与抽象的图案。 有许多关于波浪谷的介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在美国的亚利桑那州北部朱红悬崖的帕利亚峡谷(Paria)的一些岩石,上面有着像波浪一样的纹路,所以这个地方被叫做"The wave",这种古老的沙丘随着科罗拉多平原的上升,加上漫长的风蚀,水蚀,峡谷里砂岩的层次逐渐清晰地呈现出来。平滑的,雕塑感的砂岩和岩石上流畅的纹路创造了一种令人目眩的三维立体效果。 靖边波浪谷虽然没有亚利桑那州的波浪谷大,但在陕北这个黄土覆盖的地方能有这样的石头景观真是个奇迹了。靖边"波浪谷"这一名称是来这里的摄影者给予的,它与亚利桑那州的波浪谷是有一定区别,亚利桑那州的波浪谷在红色之间夹有白色线条,红白相间;而靖边的波浪谷则以红色为主。靖边丹霞自然风景区就好像时光的年轮。 站在景观大桥上可看到基本荒废了的老式窑洞,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 向下望去,可见万丈深渊中的景区不行栈道。<br> 还有两口窑洞外墙上有“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这句口号基本已经看不到了。 景区内还有些娱乐设施。 踏上观光栈道,在蓝天白云下,我们似乎也成仙了。置身丹霞地貌,令人感受到的是激动、震撼、陶醉、本真的。 火焰丹霞是最早发现龙洲丹霞地貌之地,红砂岩色泽鲜艳,远看像火焰山,以波浪纹理见长,地势相对平缓,顶部是广阔的黄土地带,红色岩石纹理线条流畅。 火焰丹霞又名红砂峁,是最早发现龙洲丹霞地貌之地,这一区域的红砂岩色泽鲜艳,远看好像火焰山一样,并因此得名。此处景观以波浪纹理见长,一条条、一弯弯、一圈圈,像黄河流水,像海浪翻起……无风却起浪,无水也形波,自然奇特美艳之姿无与伦比。 波浪谷,着天地之墨,敛山水为画,将自然的容颜尽绘于此,这片土地见证了大地的酝酿与生命的诞生,那一抹抹鲜红而又永恒的色彩,自由奔放在北方的砂砾之上,诉说着天地间的恒久与变迁。 总会碰到没有规矩的游客。 来到波浪谷,看到红色石头像泥石流一样呈现出一种流水状,一圈圈、一坨坨、一弯弯的向沟壑中涌去。 这种石头类似一种沙岩,风化脱离很严重。在上面行走,一不留神就会被附在表皮上的红色细沙滑倒。 沿着沟边的栈道前行,在宽阔之处看到很大的且平整的石壁,从上到下均为红色,而且颜色基本一致。 在狭窄之处,红色石头呈现出一种流水状,就像红色的泥浆一般纷涌汇聚,向沟底流淌。 在闫寨子沟对面的长嘴畔,这里地势相对平缓,那些层层叠叠的石头就像一大批铺盖在地面上浸染过后晾晒的红色布匹,一层层、一卷卷、一盘盘在夕阳的渲染之下,异常的鲜红;又似黄土中冒出的一股红水缓慢地向低洼处流淌。 栈道旁有一太空人模型,似乎在提示游客,这里属于火星地貌景观。 沿着栈道前行,忽然眼前豁然开阔,一条貌似峡谷的河沟横在前面。红色石头全部呈流水状凝固在这里,像一株株红色的冰挂,又似一股股封冻的岩浆,与沟底一处处流淌细小的河水和远处覆满绿色植被山顶上转动的风车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实景画。 触摸着红砂岩的波纹,随时光隧道穿越到亿万年前的侏罗纪时代,如电影般在脑海中演绎着大自然创造丹霞地貌的惊心动魄。 绵延数公里的龙洲丹霞,似熊熊烈焰,唤醒你的激情;似黄河波浪,席卷着黄沙穿越中原大地;似虎啸龙吟,咆哮着一种不屈的精神;似大自然写就的一部厚重的书,令人细细研读。 这里有油画的迷人色彩,这里有巨雕的丰满浑厚,这里有田野的层叠辽阔……纵使用尽千言万语 ,也无法描绘龙洲丹霞特殊的美! 沿着栈道向沟底走去,那里有更精彩的画面等待着我们。 打卡拍照的道具。 这里是赤壁丹霞~流沙河 这地方叫一步登天 ~在红色岩壁上,一只“神仙脚掌”赫然而立,脚掌与脚趾非常逼真,仿佛一步登天… 这里设有休息凉亭、驿站、拍摄打卡地… 到达一线天景点。 波浪谷一线天是整个景区最精华的景观,凡来波浪谷的游人,必选此处打卡。 一线天好似在苍茫的大地上裂开缝隙,层层迭起的波浪线条蜿蜒向前,有的呈螺旋状的石纹,象放射性的漩涡。 一线天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且身体要紧贴岩壁,侧身而行。 为防止踩踏,在一线天顶部,开凿了一邃道,游人走进一线天后,可从邃道返回。 一线天~线谷平均宽度小于1米,长约130余米,最深处达40余米,谷臂斜层理受水利侵蚀和风力改造,形如波浪,壮似流线,类似“美国羚羊谷”。 多为陆上景观,所有景观都是自上而下直至地心,多为峡谷、风蚀、水蚀在纵横交错的沟壑之间,绘就了一幅幅线条流畅、波澜壮阔的风景画。 对体力不好的游客,在这里可以乘坐扶梯。 大部分游客还是选择爬楼梯而上,可以远瞧水上丹霞。 不同于犹如火舌一般曲折蜿蜒、仿佛地心裂缝的陆地丹霞,水上丹霞与水为伴,气质要婉约灵秀不少。 抬眼望去,身旁是火红的丹霞绝壁,脚下却是水波荡漾的绿湖,两种截然不同、甚至有些对立的风景共入一镜,感受很是奇特。 这里独特的地质构造随季节、气候变化形成的不同美景具有多样性,尤其是在雪后初晴、阳光和煦日,雨过天晴、太阳朝升西落时,红砂岩色泽更加鲜艳,熠熠生辉,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更加强烈。 在这里,大自然美轮美奂的沙雕艺术作品随处可见。 水上丹霞,红岩碧水,美爆了。 扶梯。 这里是闫家寨子…寨内保存房屋50间。该寨是陕北现存较完整的古山寨之一。据说这是当年闫家村人防土匪居住的地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一遇匪兵来袭,就会通过另外的洞逃走,却不易被发现,这么说来龙洲的砂岩地区,充满着惊险和传奇的色彩。 大西北没有海,却涌动着红色的海浪。大西北常有风,风把天地间的灵感,吹成波浪谷的炽热与浪漫。 这个位于榆林市靖边县龙洲镇,神秘的“火星来客”,用流动的纹理,诉说着大自然的深情与厚意。 茫茫戈壁中的鲜红砂砾,将年轮的柔美,映现于大地的胴体之上,又用大自然的清风、流水,将其勾勒成“摄影天堂”的绮丽。 火焰丹霞,熊熊燃烧;赤壁丹霞,巍然屹立;地心丹霞,波澜壮阔。 万年的炽热留存于山体之上,化为无尽的故事与诗意。身处波浪谷之巅,俯瞰四周,峰峦起伏,光影流转,每一刻都如同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之中。 波浪谷,着天地之墨,敛山水为画,将自然的容颜尽绘于此,这片土地见证了大地的酝酿与生命的诞生,那一抹抹鲜红而又永恒的色彩,自由奔放在北方的砂砾之上,诉说着天地间的恒久与变迁。 当你置身在这里时会被这里的丹霞地貌所震撼,陕北居然还有这样神奇的地方,她不是单调的黄土高坡,而是大自然赐予的波浪形红砂岩,她不是干秃秃的荒山,而是一弯碧绿的河水穿山而过… 走进波浪谷,在赤壁、在湿地、在一线天、在塔峰、在千沟万壑,都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层层叠叠,蜿蜒曲折,如同大海退潮后留下的痕迹,又似火焰在山间舞动。 来到谷底,呈现在面前的是一块晶莹的翡翠绿莹莹的湖水,在这山谷的腹地,有一种“养在深宫无人识”的朴素之美,有了“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诗意,有了一份端庄温柔和静谧之美。 这里的景色,似波浪、云朵、流水、片石… 的红色砂岩,佛脚形岩石,蓝天、赤壁、不知名的野花小草……一时间全部印在了这色彩浓的大写画卷中,深深的留在了脑海里。 游览结束,队友们陆续返回。 大巴车前往今晚的靖边驻地。 靖边县,隶属于陕西省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西南部,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鄂托克前旗相邻,南与延安市子长市、安塞区、志丹县、吴起县接壤,东西分别与横山区、定边县毗连,总面积508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9.26万人。 靖边史称“夏州”、“朔方”,靖边籍隋朝大建筑学家宇文恺规划设计和主持修建了大兴城(唐长安城),成为后世城市建设的范例。境内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是匈奴族在人类历史上遗留下的唯一都城遗址。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中共靖边县委和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一没有被颠覆的县级革命政权。 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转战陕北时,在靖边的小河、天赐湾、青阳岔等地生活战斗了65个日夜,期间召开了著名的“小河会议”,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的序幕。 靖边县水资,境内有芦河、大理河、红柳河、黑河、杏子河、周河等六大河流,共建成大中型水库35座,总库容量8.8亿立方米,居陕西省之首。 在靖边住了一夜,明天将返程,本次行程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