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文物化石多

东方湘客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黔之旅3)</p> <h1>  安顺古城拥有三处著名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顺关岭拥有两亿年前三叠纪时代的生物化石群,二者旅游观光价值不亚于境内的黄果树瀑布和龙宫5A级景区。既安又顺,乃吉祥之兆;安顺市素有“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齿”称号;公元1381年明初“调北征南”中在贵州修建的第一座卫所城市。现今古城门为双排三檐八柱雕花的木质排楼,联曰“洪武邑开生民屯聚福地宜居称安顺,儒林文盛坊肆风淳古城焕彩赛江南”。</h1> <h1>  古巷气韵轩昂,粗糙厚实的石板路,木质结构的民房,络绎不绝的游人,热闹非凡的夜市。看到石垛子砌岸的和合河穿城而过,河岔之上建有和合亭,并有三座石拱桥连接六岸,造型非常别致且藏有典故。清朝时城内有两兄弟为争夺父母留下的遗产对簿公堂,李知府以“和为贵”调解纠纷,兄弟摒弃前嫌捐出争夺之财产,在此修堤治水、搭桥建亭。看来家庭遗产可能伤害后裔和气,拿来做些架桥修堤之类的公益活动,既能使他们和与合,又能够给民众带来方便,是一件大好事。特别感兴趣的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h1> <h1>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安顺文庙。</b>又名“府学宫”,1394年在古城最高的山坡之上开建。走进石砌的庙门,看到“道冠古今”、“棂星门”等石牌楼,石雕艺术精湛;尤其是大成殿前那对透雕云龙石柱,堪称石雕艺术瑰宝。安顺文庙誉为“中国现存最精致的文庙”,“黔中儒学圣殿”。当年有识之士开邑不久就在此建文庙,可见十分重视教育,传承文脉,营造文化氛围,培养栋梁之才,造福当地民众。</h1> <h1>  <b><font color="#ff8a00">安顺武庙。</font></b>位于城区老大十字,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亦名关帝庙、关岳庙;曾于公元1666年、1824年复建增修。进庙中看到大殿内多根10余米高的落地石柱都是整块料,在古建筑中实为罕见。</h1> <h1>  <b><font color="#ff8a00">王若飞故居。</font></b>始建于清代,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同志诞生和渡过童年的地方。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细看了实物、图片和文字介绍。为我党政治活动家、忠诚共产主义战士王若飞同志,早年留学日本、法国,1922年入党,赴苏联求学;参与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领导工作;曾因叛徒出卖在国民党监狱中被关押六年;出狱后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成为党内理论建设核心人物;在重庆谈判桌上成为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倚重的“铁嘴”;1946年4月8日,同秦邦宪、叶挺等乘飞机返延安,不幸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坠机遇难,一生“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光辉事迹所感动。我们今天能够外出旅游,过上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革命家坚守理想信念、甘愿服务民众、抛头颅洒热血创造出来的,应该百倍珍爱,不忘初心,努力传承。</h1> <h1>  到<b><font color="#ff8a00">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font></b>参观并现场挖掘化石,是兑现对孙辈小学生奖励的承诺。驾车在蜿蜒起伏的山路上慢慢行驶,窗外是从山脚至山顶连片的灰黑色光伏板,远方山脊上错落有致的风电机组慢慢转动,我们仿佛穿行在科幻世界里,感受着中国新能源发展的魅力。</h1> <h1>  进园区博物馆参观了鱼龙、海龙、木盾齿龙等海生爬行动物,海百合和菊石、鹦鹉螺、腕足等植物化石标本和图片展览,了解距今2亿2千万年前中国珍奇三叠纪古生物化石宝库的状况,得知这里化石数量大、种类多、保存美、形态奇为世界一流。特别是三处原位化石标本馆,原位实物、真情壮观,留下深刻印象。</h1> <h1>  随后一家人兴致勃勃到现地挖掘化石,历经幼儿时期沙坑挖宝藏的磨练,小孙女热情高涨,拿起锤子像模像样地当起考古专家,在片石中寻找化石,忽然间大叫一声“这块有好多贝壳化石哟”,引来众人围观。这一带海洋生物化石很多,尤其是贝壳类的随处可见;偶尔也能找到海百合等植物化石。来现场的人都能找到一些化石,并不受限制地自行保存;有的小朋友挖了一大袋,足有二十斤重;这里因此成为学生们向往之地、实践之地,趋之若鹜。只因暴雨将至,我们拿了十几块回到旅店擦干净拍照,包装好以便乘车转机带回家。2亿多年前的难得化石,而且是亲手挖掘出来的值得珍藏;小朋友们却意犹未尽,筹划着明年暑假邀更多同学一起来挖。</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