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小说连载76,我的青葱岁月

陈志学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播讲人:专业配音师言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七十六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其他师傅们</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前面的笔墨,大都是围绕着排版台周围的人和事写的,其实全厂六十多号人,也都每天发生着不一样的故事,虽说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也都在为社会做着自已的贡献,折射着人性的灿烂光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除了前面提到的赵师傅、楚老师,印刷班的大个子李师傅,裁纸组的郑师傅,装订组的庄师傅,还有油印组的王师傅和孙师傅,刻蜡版的杜师傅,也都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特别是门市部的业务大王——刘太和,他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两条腿走起路来直打膘,可人家就是努力钻研业务,能拢得住客户,也算是一个大能人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印刷班一共六个人,除了小周小苏和小袁儿,还有班长大个子李师傅和两个半拉子师傅(比我们早三年入厂,人家都结婚成家了,就知道上班干活,下班急着往家跑,从不参与和过问旁人的事情。平时你好象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大个子李师傅,是山东人,和武松是一个县的,性情直爽,技术过硬,是印刷班的台柱子。他不喜欢别人称呼他叫大哥,你叫他二哥他可喜欢听! 可郑州人偏偏喜欢叫别人大哥,也喜欢听别人叫自已大哥。整整地拧了个劲儿。郑州的男人不愿意当“老二”,谁要叫他“老二”,他会跟你急,跟你瞪眼珠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天有个客户,找到李师傅催活儿,急等着用,就凑到机器旁和李师傅套近乎:“我说大哥,你想法往前赶赶,我中午的火车,急等着走,急等着用。大哥,你行行好!大哥你高抬贵手,大哥,你帮帮忙,叫小弟过了这一关吧!”大个子李师傅早就听得不耐烦了,“大哥大哥大哥,谁是你大哥?你大嫂都跟人家跑了,干叫大哥有什么用!!”那客户吓得大气儿不敢喘,呆若木鸡。后来才知道,李师傅长年在外,一年才探一次亲,小媳妇儿在家里耐不住寂寞,就跟着一个“小白脸儿”跑了,李师傅他这是心有隐痛,邪火攻心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裁纸组说是一个组,其实就俩人儿,老师傅姓郑,黄头发黄眉毛,连一脸的胡子也都是黄的。大伙都忘了他姓郑了,都管他叫黄师傅。老郑带了一个徒弟,是个哑巴,哑巴是老郑的亲侄儿,社办厂就是要安排残疾人的。哑巴不会说话,可心里透亮的很。怎么量尺,怎么计算最大限度的利用纸张,多少张整开纸能出来多少活儿,他脑子里明镜似的。他就是老郑的骄傲。刚过了一九六七年的中秋节,一天早上刚上班,准备给大切纸机换刀,这种刀厂里磨不了,用一段时间刀刃不快了,都是叫哑巴送到大厂子的磨刀房,专业去磨,哑巴把新磨好的刀片抱到切纸机的平台上,看着叔叔换刀。卸下旧刀,装上新刀,把螺丝紧了两遍。老郑找了些次品纸,爽整齐了送进刀口,顶上的螺杠千斤将纸压实,一按开关,刀片落下,纸被齐齐地切开。他松开压纸张的千斤,把双手伸进刀口,要把里边切过一刀的纸拿出来,就在这时,只看见整个刀片齐齐地切了下来,老郑急忙外撤,还是晚了。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被锋利的刀刃齐齐的切去了一个关节。顿时血溅平台,哑巴急得直哇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惊得全厂人前呼后拥地送去了医院。休了两个月,他的伤才治好了,可他再也干不了裁纸啦,小哑巴成了大拿,郑师傅被调到楼上的油印组,用一只左手去推油辊子了。想想这件事儿就肉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再值得说说的就是刻蜡版的杜师傅。全厂他年龄最长,他总说他不到六十,我看他有小七十了。管他多大呢,人好就中。这个老杜,是过去老坟岗集市上的代书先生,这种职业现在是没有了,可在解放初期那可是属于白领职业。那年月文盲多,很多人不识字,要想写封信,就得找人代写。要是写状子,写文书更是少不了找代书先生。郑州西大街就有个代书胡同,当年这一带住着不少代书先生呢!当好代书先生,除了文笔好,字还要写得漂亮。老杜刻出来的蜡版,印出来的页子就特别漂亮,享有很高的声誉。我也很喜欢和欣赏好的字体,所以,在业余时间一有空儿就上小二楼去找杜师傅求教,有时候还能帮他干点儿小活儿。小二楼是室外的砖砌的楼梯,比较陡。就是那年冬天,下雪天带结冰,一不小心老杜滚了楼梯,这次摔倒了,他再也没能站起来,躺了半年多便撒手人寰了。真是可惜了他的那一手好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还有的就是装订组的那几位大妈级的师傅啦。乍一看上去,家妇不象家妇,职工不象职工,整天戴着一副套袖,穿了一条大围裙,天热了她们就把工作大案子抬到院中的大榆树底下,冬天就抬进教堂中央,一边儿围着案子转圈儿,手工捡页子,一边儿说说笑笑的无拘无束,荤的素的全来,那几个新来的女孩子,常常会闹个大红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其实装订也不简单,有技术含量,捡页子,折页子,用特制的方型木锤锤页子。有用细铁丝儿订的,有用棉线儿缝的,还有用胶粘的。她们干的可在行啦!副厂长最早就是干装订的,时不时的有空儿她就会去装订组帮忙。我们排版和装订隔了好几道工序呢,所以平时和她们打交道少一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好了,就先说到这儿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李师傅

大哥

师傅

装订

哑巴

代书

蜡版

裁纸

大个子

全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