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及摄影:文京文</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9943919</p> <p class="ql-block"> 开封府(Kaifeng Palace),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包公东湖北岸,<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处宋文化主题的4</span>A级景区。<span style="font-size:18px;">开封府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官署,</span>以北宋时期作为“天下首府”而闻名。它不仅是北宋京都的行政、司法中心,还因包拯等清官在此任职而成为公正廉明的象征。虽然原建筑已不复存在,但重建的开封府仍能感受到历史文化氛围。因为自幼就对包公刚直不阿的当官形象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在“有闲”的年纪来开封自由行就想到“包青天”生活和工作过地方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古都开封的悠久历史</p><p class="ql-block"> 夏朝自帝杼至帝廑在开封一带建都217年,史称老丘,这是开封有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建都。商朝在开封一带建都27年,史称嚣。开封府,又称南衙,初建于五代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已有一千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五代 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及北宋皆建都于此 ,后梁称东都,晋至北宋称东京。金代 宣宗后也建都于此,号南京。明代改汴梁路为开封府,置河南行中书省,后改为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清代圣祖康熙元年(1662年)重修开封城池,沿袭明制。开封府直至中华民国时期1913年废府。开封在新中国成立后曾是河南省省会,1954年迁省会到郑州。</p> <p class="ql-block"> 开封府景区以府门、仪门、正厅、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大体分九个文化区,包括有:以仪门和鸣冤鼓为主的府衙文化区、以皇家为主题的潜龙宫文化区、以梅花堂为代表包拯传说文化区、<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桂籍堂和拱奎楼为主的科举文化区、</span>道教文化区及休闲区等。</p> <p class="ql-block"> 开封府是五代至民国初年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官署。开封府始建于五代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北宋时期达到鼎盛,从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960年)到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历经9个皇帝共历时167年。金元时期逐渐衰落。现在的“开封府”是2003年开放,以宋代开封府衙为原型修建的文化游览区。</p> <p class="ql-block"> 开封府仪门旁的鸣冤鼓与附近的戒石均为北宋时期包拯任府尹时设立的申诉机制与警示标志。包拯任府尹时,百姓可击鼓鸣冤,包拯升堂审理案件。这是包拯执政的象征,体现了其“清正廉洁、尽忠国事”的精神遗产。 </p> <p class="ql-block"> 这是什么文物呢?在它的台座上刻有“北宋开封府印”。是九叠篆刻制的官印,其特点为字形屈曲缠绕、朱文阳刻,印面布局疏密得当,具有威严的皇家风范</p> <p class="ql-block"> 树立在正厅院里的巨石,就是“戒石铭”。其南面镌刻“公生明”,提醒官员只有公正,一心为公,才能明察秋毫,清正廉明;其北面的“尔奉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在告诫官员们要洁身自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p> <p class="ql-block">开封府正厅</p><p class="ql-block"> 是北宋开封府长官发布政令,处理政务以及府衙举行重大活动,公开审理要案的地方。大堂前就是“龙头”、“虎头”、“狗头”三口铜铡。<span style="font-size:18px;">整个大厅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span>“厅事斯严”,令人望而生畏。</p> <p class="ql-block"> 议事厅是开封府官员集体议事的核心场所。根据史料记载,北宋开封府共有183任府尹,其中不乏历史上极为著名的人物,如: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苏轼、包拯等。</p> <p class="ql-block"> 范仲淹: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曾在开封府任职。其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岳阳楼记》中的</span>名句“<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而</span>“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体现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情怀。</p><p class="ql-block"> 司马光:幼年神童“司马光砸缸”,后来的著名史学家、《资治通鉴》主编,曾在开封府任职。</p> <p class="ql-block"> 欧阳修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金石学首创者等,曾任权知府事,政绩赫赫。议事厅内的塑像再现了欧阳修(中间身着紫袍)与推官、判官和左右巡使、司录司知事集体办案的场景。欧阳修“为政宽简”以利国利民为宗旨,以宽简誉满京师;包拯扶正祛邪,赏罚分明,以威严名震都城。被后人称之为“包严欧宽”。</p> <p class="ql-block"> 大文豪苏轼曾在宋神宗熙宁二年任开封府推官。但其晚年多次被贬,经历坎坷。</p> <p class="ql-block"> 以宋太宗、宋真宗皇家为主题的潜龙宫帝王文化区。 潜龙宫据记载是宋仁宗为纪念父亲宋真宗曾任开封府尹而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 潜龙宫内的大殿即潜龙殿,殿内是三位皇帝的雕塑御像,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三位皇帝在没做皇帝之前都曾做过开封府府尹或开封府府牧,所以有人说开封府乃藏龙卧虎之地。</p> <p class="ql-block"> 包拯传说文化区:梅花堂由齐民堂,东西配殿所组成。在这里可以了解到“包公倒最坐南衙”、“包待制智勘灰阑记”等演义故事,还有包公倒坐南衙办案时的蜡像等。</p> <p class="ql-block"> 图为包拯自勉词。包拯(包青天)是最为著名的开封府尹,以公正廉明、执法如山著称。“包青天”这一称呼源于民间对包拯的尊称,其官帽特有的水平帽翅设计,正是“公正持平”理念的具象化表现。</p> <p class="ql-block"> 明礼院坐落在开封府的东北角,是开封府的科举教育文化区。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教育和科举管理是开封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根据“礼仪明则国家兴”的传统理论,专门在开封府内建立了明礼院,作为科举考试和临时讲学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状元及第,金榜题名是宋朝人的愿望,故而将明礼院内建筑称作“拱奎楼”,它的一层大厅是北宋科举时的解试考场。</p> <p class="ql-block">桂籍堂</p><p class="ql-block"> 蟾宫折桂,荣登桂籍,是读书人由科举而入仕的最大荣耀,因此得名。它是每次科举之后,开封府把本府中举的考生重新造册,在孔子像前隆重举行“入桂籍”典礼,尔后就把名册珍藏在这里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天庆观景区有一座道观。在三清殿和佑圣殿、福佑殿中,分别绘有表现北宋崇奉道教的巨幅故事壁画,整个庭院是一个巨大的太极八卦台,反映了宋朝的道教文化。</p> <p class="ql-block"> 休闲文化区以范公阁、曲桥、明镜湖、弦月山为主题。</p> <p class="ql-block"> 北宋时期共有183任知府或开封府尹,担任过权知开封府事的多位名臣包括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司马光、寇准和蔡襄等。</p> <p class="ql-block"> 由于碑上的名字被无数只手的抚摸而成小亮坑,但还能隐约可见就是“包拯”,这充分体现了包青天得到人民大众的爱戴。</p> <p class="ql-block"> 清心楼是开封府内最高的建筑,登上楼顶可以俯瞰整个开封府园区以及不远处的包公湖;正厅大堂布置得庄严肃穆,是开封府长官发布政令、处理政务、举行重大活动、公开审理要案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开封府不仅见证了北宋时期的繁荣与辉煌,也孕育了以包拯为代表的清官文化。虽然原始建筑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但重建的开封府景区还是能让我们穿越时空,感受那段难忘的历史,体会“公生明、清慎勤”的道德理念,领略和感怀包公的人间正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