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迅

重生牛牛

<p class="ql-block">虽非中文专业,我在阅读时,常听闻近现代作家“鲁郭茅巴老曹”的排序,鲁迅位居首位。起初我颇为不解,身边不少人也对其作品兴致不高,我自己读中学课本里的鲁迅杂文时,也常因隐晦表达与深刻寓意感到费解。</p> <p class="ql-block">但是,连续二年自驾游路过绍兴鲁镇,在鲁迅故里的感受逐渐加深。尤其是明白了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实至名归!鲁迅的写作手法独树一帜,作品思想更显深邃。</p> <p class="ql-block">我听一个朋友说,此前他阅读范围宽泛,却在初读鲁迅时,就被其超越常人的思想吸引。尤其是多数人易陷个人情感,鲁迅却着眼广阔天地,关注个体生命体验与自由,文字间满是真挚浓烈的情感,读来仿佛能踏入他的精神世界。</p> <p class="ql-block">朋友对鲁迅作品的挚爱感染了我。《一件小事》中他对车夫的惭愧显露出深刻自省,《阿Q正传》的“精神胜利法”揭露人性弱点,《故乡》的“可悲的厚障壁”引人思考人际变化,这些内容常读常新,每次都能带来新感悟。</p> <p class="ql-block">鲁迅在作品中,擅长挖掘人的内心世界,不同于秉持中庸、习惯妥协的传统文人,他敢于直面并指出人性与社会的问题,既剖析他人,也反思自我。他看到阿Q、孔乙己、祥林嫂的悲哀,也点出国人共有的“劣根性”,如同探险家般,揭开人性深处的隐藏问题。</p> <p class="ql-block">生活中常有逃避问题之人,鲁迅却有强烈的战斗精神,如他在《摩罗诗力说》中提及的“精神界之战士”。他不只是学者或文人,一生为正义而战,无大作家架子,始终站在百姓立场,为大众利益发声,勇敢揭穿封建礼教虚伪,即便身处困境仍心怀希望。</p> <p class="ql-block">“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是常论,但鲁迅在《死》中直言“对我的怨敌,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临终仍保持战斗姿态,这份坚定令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读鲁迅,人们可以接触到超越时代的思想,看见人心真实模样,感受到战斗力量与信念执着。他的文章如手术刀,精准剖析社会与人性问题;又如黑暗中的明灯,为迷茫者指引方向。即便是像我一样的非中文专业读者,也会从中感受到这些。</p> <p class="ql-block">鲁迅的文章——一针见血。</p> 读鲁迅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图片鲁迅故里拍摄</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