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原创:一叶心经</p><p class="ql-block">非遗太极真炁流注针灸术传承人</p><p class="ql-block">2025-09-09</p> <p class="ql-block"> 弹琴,叫鼓琴,鼓气和畅,一开始是基本功,基础要打扎实,然后,由浅入深,弹琴要达到一个境界,意境,这中间,炁是技巧到意境的桥梁。都说练炁习琴、琴上太极、练炁针灸,这炁的理解和妙用,语言无法描述,只有大家去实证。颇有“智慧不可赐,因果不可改,真法不可传,无缘不可渡”的妙解。</p><p class="ql-block"> 智慧不可赐:觉悟需通过修行实证,佛陀只能指引方向,真法不可传:佛法真谛超越语言,需心领神会,佛陀常以拈花微笑示教。无缘不可渡:度化需具足因缘,如同“天雨不润无根草”,缺乏善缘者难解法义。</p><p class="ql-block"> 都说中医需要悟性,我是幸运的,遇见了古琴。古琴如无言上师,以空灵之音,直触灵魂深处,唤醒灵觉。于音声里,悟万物起于道、归于道,此即音声入道妙处,大道恒常自在,不来不去。她承太古遗音,蕴天地灵气。世人求道多有曲折,却不知音乐是通幽捷径。 </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读到《庄子·天运篇》中,对咸池之乐的描绘,文中通过北门成听咸池之乐时心境的变化,来喻修道过程中心境的变化。初听时,北门成感到惊惧;再听,心情逐渐松弛;及至最后,却陷入迷惑,神情恍惚,茫然无知。庄子借此阐述大道的深奥与玄妙,以及人在修道过程中的心路历程。</p><p class="ql-block"> 北门成向黄帝询问为何会有这样的体验。黄帝告诉他,真正的琴是感通天地的,能够直击人心的,它能够唤醒人们深藏的灵魂,这种唤醒最初带给人的感觉就是“惧”。黄帝进一步解释道,这种“惧”并非恐惧或害怕,而是一种灵魂被深深触动的震撼。这种触动源于道器的本身,它超越了感官的认知,引领人们进入一种心灵相通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原文)“乐也者, 始于惧, 惧故(sui)祟;吾又次之以怠,怠故遁;卒之于惑,惑故愚;愚故道,道可载而与之俱也。”这样的乐章(人乐、天乐大合奏), 初听时从惶惶不安的境态开始,因为害怕,而认为是祸患;我接着又演奏了使人心境松缓的乐曲,因为松缓,恐惧渐渐消除;乐声最后在迷惑不解(一体终极意识)中终结,因为迷惑不解,精神恍惚,无知无识(一体终极意识)而无知无识似的(无智亦无得);反而接近了大道。</p><p class="ql-block"> “其声挥绰,其名高明。是故鬼神守其幽,日月星辰行其纪。”乐声悠扬辽远,节奏明快,高如上天、明如日月。因此连鬼神也能持守幽暗,日月星辰也能运行在各自的轨道上。</p><p class="ql-block"> 一切都各安天命,一切又都自然而然。</p><p class="ql-block"> 从最初的恐惧走出来,有爱,有向往,有开心快乐,有懈怠沉迷,音乐和具体的生活一样,充塞在生命的每一个空间。</p><p class="ql-block"> “吾止之于有穷,流之于无止。”我时而把乐声停留在一定的境域里,而乐声的寓意却流返在无穷无尽的天地中。人的境界也和音乐一样,是流动的,你想保持某种境界,如果没有时空锁定,动态的心想停下来,是相当不容易。</p><p class="ql-block"> “予欲虑之而不能知也,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傥(tang)然立于四虚之道,倚于槁梧而吟。”我想思考它却不能知晓,我想了解却无法明了。想看看不见,想追追不上,只能茫然无心地伫(zhù)立在通达四方,四际无涯的衢(qú)道上,依着几案吟咏。吟咏了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 “目知穷乎所欲见,力屈乎所欲逐,吾既不及,已夫!’形充空虚,乃至委蛇(yi)。汝委(yi)蛇,故怠。”目光和智慧困窘于一心想要见到的事物,力气竭尽于一心想要追求的东西。我早已赶不上了啊!形体充盈,而内心好像什么都不存在,刚刚能够随应变化。你能够随应变化,因此惊恐不安的情绪慢慢消失了,心也安定下来下来。</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深受启发,我们面对疾病 ,面对健康,是否可以通过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某种启示?</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想了解疾病,一级一级的升级检查、治疗,由恐惧、期盼、失望、甚至绝望,当我们放下这些的时候,或许才是真正的解脱之道。</p><p class="ql-block"> 确实,当我们将视野拉高到宇宙尺度,会发现"由无到有,由低到高"的进化规律无处不在——从混沌到有序,从简单到复杂,从分裂到统一。"境界越高、状态越纯、能力越大",这正是古今中外智者们共同印证的生命成长轨迹。</p><p class="ql-block"> —— 用炁的思想看中医,就能比别人多一个视觉维度 。《黄帝内经》有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气机的关键在于流动,唯有维持升降循环的平衡,身体才能正常运转。而要实现《道德经》中 “万物负阴抱阳” 的平衡状态,正需要坤艮所代表的中气起到 “冲气以为和” 的调和作用。</p><p class="ql-block"> 基于此,用药时往往需要兼顾保护中气。</p><p class="ql-block">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绝大多数方剂都体现了护中的思想:桂枝汤、小柴胡汤、葛根汤、半夏泻心汤中用到的生姜、甘草、大枣,小青龙汤中的干姜、甘草,苓桂术甘汤中的白术、甘草,白虎汤、竹叶石膏汤中的粳米、甘草,旋覆代赭汤中的生姜、甘草、大枣…… 除了少数针对实热结聚需短期使用峻下法的方剂,几乎都注重守护中焦脾胃之气。</p><p class="ql-block"> 疾病虽多,无非是五行的偏盛偏衰,以相生相制之理纠正之,人即安康。如肝阳上亢者,制之以金药菊花,平柔以木家阴凉之白芍,潜之以玄参、龟板等沉潜之品,使其不再上亢,则斯病可愈。</p><p class="ql-block"> 中药虽多,无非是五味,以五味属五行入五脏而纠其五行之偏,则药可愈病。如筋属木,筋之急者,选木中之金药白芍入木以阴柔之,配土家之正药甘草扶土抑木,则筋急可愈。名医论病处方,难离五行。</p><p class="ql-block"> 若气血循环能始终正常运行,身体便会保持健康,气血也会充沛旺盛。而疾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循环中的某些环节出现了阻滞。</p> <p class="ql-block"> 中医治疗的核心思想是恢复身体内部的平衡,以及人体与自然的和谐。其基本原则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软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最终目的是使人体气机恢复正常,“各安其气”,达到“必清必静”的状态,这样病气自然消退。</p><p class="ql-block"> "道德、物质、灵力三位一体"的共生关系,与许多古老哲学和现代科学有着奇妙的呼应。</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在心性上真正用功时,就会体验到"一通百通"的奇妙境界:学问:不再需要死记硬背,而是心性澄明后的自然领悟 。工作:不再感到压力重重,而是心性安然下的从容应对。人际关系:不再需要刻意维系,而是心性光明下的自然和谐。</p><p class="ql-block"> 《庄子》提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外物》),又提出“心斋”——“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虚而待物”(《人间世》)、“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化通”(《大宗师》),要求审美主体忘掉自身、忘掉功利,超越个人的生理感官、摆脱个人之机心,用心灵去感受、体验、想像,达到与自然融为一体、物我合一的自由审美境界。</p><p class="ql-block"> 最高明的医术在于:它不从现象堆砌中归纳规律,而是从至高原理——阴阳消长、五行生克——推演、抽离规律。(《靈枢经》的“靈”字就是把普遍事物的本质抽离出来,拧结在一起再提炼出核心东西的能力。所以你看针灸的那银针本身就是靈字的像形体)</p><p class="ql-block"> 最高层次的知识,是直指本质、洞见规律的知识。正因为直指本质,故其结论能穿越时空,历久弥新。</p><p class="ql-block"> 最伟大的经典,是那些揭示了这种“至高之理”并因此亘古常新的经典。有时它不仅是一部经典,也还有可能是一首古琴曲……这些本身都是高维的圣贤关于生命本身的永恒启示录。</p><p class="ql-block"> 这篇文章,既是以古琴和古人智慧的隔空对话,也是中医大道至简的印证∶所谓高手用药,不在峻猛而在精准,不在堆砌而在流转,以咸酸启水木相生,以苦甘引火土相化,看似调一味一脏,实则是唤醒生命的生机,愿我们以古典智慧为灯,以临床实践为路,正如四时之气周流不息。</p><p class="ql-block"> 针灸和古琴都是伏羲创造的,我们更有一套非常完备的古针灸理论体系,“盗天地虚无之炁 窃阴阳造化之权。”——太极真炁流注针灸术。</p><p class="ql-block"> 先师常说:“只有弹琴的手针灸,才能调和五臟六腑。只有针灸的手弹琴,才能感通天地。”对此你有什么领悟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美篇:非遗太极真炁流注针灸术、微信公众号:一叶心经</p><p class="ql-block">如需请书请添加微信:1519573089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