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16国28天游记——波罗的海三小国篇

安妮

<p class="ql-block">制作人:吕安妮 202509</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为什么强调是波罗的海三小国呢,因为整个波罗的海海面是介于瑞典、俄罗斯、丹麦、德国、波兰、芬兰和这三国之间。而大家共识的三小国是指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国总面积17.40万平方公里。 </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我们6月13日到达立陶宛的特拉凯城堡,14日在维尔纽斯,参观了几个教堂,下午去拉脱维亚的伦达尔宫,晚上到达里加,15日参观里加,下午去了爱沙尼亚的帕努尔,傍晚到达塔林,16日,上午在塔林,下午坐飞机结束28天的游程,返回北京。马导在去立陶宛的路上就告诉我们,立陶宛的维尔纽斯教堂多,拉脱维亚的里加建筑漂亮,爱沙尼亚的塔林精致。</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图为远观特拉凯城堡粉色的精灵。</p> <p class="ql-block">  三小国虽然均地处波罗的海东岸,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却有着各自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波罗的海三国是东欧的重要地区,他们有天然港口,也是多个强大帝国的交汇点,列强们一直垂涎三尺。它们在13世纪被立陶宛大公国统一。15世纪末被波兰-立陶宛共和国征服。随后,它们又成为了瑞典的一部分。18世纪又被沙俄帝国征服。在苏联时期,这三个国家成为了加盟共和国之一。尽管它们在政治上经历了多次变迁,但它们的历史和文化仍然保留着独特的特色。</p><p class="ql-block"> 1991年,三国分别独立。这三个国家寻求独立之路十分不易,有人形容他们是在夹缝中生存的三色旗。现在这三国均已加入欧盟、欧元区、申根区和北约。</p><p class="ql-block"> 图为网上下载的地图。</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6月13日,我们来到立陶宛的特拉凯城堡,它位于加尔瓦湖心岛上,小岛周边很美丽,我拍到两张可爱的小景。</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城堡原建于十四世纪末,14-16世纪,立陶宛大公国大公曾在此居住。后来,城堡被多次修复过。70年代政府又决心重建,至今城堡已大致回复原样。现该城堡为历史博物馆,展出工艺美术作品。</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图为城堡内展出的特拉凯城堡照片。</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城堡由粉红色的砖石砌成,远观非常美丽。城堡早期是防御条顿骑士团的,但后来条顿骑士团没到这儿来。原来水上城堡有三座,我们去的这座是保留唯一完好的一座,另两个是驻军的,现在毁坏了。</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城堡14世纪建时,是老大公下令建的,没建完他就去世了,他儿子维陶塔斯大公接着建完。图为维陶塔斯画像。他执政期间是立陶宛鼎盛时期,他与波兰组成联邦,成为当时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领土范围包括今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以及波兰和俄罗斯的一部分。1795年后,逐步被沙俄吞并。</p> &nbsp; &nbsp; 图为城堡内景。 &nbsp; &nbsp; 大公的座椅。 &nbsp; &nbsp; 图中是当年的防弹衣。 &nbsp; &nbsp; 城堡里有许多当年收藏的工艺品。 &nbsp; &nbsp; 大公喜爱打猎,城堡中有不少狩猎战利品。 &nbsp; &nbsp; 大公还有收藏烟斗的爱好。 &nbsp; &nbsp; 这几张图中的纹章是家族纹章,是大公贵族家族专用的纹章,图案很漂亮。 &nbsp; &nbsp; 这是17-18世纪从中国买的蓝白相间的青花瓷,这在当时的欧洲社会是很流行的奢侈品。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14日,我们来到立陶宛的首都——维尔纽斯。维尔纽斯立陶宛语是狼的意思。相传在14世纪时,立陶宛大公来到这里狩猎,夜里梦见一只铁狼在山岗上大声嗥叫,惊动四方。醒来后,祭司说这个梦是吉兆,如果在此地筑城,必将名扬天下。立陶宛大公于是就在狩猎地的山岗上修筑了城堡。</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下面这座雕像就是讲述这段故事,注意雕像下面有只狼。</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马导说,维尔纽斯教堂很多,尤其在老城,三、五步一个教堂,有20座哥特式教堂、4座东正教教堂,众多的犹太教堂和修道院。老城被列为世界遗产。</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我们先来到老城中的维尔纽斯主教座堂(见图)。大教堂旁是52米高的钟楼,为13世纪-17 世纪古城堡的了望塔,内存17座钟表。我们没去钟楼,进入了教堂内部参观。</p> &nbsp; &nbsp; 维尔纽斯主教座堂是立陶宛最重要的教堂之一。修建于1387-1388年,经过了多次修复后,逐渐融合了哥特式、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风格。它是立陶宛天主教会的总部所在地,也是维尔纽斯最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图为教堂内景。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维尔纽斯主教座堂,实际上并不是“一座”教堂,而是从13世纪中叶起到现在数个宗教建筑的复合体。教堂中的圣卡西米尔礼拜堂(见图)保留了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原貌,是整个大教堂内最大的看点。</p> &nbsp; &nbsp; 这很像是飞天图,挺精致。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这个主教座堂里的几个分教堂的穹顶很漂亮,我拍了几张。</p> &nbsp; &nbsp; 图为维尔纽斯格迪米纳斯塔,它位于山丘上,红色八角形十分明显,它始建于14世纪,也是老城的最高点之一,是立陶宛国家标志之一。我们没有上去。 &nbsp; &nbsp; 图为立陶宛教堂广场,是立陶宛最重要的广场之一。广场建造于19世纪,目前已经成为立陶宛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堂广场是举办集市、阅兵、宗教活动、演唱会、迎接新年典礼和展览的地点。 &nbsp; &nbsp; 这是立陶宛总统府,始建于14世纪,又称主教宫。在历史上曾多次重建。自1997年起,总统府成为立陶宛总统的官邸。没看见有士兵站岗。不知道那天为什么挂半旗,导游也查网,我们也查,没有答案。 &nbsp; &nbsp; 这是维尔纽斯大学,始建于1579年,比莫斯科大学早建176年,是东欧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br> &nbsp; &nbsp; 位于老城的圣安娜教堂。该教堂始建于15世纪,教堂外立面色彩斑斓,由多种颜色的砖块组成,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被誉为哥特式建筑艺苑中的明珠,是立陶宛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晚期作品。 &nbsp; &nbsp; 图为教堂内景。 &nbsp; &nbsp;&nbsp;主祭坛上的彩绘是该教堂内部最具特色的部分。圣安娜教堂被誉为欧洲最美丽的教堂之一,是维尔纽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立陶宛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象征。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这是维尔纽斯市政厅,顶部红色的是立陶宛的城市徽章。这里是举办市政活动、展览等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立陶宛与美国关系非常好。2002年11月,乔治布什来这里时说,“谁选择与立陶宛为敌,就是与美国为敌”。他们把这个作为真言,挂在了市政厅的门前,第二个牌子就是。第一个牌子是老城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牌子。第三个牌子是表明维尔纽斯被评为2009年欧洲文化之都。</p> &nbsp; &nbsp; 我们也去了黎明门: 又称日出门,是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古城门,建成于1522年,起防御作用。当时有9座城门,到1805年时只剩这座了。<div>&nbsp; &nbsp; 1671年,天主教士在城门上修建了一所小教堂,以供奉黑脸圣母玛利亚像,传说中该圣母像具有非凡的魔力。</div> &nbsp; &nbsp; 拉近镜头观看二楼的黑脸圣母像。当地人非常信这个圣母。二战时有个德国士兵向圣母开了一枪,打在手上。后来这个士兵死得很惨,是意外死亡。我去了二楼,但黑脸圣母像那儿挤满了人,根本进不去,朝拜的人很多。 &nbsp; &nbsp; 我们来到伦达尔宫。早期这个地方叫库尔兰公国,成立于16世纪,当年是条顿骑士团的分支——立窝尼亚骑士团建立的。他们最后一任团长就留在了这个地方,建了一个小公国。之后这里归了沙皇。图为伦达尔宫大门口。 &nbsp; &nbsp;&nbsp;1710年时,彼得大帝战胜了瑞典,把自己的侄女安娜公主嫁给了库尔兰公国的威廉公爵,有点昭君出塞的意思,她就住在包斯卡。但威廉不到三个月就去世了,安娜成了女公爵。沙皇二世去世后,安娜当了女沙皇,迁到了莫斯科。<div>&nbsp; &nbsp; 图为伦达尔宫外景。</div> &nbsp; &nbsp; 18世纪中期,安娜决定给情夫比隆在包斯卡建个宫殿,就是现在这座伦达尔宫。设计这个宫殿的是设计圣彼得堡冬宫的设计师。安娜生病后,考虑到她死后,情夫比隆的下场可能不妙,为此,她让比隆回到了伦达尔宫,比隆在这里一直呆到他去世。 &nbsp; &nbsp; 图为比隆的画像。 &nbsp; &nbsp; 下面几幅图都是伦达尔宫内景,十分豪华。 &nbsp; &nbsp;&nbsp;晚上我们住在拉脱维亚的首都——里加的一个河边Radisson Hotel Group(丽笙酒店集团)下属的宾馆,这个宾馆还挺大的。我上网查,这个丽笙酒店集团是全球性的酒店集团,始建于1909年,不过几次被别人收购,现在是被上海锦江集团、海航酒店集团(香港)收购了。 &nbsp; &nbsp; 傍晚到酒店,时间还早,我和老伴在周围又开始闲逛。下图是拉脱维亚国家图书馆。是拉脱维亚21世纪重要的文化项目之一,被称为“光之城堡”。建筑外观充满现代感。 &nbsp; &nbsp; 这座桥是石质桥,里加的重要桥梁之一。那个尖尖的塔是圣彼得大教堂。 &nbsp; &nbsp; 我上网查了查,里加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201年起,被德意志人占领了350年,这个时期里加作为汉萨同盟成员,起着东西方贸易中心的作用。之后,被波兰人占领40年。然后被瑞典人占领90年。最后又被沙俄占领200多年。<div>&nbsp; &nbsp; 图为宾馆旁边的另一番景象。</div> &nbsp; &nbsp; 15日,我们在里加游览。图为乔治•阿米蒂奇雕像。他是里加的第四任市长,推动里加快速发展,让里加从一座小城发展为重要的欧洲城市,是里加备受尊敬的人物之一。 &nbsp; &nbsp; 里加分老城和新城,老城面积不大,具有中古时代城市的特征。老城区是世界文化遗产,许多古老建筑被保存下来。老城有个新艺术风格建筑集中区,下面几个图片都是在新艺术风格建筑区内的阿尔伯特街上拍的,正如马导说的,里加的建筑漂亮。 &nbsp; &nbsp; 新艺术建筑街区充满奇幻的装饰元素,如下面几个图片中的斯芬克斯雕塑、龙形雕塑、青蛙雕塑、犰狳雕塑等,都为里加的建筑增添了独特的趣味。新艺术风格建筑街区是老城区世界文化遗产组成的一部分。 &nbsp; &nbsp; 这个雕塑是位于道加瓦河畔的芭蕾舞女演员的雕像。是里加艺术氛围的体现,成为里加一处富有艺术感的城市景观。 &nbsp; &nbsp; 这是里加俄罗斯剧院,它是拉脱维亚历史悠久的剧院之一,是里加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 &nbsp; &nbsp; 这是里加国家歌剧院,是拉脱维亚重要的文化地标。现在经常上演歌剧、芭蕾舞等高水平表演。 &nbsp; &nbsp; 这是拉脱维亚里加的自由纪念碑,1935年揭幕。是为纪念拉脱维亚独立战争(1918—1920)期间阵亡的军人而建的,是拉脱维亚的自由、独立和主权的重要象征。 &nbsp; &nbsp; 图为火药塔。它是中世纪防御工事的一部分,建于14世纪,曾用于储存火药。现在是里加历史与航海博物馆的一部分。 &nbsp; &nbsp; 这是瑞典门。是里加老城唯一保留下来的城门,建于1698年,是为了弘扬在与沙皇作战中瑞典军队的战斗精神而建。城门的对面依旧保留着当年瑞典军队驻扎的营房。只不过军营变成了现在的商铺。 &nbsp; &nbsp;图为拉脱维亚议会大厦。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这是位于教堂广场后面的三兄弟之屋,分别建于15世纪末、17世纪中期和末期,代表里加在中世纪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也展示了当地人利用狭小的土地空间的能力。1995年收为国有,建设成为拉脱维亚建筑博物馆。</p> &nbsp; &nbsp; 这是多姆大教堂,又称里加大教座堂,是一座新教的主教座堂。教堂建于13世纪,历史上曾经数次改建。 <p class="ql-block">  这是圣雅各布教堂,它是里加历史悠久的教堂之一,属于罗马天主教主教座堂,其80米高的绿色尖塔是标志性标识 ,该教堂也是里加老城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马导说,这个教堂屋顶上有一个金色的风信鸡。古代时,它一面是金色的,一面是黑色的,是为给海上船只传递信号。如果是金色的,说明风调雨顺,船只可以进港,如果是黑色的说明有风浪,不能进港。在里加老城很多教堂上面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标识。</p> <p class="ql-block">  图为里加的市政厅广场,这里早期就是集会场所。1282年,里加加入汉萨同盟,成为波罗的海最重要的贸易中心。汉萨同盟是德意志条顿骑士团占领的诸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覆盖波罗的海沿岸。汉萨同盟1669年解体。</p><p class="ql-block"> 下图背后的红色建筑是黑头宫,原来的建筑兴建于1334年,属于黑头兄弟会,是一个在里加的德国未婚商人组建的行会。二战时被德军炸毁,目前这座建筑是按原来的建筑风貌重建的,是老城中最华丽的建筑之一。现在这里就是很多商会聚集的地方,里面就是商场,我进去买了个小纪念品——小铃铛。</p> &nbsp; &nbsp; 图为里加的市政厅,也是里加老城区世界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它见证了里加的城市发展历程。 &nbsp; &nbsp; 马导告诉我们,世界上第一棵圣诞树产生于里加。为了纪念这个事,建了这棵铜制的圣诞树。 &nbsp; &nbsp; 广场上的雕像是“兄弟纪念碑”。纪念在二战中牺牲的苏联红军士兵。 &nbsp; &nbsp; 这是里加的圣彼得大教堂钟楼,在塔楼顶部的观景平台上可俯瞰里加全景,也是里加老城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没给我们时间上去观看。 &nbsp; &nbsp; 15日下午,我们到了爱沙尼亚的帕尔努,它位于波罗的海里加湾的东北岸,在这里可以享受着波罗的海的沙滩,被誉为“爱沙尼亚的夏都”。这里十九世纪末就成了疗养区,你可以修养身心,可惜我们只是过客。 &nbsp; &nbsp; 在这里,我可以伸手抚摸着波罗的海的海水,看着孩童们在欢乐的玩耍,在海岸边的小象滑楼梯上欢笑,好开心。这儿的海边水很浅,走很远才没腿根。真是不错的一个疗养及度假圣地。 &nbsp; &nbsp; 我录了一段视频。 &nbsp; &nbsp; 晚上,我们住在爱沙尼亚塔林老城,离下图这座托姆比亚城堡很近,所以又是放下行李,我和老伴就去看了这个古堡。整个城堡叫托姆比亚城堡,山叫托姆比亚山,塔楼叫赫尔曼高塔。塔楼见证了爱沙尼亚国家演变的历史。爱沙尼亚被丹麦、瑞典、波兰、沙皇以及后来的苏联都统治过,在各个统治时期,都要在这个塔楼上升起统治者的旗帜。<div>&nbsp; &nbsp; 因为知道明早导游还会带我们来此,所以我俩没有再深入地逛。第二天逛时,马导补充说,这里是上城,我们今天从上城参观开始,这里原来是富人区,然后我们慢慢到下城去。马导说,老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塔林。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div> &nbsp; &nbsp; 城堡旁边是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教堂,有人称是洋葱头教堂。爱沙尼亚有30%左右还是俄罗斯族,所以这里有大批东正教的信徒。这个教堂是沙皇俄国时盖的,以13世纪抗击条顿骑士团入侵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命名,兴建于1894年到1900年。 &nbsp; &nbsp; 图为教堂内景。 &nbsp; &nbsp; 教堂对面粉色的楼是爱沙尼亚国会,很质朴。 &nbsp; &nbsp; 我们走过长短腿街,古代建的,人走在上面高低不平,很费劲,来回来去地拐,尤其是岁数大的人走起来更不方便,所以有了这个绰号,还有了这个标识。 &nbsp; &nbsp; 看旁边的石头路确实不好走,所以才修建了旁边这狭窄的路。 &nbsp; &nbsp; 我们看到了这座中世纪教堂,这是有名的圆顶教堂,也叫圣玛丽大教堂,它是爱沙尼亚主要的路德教教堂,在1233年以前建造,因为不断的翻修和重建,教堂展现了混合式的建筑风格。虽然教堂的主体建筑来自14世纪,但它的巴洛克式塔顶却是18世纪70年代末添加的。<br>&nbsp; &nbsp; 历史上它曾是爱沙尼亚的德国贵族上流社会的教堂,教堂内部充满了精致的17至20世纪贵族盾徽,以及13至18世纪的墓碑。我们没有进去。 &nbsp; &nbsp; 我们在老城帕特库利景观平台上饱览塔林老城,塔林面积不大,中世纪的老城、红色的屋顶、加上多个教堂的尖顶,正如马导所说,塔林是个精美的小城。 &nbsp; &nbsp; 我录了一段视频。 &nbsp; &nbsp; 在平台上我拍了市政厅顶上的特别风向标——保护神老托马斯。马导说他原来就是这里的一个卫兵。他从1530年起就屹立在那里在,守护着塔林的人民。 &nbsp; &nbsp; 我们在老城游览时还拍到一处,黄墙上有个牌子,我用“豆包”翻译了一下,是爱沙尼亚科学院。噢,原来旁边的建筑是爱沙尼亚科学院。 &nbsp; &nbsp; 图为爱沙尼亚科学院,要不是有牌子,这个小小的房子还真不明显。 &nbsp; &nbsp; 在上城与下城的交界处,有座别致的小花园,这个花园叫丹麦花园。据说这里曾是丹麦军攻打塔林时的扎营地。站在台上这几个黑脸修女的雕塑原来没有,是近几年新建的,听当地人说,可能代表友谊、祈祷、宗教、平安啊,各种不同的寓意。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我们路过圣尼古拉斯教堂。圣尼古拉斯是渔民和水手的主保圣人。该教堂始建于13世纪,早期钟楼下面是一个监狱,是教堂改成的监狱,后来又恢复成了教堂,二战中部分被苏联炸毁。如今的教堂是宗教艺术博物馆,经常会有音乐会在这里举办。</p> &nbsp; &nbsp; 这是塔林市政厅,灰色的房子,上面有一个尖塔,下面有一排门洞。右边有个黑色的门。这座市政厅是现存最古老的市政厅,始建于14世纪,位于拉科雅广场旁。市政厅的楼顶就屹立着塔林的象征——守护者托马斯,我在观景平台上拍到的那个守护者。 &nbsp; &nbsp; 这是街边上展出的塔林被战争破坏时的照片。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我们还来到塔林独立战争纪念柱,是为纪念爱沙尼亚独立战争阵亡者兴建的。这个十字架是由143块玻璃板组成的。</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我俩在广场上还看到了当地老师在教男女学生跳民族舞蹈,真好看,我拿出手机想录一段视频,可惜刚录了一点,他们就不跳了,好在我之前还饱了眼福。</p> &nbsp; &nbsp; 这是我录的一段视频。 &nbsp; &nbsp; 我们路过塔林圣灵教堂,其外墙上的大钟是标志性元素之一。教堂融合了哥特式建筑风格。 &nbsp; &nbsp; 老城里大大小小的商店很多,挂着红旗的这家是药店,号称欧洲最古老的药房,自1422年创建以来,至今依然固守本业,是家族传承。我们进去看了,它很象是中国的中草药店。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维鲁门是塔林的地标,建于1345—1355年,是塔林古城的标志性建筑。1880年拆除了复杂的城门,只保留了两侧的塔楼。我们第一天进入塔林时,在这条街上吃的晚饭,第二天中午又在这儿吃午饭。</p> &nbsp; &nbsp;&nbsp;1219年后,塔林被丹麦统治,这里保留下来一部分建筑。这些就是当时老城的城墙了。塔林的老城城墙绵延2公里,是欧洲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之一,城墙环绕老城一周,各个方向都有进入老城的城门。我们沿老城墙走了一段路,那斑驳的城砖让人深切感受到中世纪遗风。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我们吃饭的餐馆不远,是这个铜牛,设计得很有趣,老伴高兴地让我给他拍了好几张。</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我们用三天多时间游览波罗的海三小国,只能是蜻蜓点水,用28天游览16国也只能是走马观花,但是我们还是收获不少,初步了解了他们的历史、人文,欣赏了许多著名景点,大饱了眼福。</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16日下午三点多,我们集合前往机场办理手续,乘坐航班经伊斯坦布尔转机于次日下午抵达北京,结束了欧洲16国28天的旅游。出发前,我还觉得这28天的旅游我会很累,不想,游够这28天,我还觉得没玩够,希望再去土耳其游游。当然这是从心里的感觉,生理上还是觉得够累的了,但这趟旅游我是十分快乐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