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梵音华严寺

杨时彦

<p class="ql-block">千载梵音华严寺,辽金古刹韵悠长</p><p class="ql-block">早就听说,大同的华严寺久负盛名,与众不同,堪称辽金时代艺术文化的瑰宝之地。</p> 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命名,是中国现存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也是辽金建筑艺术的典范。寺院坐西朝东,契丹族崇日习俗的体现,现存建筑群占地660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寺,以大雄宝殿和薄伽教藏殿为核心。 寺前广场人头攒动,踽踽而行。余趋前,仰观寺门。匾额“华严寺”三字,笔力遒劲,岁月侵蚀,更添古朴。随人流而入,门内一方石砌甬道,两旁古松夹峙,松皮皲裂,如龙鳞片片,松针末梢犹悬水露,晶莹剔透。 大雄宝殿: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面积1559平方米,殿内明代五方佛与清代彩绘天花尤为珍贵 进入大雄宝殿,便见香烟缭绕,与殿外水汽交织,氤氲如梦。佛龛前金身大佛高踞,顿生庄严之感。然殿内另有“海内孤品”——依墙排列重楼式小木作藏经阁38间,及“天宫楼阁”五间。此乃辽金时期木构奇迹,梁思成先生曾誉其“海内孤品”,可见地位之尊。藏经阁层层叠叠,如蜂巢般精巧,每一斗拱、每一榫卯皆含匠心。“天宫楼阁”则玲珑剔透,飞檐翘角,若仙界琼楼坠落凡尘。吾立于其前,仰观数息,叹古人技艺之精绝,竟能于木材中凿出天地。 薄伽教藏殿:辽代原构,内置重楼式壁藏38间及"天宫楼阁",被梁思成誉为"海内孤品"。 更令人称绝者,乃殿内29尊辽代泥塑。辽塑存世本少,而此殿之塑,堪称国宝。佛祖、菩萨、弟子,神态各异,衣纹流畅,眉目含慈悲,指尖凝智慧。其中合掌露齿菩萨,最为惊艳。其赤足而立,双臂合十,姿态灵秀,诚似飞天化现,嘴角微扬,露齿而笑,姿态生动,如邻家少女般亲切。史学家郑振铎和郭沫若先生曾赞为“东方维纳斯”,诚非虚言。此像突破宗教雕塑之庄重严肃,融入生活情趣,似在诉说世间欢喜。余凝视良久,见其双目微启,似有悲悯洞察人世百态。不仅因其形貌秀美,更因她打破了宗教的肃穆,赋予了神像以人性的温度,仿佛在告诉我们:佛不在云端,而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