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美侨乡 世遗风韵 ---开平碉楼之自力村

孙文喜

<p class="ql-block">昵 称:孙文喜 </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3652391</p><p class="ql-block">探秘景点:开平碉楼之自力村</p> <p class="ql-block">  我一直想到开平碉楼去看一下,碉楼对我来说好像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电影《让子弹飞》是在开平碉楼拍的外景,我很好奇要想去探寻个究竟,2025.9.7我带着老伴自驾走进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p><p class="ql-block"> 开平的碉楼是世界的建筑遗产,岁月雕琢的建筑瑰宝。踏上开平这片土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袤的田野与散落其中的碉楼。它们犹如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巨人,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吸引着我迫不及待地去揭开其神秘的面纱。</p> <p class="ql-block">  我俩为探秘开平碉楼的建筑艺术特色,领会华侨文化及历史价值,我俩购买了欣赏开平碉楼的联票。我们按着联票顺序参观了自力村、立园、马降龙和锦江里古村落,这四个地方就是开平碉楼与村落主要世界文化遗产地。</p><p class="ql-block"> 开平碉楼与村落,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境内,分布在15个镇(街),是广府民居之一。开平碉楼现仍完好保存有1833座,造型各异,很少有样式重复的。</p> <p class="ql-block">  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风格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也是华侨文化的典型载体,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p><p class="ql-block"> 开平碉楼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华侨文化与历史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自力村,是碉楼群保存最为完整的村落之一,走进其中,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了那个中西交融、防御与生活并重的年代。这里的碉楼错落有致,风格各异,每一座都诉说着一个家族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自力村环境优美,众多洋式城堡一样的碉楼,散落在荷塘、稻田、草地间,相映成趣。目前有碉楼9座,居庐6座。自力村的碉楼多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楼内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生活设施、生产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丰富而有趣,是当时华侨文化与生活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在自力村的碉楼群中,有铭石楼、云幻楼、振安楼等,以铭石楼最为有名。</p> <p class="ql-block">  铭石楼是自力村最具代表性的碉楼,建于1925年,楼高6层,由旅美华侨方润文回乡修建。方润文早年在美国经营餐馆和杂货铺发家,为纪念父亲方守锡的打石生涯,将此楼命名为“铭石楼”。</p> <p class="ql-block">  铭石楼是开平碉楼与古村落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200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是电影《让子弹飞》的主要取景地,兼具历史价值与影视文化影响力。游客们排着长队参观铭石楼。</p><p class="ql-block"> 登顶视野开阔,是俯瞰整个碉楼群的最佳观赏地。</p> <p class="ql-block">  登顶的瞬间,视野豁然开朗——远山如黛,田野似浪,一条溪流蜿蜒如银线,将村庄与远方缝在一起。风从四面八方涌来,带着稻谷的清香和秋阳的暖意,沁人心脾,被这独特风景陶醉。忽然懂得:所谓风景,不过是天地与人的一场对话。碉楼不语,却已道尽沧桑。</p> <p class="ql-block">  云幻楼是开平碉楼的代表性建筑之一,位于自力村,由方文娴(别号“云幻”)于20世纪初建造,现为世界文化遗产。 </p><p class="ql-block"> 云幻楼高5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外部造型融合西式建筑元素,如古希腊柱廊、巴洛克装饰等,兼具防御功能与美学价值。其顶层露台可俯瞰周边碉楼群,是拍摄碉楼全景的最佳地点。 </p><p class="ql-block"> 楼主人方文娴为私塾教师,后赴香港及马来西亚经商致富,为家人修建此楼。楼内对联“晚亭夜寂自有琴棋助雅兴,幽宝秋深还待书画伴遐思”展现了主人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云幻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部开放参观,通过展示介绍帮助游客理解碉楼的历史文化。 ‌</p> <p class="ql-block">  振安楼是开平自力村碉楼群中的代表性建筑之一,由旅居加拿大的华侨方文振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回乡建造。该楼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坐向西北至东南,第三层设有七个托脚出挑的平台和三面拱卷立柱环护的敞廊,第四层则装饰绿釉宝瓶栏杆护栏,兼具防御与居住功能。</p> <p class="ql-block">  开平碉楼之所以称碉楼,是因为其防御功能强大。楼房建设较高,有开阔的视野,便于观察,战斗时居高临下射击,易守难攻。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厚实,非常坚固。开窗较小,且都是铁门钢窗。墙体四周设有枪眼,便于观察射击。楼顶层设有突出于墙体的瞭望台,俗称“燕子窝”,可以360度无死角的观察和射击。楼顶配备枪械甚至火炮、石块、铜钟、警报器、探照灯等防卫装置和武器。楼内配有发电机,夜间亦可清楚地观察四周。碉楼本就是日常生活的居所,生活物资储备充足,多层建筑,面积较大,可供多人居住生活,防御功能又很强大,一座碉楼就是一座坚固的堡垒。</p> <p class="ql-block">  碉楼的楼体下部分,与一般楼房外观区别不大,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体现在顶部。碉楼顶部装饰艺术丰富多样,有悬山顶、硬山顶、攒尖式等中国传统屋顶式,也有仿意大利穹窿顶式、仿殴洲中世纪教堂式、清真寺穹顶式、仿英国寨堡式、仿罗马敞廊式等等。装饰有瓷艺拼花、壁画、彩色玻璃等。在建筑和装饰上中西合璧。庞大的碉楼群,竟然没有两座完全一模一样的碉楼。</p> <p class="ql-block">  碉楼不仅是建筑瑰宝,碉楼背后的历史文化更让我动容。碉楼是华侨文化的典型载体,见证了华侨衣锦还乡的历史,也反映了华侨对家乡的深厚情感。这些碉楼是近代开平人下南洋打拼的见证,是他们对家乡的眷恋与守护的象征。每一座碉楼都承载着一段家族的兴衰荣辱,蕴含着海外游子对故土的深深牵挂。</p> <p class="ql-block">  离开自力村碉楼群时,我的心中满是感慨。开平碉楼,是防卫功能强大的民居,中西方建筑艺术完美融合的建筑,堪称建筑史上的杰作,这里不仅是建筑的瑰宝,更是历史与文化的丰碑。</p><p class="ql-block"> 在那些动荡的年代,碉楼成为开平人的安全港,它让我看到了先辈们的智慧与勇气,也让我对这片土地的过去有了更深的思索,它真实地记录了开平华人华侨海外奋斗、衣锦还乡的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