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散文是文学各种样式中表现最为灵便、自由、丰富的形式,应当是最富有作者对于世事人生的感受体验的文字。它不像小说,需要结构情节,需要典型的人物形象;不像诗歌需要考虑节奏韵脚,它需要的就是对具体境界与心态的摹写或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与思考。在散文创作中,那些人为的造作、矫饰,故作姿态的行为,是最令人讨厌的。</p><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原因对于散文的理解是否和我相近,但他的散文创作显然是一种崇尚真情、崇尚直感的表现。肖复兴先生在给原因的散文集《听雨》所作的序文中,称原因的散文“真诚”、“充满着想像力和丰沛的感情色彩”,这确实是对原因散文精确中肯的评价。无论从艺术上看,还是从意蕴看,《听雨》都使我怦然心动,眼前豁然一亮,读之爱不释手。</p><p class="ql-block"> 作品分为“心海潮汐”、“澄明天地”、“故乡风韵”、“迷你情怀”四个部分,是作家原因近20年来散文的一个精选,也是作者的第5本作品。作者不滥收,不求多,而是严格挑选,沙里淘金。可以说,这是作者人生经历的反映:山水游踪,人生况味,亲友情话,人际擦痕,精神轨迹,书海探骊……他沟通自然的魂灵,体味人伦的诗意,感悟日常生活的真谛,以优雅精审的笔墨,表达常人之心,文人之情,而一以贯之的,是对生存的诗意的感悟和传达,展示给我们的,是多情多彩的诗意的世界。</p><p class="ql-block">读过《听雨》,首先感到的是作品内容建设上的空灵、自由和个性化。原因心灵敏锐,想象活跃,思维开放,情绪饱满,机敏细腻,他对自然、社会、人生,常有不同于他人的视角和感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因此他的散文除给人以无可置疑的真实性、主动性和可读性外,亦给人以奇特清新的感觉。在他作品的字里行间,到处流溢着一脉人的真情,以“真”感人,以“情”动人。或问:这情生何处?情归何处?答曰:自然、土地、云雨、林木、山水、鸥鸟、情爱、乡韵,是原因反复咏唱的对象,是他的爱与情产生的土壤,也是他的爱与情的最终归宿。在这些题材领域,原因笔触所至,没有多少人生重大事件,没有出人意表的传奇,显示出来的,不过是一些生活琐事,一片片平凡而又平凡的人生风景,一弯月,数片云,一池水,几茎花草,一次故人的聚会,一次偶然的邂逅……然而,就是在这些人生琐屑中,有着他生生不息的情感流露.有着他独特真切的心灵感受,显示了作者善于观察、捕捉和撷取生活中富有意义、富有情感内涵的细节变化的才情,显示了作者那种超越世俗功利的情感和执著于心灵的审美价值的追求。这种追求,不是出于某种技巧,而出于一种内在的心灵和自然流露。我感觉到了他的灵气,也体悟到了他的敏感。这种敏感,往往是他创作的原动力之一。不管是初到一个旅游景地,还是接触陌生的或熟悉的人和物,他总是将自己的情感完全融入其中,情真意切,印象深刻,回味无穷。他总是那样倾心地聆听朋友之谈,细腻地感觉亲情之厚,并常常为此而感动,他的人生也因此而丰富充实。从原因的文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善良和诚恳,感受到他的文采和灵气,他有不计功利,使得无论何人同他交往都变得非常轻松,在满溢着友情和智慧的交往中彼此都深深地体味到生活的诗情,生存的诗意。所以原因的散文作品里还散发了一种白玉兰一般的清香,我觉得散文比起小说来更难遮掩作者的人格,没有比散文更注重人格的真切和格调的了。另外,读过《听雨》,我们还能为作品中一幅幅美丽的意境所感动,心中有美的意境,笔下才会有意境美。</p><p class="ql-block">散文之美,还美在语言文字。语言是文学的本质,文采是语言的光芒。语言的质感、丰富性,以及内在的节奏和韵致,是作品档次的重要表现。作品水平的高低,最终决定于驱遣语言美之高下。散文语言美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如同春兰秋菊可以各擅一时之秀,不必也不能定于一格。原因绘景状物叙事写人,语言生动、形象,极富表现力,极富质感和思维阅读空间,他常常能依题材、格调及情感色泽的不同,施以浓淡、刚柔、疾徐有效的多种笔墨,反映了他的散文语言的成熟,“它是云的熟透了的果实,是云的重感情的使者,专程送云的声音来让我们听”(《听雨》),“柳絮对此似乎毫不介意,漫天飘飞着、飘飞着……像一抹撩人心绪的微笑”(《柳絮》),这样的语言,文中俯首即拾,从中可见作者驱遣语言之功力。</p><p class="ql-block"> 原载《中国人事报》2002.09.17</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