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独库公路终点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独库公路终点纪念碑静静伫立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库车市。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 G217(阿库线)旁,与公路终点广场浑然一体,成为往来游人心中的精神坐标。这座纪念碑以灰白色花岗岩为基底,整体造型恰似一把破土而出的道钉 ,在此却化身为公路建设者精神的具象表达。棱角分明的碑身仿佛将建设者们攻坚克难的钢铁意志,永远镌刻在了天山脚下。</p><p class="ql-block"> 碑体正面 “独库公路终点” 六个黑体大字苍劲有力,笔触间仿佛凝聚着开山凿路时的千钧之力。每当晨曦初露,金色的阳光掠过碑面,石碑被阳光镀上一层金色光芒,无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暮色纪念碑又如同静默的守望者,与漫天星辰共同追忆着往昔的峥嵘。当车辆缓缓驶入终点广场,这座丰碑便以巍峨之姿率先映入眼帘,生动刻画着战士们凿山开路、爆破施工的震撼场景,每一道纹路都凝固着永不磨灭的奋斗记忆。</p><p class="ql-block"> 独库公路,即国道 217 线独山子至库车段,北起北疆石油之城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南至终点库车市,全长 561 千米。这条被誉为 “中国最美公路” 的奇迹之路,宛如一条银灰色的巨龙,自北疆的戈壁荒滩腾空而起,一路翻山越岭、穿云破雾。它以非凡的气势翻越哈希勒根、玉希莫勒盖、拉尔墩、铁力买提 4 座终年积雪的冰达坂,每座达坂都如同横亘在建设者面前的天堑,却被一一征服。跨越奎屯河、巩乃斯河、开都河等 10 余条汹涌河流时,建设者们架桥铺路,让天险变通途。“五里不同景,十里不同天” 的壮美姿态贯穿天山脊梁,全线 50% 以上路段海拔超过 2000 米,最高点铁力买提达坂海拔 3490 米,沿途垂直分布着荒漠、草原、森林、冰川等景观带,成为中国公路建设史上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地理奇迹。</p><p class="ql-block"> 这条公路的建设历程堪称一部气壮山河的奋斗史诗。1974 年 8 月 8 日,3 万余名基建工程兵部队官兵肩负使命挺进天山。面对 “猿猱欲度愁攀援” 的绝壁天险,建设者们仅靠钢钎、炸药和人力,在垂直落差千米的峡谷间开凿路基。他们用绳索吊在悬崖上作业,脚下是深不见底的山谷,手中的钢钎一次次凿入坚硬的岩石,每一次敲击都迸溅出对使命的执着。寒冬时节,战士们裹着结冰的棉衣,在零下 40℃的极端环境中爆破作业,呵出的白气瞬间凝结成霜,眉毛、睫毛上挂满冰碴,却依然坚守岗位。</p><p class="ql-block"> 1979 年,历经五年奋战独库公路全线贯通,因二号隧道地质复杂改为明线通车。此后四年,建设者直面冻土融沉、泥石流等挑战,冻土路段路面反复损毁,泥石流冲毁路基,但他们不惧艰险,重新勘测设计,以沙袋筑墙、钢筋水泥固基,持续攻坚。1983 年 9 月,工程终完成竣工验收。建设期间,168 名官兵牺牲,平均每 3.3 公里就有一位烈士,这些怀揣报国理想或奉献多年的英雄,用生命铸就 “天路”,让独库公路成为不朽的精神丰碑。</p><p class="ql-block"> 独库公路建成堪称交通史壮举,它将南北疆通行距离从 1000 余公里骤缩至 561 公里,乌鲁木齐至库车行车时间由 20 小时锐减到 8 小时,显著提升区域经济流通效率。巴音布鲁克、那拉提等牧区借此融入现代交通网,特色农产品得以畅销全国,带动沿线 10 万农牧民脱贫。这条 “民族团结之路” 串联多民族聚居区,促进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在国防层面,它构成横贯天山的战略通道,为边疆稳定提供有力保障。</p><p class="ql-block"> 作为 “中国最美自驾路线”,独库公路串联独山子大峡谷、那拉提草原等世界级景观,造就 “一日游四季” 的独特体验。春有野花烂漫,夏现草甸葱郁,秋染层林尽彩,冬裹银装素裹。其终点纪念碑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历史精神象征,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在此缅怀打卡留影。</p><p class="ql-block">航拍视频:清风弄影 视频剪辑:清风弄影 图片文字:杨建</p><p class="ql-block">2025.9.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