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父亲给我上的三堂课

来去如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文图:来去如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编辑:来去如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美篇号:510472616</span></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父亲的生日,明天就是教师节,在父亲生前,每逢教师节我们全家都会聚在一起给他过生日。</p><p class="ql-block">父亲一开始在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后来听从组织安排临时转行从事职工教培,只是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次转型竟然一干就是一辈子。在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里,父亲很少向我提起工作上的事情,但有三件事使我终身难忘。</p> <p class="ql-block">因为历史原因,研究所刚成立时有许多工农兵学员,知识结构参差不齐,父亲受命创办电大,通过再教育为这部分科研人员补齐知识短板;后来父亲负责研究生培养,为单位源源不断输送高精尖人才,他们中间有许多人后来成为各业务部门的骨干。</p> 第一堂课 严以律己 <p class="ql-block">父亲负责职工教育时,单位招工对职工子女有优待政策,但必须通过考核才予以录用,通过了考核就意味有了事业编制这个铁饭碗,为此许多人都想请父亲帮忙。</p><p class="ql-block">有天傍晚,一个平时相熟的同事找到家里,来为他儿子招工的事情求情,知识分子面子薄,客套了几句,只留下一句话“请老方一定要帮帮忙!”,放下一个纸包就匆匆走了。当时父亲不在家,母亲说等父亲回来转告。父亲回来打开纸包,发现是一摞钞票,清点了一下竟然有七千!在九十年代初那可是一笔巨款。他马上把钱包好,连夜送还到同事家,语重心长地说:“老丁啊,你不需要这样做!如果你儿子考核通过,你不说也能录用;但是如果考核没通过,就算我们认识也不能放行。”。</p><p class="ql-block">结果当年他孩子考核没通过,不过好在有了经验,到了第二年总算顺利通过了,拿到梦寐以求的编制,那位同事逢人就夸父亲正直无私。这件事是多年以后母亲讲述给我的,我在后来的工作中一直以父亲为榜样,严以律己,从不考虑把权力变现,事业上也得以顺风顺水。这是父亲间接给我上的第一堂课。</p> 第二堂课 勤学苦练 <p class="ql-block">父亲的单位从三线搬到杭州后,随着科研环境改善,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也迫在眉睫,他把工作重心转向研究生培养管理,筛选好苗子输送到技术专家团队里。有天他对我说了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的学习观。</p><p class="ql-block">当时单位军品研发需要采用ASIC(专用集成电路),解决实时数字信号处理难题,而掌握该技术的人凤毛麟角。单位决定联合深圳的一家芯片公司合作开发,对方派技术专家驻现场支持。为了方便专家休息,单位安排他住在内部招待所里。有天父亲为了研究生培养计划,趁晚上专家空闲去招待所找他交流,结果发现他还在挑灯夜读专业书籍。父亲当时很惊讶:“你都已经是这个领域的顶级专家了,还这么努力学!”,对方笑着解释:“现在技术日新月异,我要是三天不学习,可能就赶不上在深圳的同事了。”。</p><p class="ql-block">父亲深受启发,回来后讲给我听。当时我在假期,每天除了看些闲书,无可事事。父亲的话看似讲别人的故事,实则是暗暗鼓励我,我一直记着父亲当时期待的眼神。上大学后,每学期提前做好学习计划,努力走在课程前面。当别的同学为高等数学头痛时,我已经开始自学离散数学;当别的同学为深奥的电子工程专业课焦虑时,我又报了第二专业计算机应用。我后来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工作中能够独当一面,离不开大学期间的强化学习。这是父亲给我上的第二堂课:勤学苦练。</p> 第三堂课 突破创新 <p class="ql-block">父亲在长期办教育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人才培养经验,参与编写的《人才学概论》成为中船系统的内部培训教材,他有时也向我传授一些前沿教育经验。记得我刚上大学时,他拿了本《论创造和创造技法》给我,说有空可以看看。这本书主要讲述如何突破思维定势、打破常规。当时浅浅翻阅了一下,对很多专业词汇不甚了解,但也记住了:创新要有想象力,多视角看问题。</p><p class="ql-block">在大学上计算机课,老师布置作业:编写一段程序,打印y=sin(x)曲线。同学都是按顺序纵向打印,而我想到先缓存计算结果,再用矩阵转置算法,就可以形成标准的横向图形。算法并不难实现,关键是要有可视化想象力。交作业的当天,老师看到后很惊讶,因为我是他教学多年来第一个这样实现的学生,为此他邀请我登上讲台,当着上百名同学在黑板上把算法写出来,对于一个学生这是莫大的荣耀。</p><p class="ql-block">这本书一直随身带在身边,当灵感枯竭时翻一下,换个条件或换个顺序,很多难题迎刃而解,工作中有许多重要成果都是基于在这种创造性思维获得的。这是父亲给我上的第三堂课:突破创新。</p> <p class="ql-block">父亲给我上的三堂课,教会我严以律己、勤学更要巧用,这是他留给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不仅是父亲,也是我一生的导师。今天适逢父亲生日,在教师节前夕谨以此文寄托我对他深深的思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写于 2025/09/0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