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风:序《情感小屋》

原因

<p class="ql-block">郭风(1917年-2010年1月3日),原名郭嘉桂。回族。福建莆田人。1936年毕业于莆田师范,1944年毕业于福建师大中文系。历任县小学、中学、福州高级工业学校、福建师大教师,《星闽日报》编辑,《福建文艺》《园地》《热风》杂志副主编。省文联秘书长、副主席,省作协主席,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中国作协理事、全委会名誉委员。195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童话诗集《木偶戏》,散文诗集《蒲公英和虹》,散文集《你是普通的花》等55部。童话集《红菇们的旅行》获全国第二次少儿文艺创作二等奖,《孙悟空在我们村里》获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奖一等奖,《郭风散文选集》获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首届鲁迅文学奖和第八届中国图书奖,散文集《汗颜斋文札》获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黄巷集》获1995年台湾金鼎奖。享年94岁。</p> <p class="ql-block">原因同志出版过《相思草》等散文诗集。我提及此事,旨在说明个人的一个见解,即原因同志的散文作品中有不少篇章采取散文诗创作中的某些构思方式以及表达手法,这不是偶然的。我原来有一个看法,散文诗作为一个文体,若应用生物学或遗传学的术语来说,这种文体可能是经过诗与散文、或散文与诗之“杂交”而出现于文学领域的新品种。另外,自由诗中,往往出现了散文文学的某些手法,而在某些诗化的散文中,又往往出现诗或散文诗的某些手法,这也许是一种“回归”现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上述这点或且有些荒诞?也许有近于“戏谑”之嫌,但既然想到了,不妨写在这里。同时,也算是自己对于原因同志某些散文作品之散文诗化,试图从某一角度加以解释或理解的一个努力。再说一下,这么说也许并不妥当,但作为一位散文诗作家,其散文作品具有某种散文诗品质,并非偶然的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原因同志的这册散文集《情感小屋》中,例如《那人》、《感谢艰险》等,便非常接近散文诗。使得这类散文显得凝重、富于哲狸性和人生况味,以及作品内在意义的具有多义性,等等。如果读者不嫌我的说法武断的话,那么,我将说,以上所举作品的特点,也许正是原因同志的散文诗艺术特点在自己的散文作品中的“遗传”性再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原因同志收入本书的其他一部分作品包括诸如《杨花痴》、《李子良》以及《香港速写》中的诸篇章,当然一读就觉得它们是散文,因为它们具有散文的行文之自由自在和平易,但仍然出现一种潜在的诗的力量,这便是作家表达世情的深刻性和情感的真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希望原因同志的散文作品,能够写得更加自然和朴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作家从云南的美丽的他的工作所在地大理来信,约我对他的新著写几句话,不敢违命,特发了以上一些不成熟的议论,不当处,请读者和作者予以原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90年于福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