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發展小提醒】進入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反抗期</p>
<p class="ql-block">恭喜!孩子滿兩歲了。他已經能夠穩穩地走路、奔跑,甚至爬上爬下,語言表達能力也越來越成熟,可以清楚地告訴你他的想法與需求。然而,緊接而來的,是人生第一個「反抗期」的到來。這段時期,也被稱為「人生的第一次風暴期」,孩子的情緒容易緊張、暴躁,行為上也常表現出不合作的態度,親子之間的衝突可能因此增加。不過,只要父母以包容與理解的心態面對,並運用適當的方法引導孩子,這段時期終將平穩度過,親子關係也會更加緊密。</p> <p class="ql-block">好不容易迎來一個陽光明媚的好天氣,爸爸媽媽興奮地準備帶小乖去戶外踏青,卻在出門前碰上了第一個難題:小乖堅持不穿球鞋,非要穿涼鞋不可。經過一番拉扯,父母只好妥協,讓他穿著涼鞋,手上拎著球鞋出發。沒走多久,沙子跑進了涼鞋裡,小乖的腳丫子被刺得不舒服,媽媽想幫他換鞋,他卻仍舊倔強地說:「不要﹗」這樣的場景,在兩歲孩子身上屢見不鮮,也是反抗期最真實的寫照。</p> <p class="ql-block">為反對而反對?</p>
<p class="ql-block">當孩子開始頻繁地說「不」,父母往往感到頭疼與困惑。那個曾經乖巧聽話的小寶貝,怎麼突然變得對什麼都說「不要」?叫他吃飯,他說不要;叫他睡覺,他還是不要;甚至連他最喜歡的玩具,也可能是他拒絕的對象。其實,這並不代表孩子變怪了,而是他正處於發展過程中的自然階段。我們常以為反抗期只存在於青春期,但事實上,第一個反抗期通常出現在一歲三個月至兩歲半之間。當孩子開始走路、說話,自我意識逐漸萌芽,他開始意識到「我」與父母是不同的個體,因此透過「不要」來表達自己的存在與選擇。</p>
<p class="ql-block">邁向獨立的過程</p>
<p class="ql-block">對孩子來說,反抗期是邁向獨立的重要里程碑。他開始學習自己做選擇、做決定,並逐步建立責任感。他會嘗試理解自己的決定會帶來什麼結果,也可能在錯誤中調整方向。例如,當你要求他洗手,他拒絕,但五分鐘後,你可能發現他已經自己跑到浴室裡玩水去了。這代表他並非完全抗拒,只是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完成這件事。因此,當孩子頻繁說「不要」時,父母要學會沉住氣,避免將這場拉鋸戰演變成權威爭奪。也切勿在他改變主意時嘲笑他,而是要試著理解他真正的需求,並以簡單的選擇引導他,減少衝突。當然,對於必須堅持的原則,例如不允許搶奪他人的玩具,父母仍應以平和但堅定的態度表達立場,讓他知道世界不是完全以他為中心。</p>
<p class="ql-block">去除權威,陪他前行</p>
<p class="ql-block">有時候,孩子嘴上說「不要」,心裡其實並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麼。這時,父母可以換個方式,以遊戲的心情陪伴他度過這段時期。例如,使用「欲擒故縱」的策略:當孩子拒絕時,大人表現得不那麼在意,反而可能激起他的好奇心與主動性。另外,「降低姿態」也是有效的方法,這個年齡的孩子富有同理心,當你請求他的幫助,而不是命令他服從,他往往會願意配合,以解決你的困難為樂。反抗期就像毛毛蟲蛻變為蝴蝶的過程,需要時間與耐心,也需要理解與陪伴。唯有放下權威的框架,以協調取代對立,才能與孩子一起平穩地度過這段成長的關鍵期,迎接他屬於自己的春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