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塔尔寺

云卷云舒

<p class="ql-block">摄影/文:云卷云舒(183864764)</p><p class="ql-block">景址:青海省西宁市</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依山而建,坐落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莲花山坳中,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寺院之一,也是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因此在藏传佛教信徒心中地位显赫,每年慕名而来的虔诚信徒数不胜数,当地人们每逢新年佳节也会习惯去寺庙烧香拜佛。几年前的冬季,我曾多次来到这里。而这次来到这里正值8月,欣喜的发现,西宁市树木成林,绿意森森,本地人说,近些年这里降雨明显增多。</p> <p class="ql-block">  清晨来到塔尔寺,但见山上烟雾缭绕,感觉行走在云端。沿着通往班禅行宫的小路拾阶而上,在行宫旁的观景台可看到云雾中依山而建的52座佛殿、经堂和僧舍层层叠叠,如一幅水墨画跃然眼前。与以往看到的气势恢宏,在阳光照耀下蓝天白云的金顶完全是换了一种感觉。</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是一座因塔而生的佛教圣城。"因先有塔再建寺",塔尔寺的名字便源于这段历史。传说宗喀巴大师诞生时,其剪脐带滴血处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树上十万片叶子每片都自然显现一尊狮子吼佛像。为纪念这一圣迹,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大师母亲香萨阿切在信徒支持下建起"莲聚塔"。180年后,寺院开始围绕着座圣塔逐渐成形,最终发展为今日规模宏大的佛教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汉藏交融的建筑艺术盛宴。塔尔寺的建筑群落完美诠释了汉藏文化的交融。大经堂作为藏式平顶建筑的代表,拥有168根大柱支撑的广阔空间;而小花寺则以玲珑别致的汉式院落风格独树一帜。独特的鞭麻墙、金色梵文宝镜与汉式歇山顶和谐共存,创造出世界建筑史上罕见的艺术风格。殿内12.5米高的大银塔包裹着数十层白色哈达,供奉着宗喀巴大师真身。这座初建于1560年的殿堂,1711年耗费黄金1300两、白银10000多两改造成三层重檐歇山式金顶,成就了塔尔寺最耀眼的建筑奇观。</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震撼心灵的艺术三绝。塔尔寺之所以令人流连忘返,"艺术三绝"功不可没。堆绣艺术用彩色绸缎剪裁填充,创造出生动立体的佛教故事场景。矿物颜料绘制的壁画历经岁月仍鲜艳如初,藏式画风中蕴含着浓厚的印度艺术影响。酥油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酥油镌出千般态,巧手湟中有艺僧”,用酥油作原料造出的各种佛像、人物、山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花卉树木等艺术精品。在制作时因为酥油受热会融化,所以需要僧人在冬日将手置入冰水中,手指冻到麻木再去捏制造型。每年正月十五这里都会有规模盛大的酥油花展览。</p> <p class="ql-block">  在塔尔寺,最动人的风景不是金碧辉煌的殿宇,而是那些虔诚的身影。大金瓦殿前,信徒们长跪叩首,口中诵经不断;转经廊下,白发老人一圈圈转动经筒,眼神坚定而平和。来自藏区各地的朝圣者三步一拜,风雨无阻地完成他们的信仰旅程。这种虔诚超越了宗教本身,成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象征。在我看来,水墨塔尔寺比起夕阳下金色余辉的寺庙更显空灵,让人更加专注于六百余年不曾改变的信仰力量。</p> <p class="ql-block">  水墨塔尔寺—信仰与艺术的圣殿,心灵与历史的交响。</p><p class="ql-block">(因塔尔寺核心区域禁止拍照,只能拍下外部建筑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  感谢美友雅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