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艺术馆欧洲馆

小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创建于1879年,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博物馆之一,也是当今美国三大美术馆之一。博物馆现藏有时间跨度超过五千年的三十余万件艺术珍品,而欧洲馆质量之高,数量之大,策展之精妙都让参观者流连忘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8月14日傍晚,我们参观完主馆一层的亚洲展览后来到二层的欧洲馆。该馆展示的是芝加哥艺术馆最引以为豪的艺术收藏的欧洲艺术,特别是印象派(包括印象派、点彩派和后印象派)作家的顶尖艺术作品。我们刚刚走到印象派展厅,就看到的门上方挂着近段时间的特展作品——古斯塔夫·卡耶博特的《巴黎雨天的街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巴黎雨天的街道》——一幅非凡的印象派都市风景画,以其惊人的透视、宏大的尺度和细腻的氛围感而闻名。这幅宽近三米的大型油画被誉为卡耶博特的代表作,也是19世纪描绘现代城市生活的经典图像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画面展现了一对中产阶级情侣与其他行人穿行于巴黎新建街区的雨天街头,精准的透视、清晰的细节与冷静的构图,使这幅画如同“凝固的快门”。在1877年第三届印象派展览中展出时广受瞩目,是理解城市现代性与视觉文化变迁不可或缺的艺术文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法国印象派画家克劳德·莫奈在巴黎最大最繁忙的圣拉扎尔火车站摆好画架时,创作了12幅描绘现代象征的布面画作中的第一幅。有传说称,他特意安排让火车头额外装载煤炭以便他能够观察并描绘蒸汽喷出时的效果一在站内时呈灰暗的灰色,而在天空映衬下则呈现白色如云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幅是法国爱德华·马奈捕捉到《阅读的女性》(布面油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印度派皮埃尔·雷诺阿创作的布面油画《阳台上的两姐妹》代表了他的艺术生涯的巅峰,也是博物馆藏品中最受欢迎的一幅。在作品中,两个少女坐在阳台边享受午后时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费尔南多马戏团于1875年在巴黎蒙马特地区开业时,印象派画家迅速成为其常客。在这里,雷诺阿描绘了17岁的弗朗西丝卡·瓦滕伯格(左)和她14岁的妹妹安吉丽娜(右),她们是来自德国的一支巡回杂技团的成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幅是法国埃德加·德加斯的布面油画《歌手咖啡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色舞者》由印象派埃德加于1871年首次将舞者作为独立主题进行绘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意大利人乔瓦尼·玛丽亚·1873创作的大理石雕塑《逃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德国人弗朗茨·路德维希·卡特尔德1823年创作的布面油画《斗兽场内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法国艺术家安托万·路易斯·巴里1850年创作的青铜雕塑《罗杰和安吉丽卡骑在飞马身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茂盛的植被主导着这幅画面,它出自巴黎郊外后印象派画家爱德华·维亚尔的夏季居所的一扇窗户。一棵橡树的粗壮树干将场景一分为二。维亚尔没有使用油画颜料,而是采用了干颜料与熔化后的胶水混合的方法。借助这种媒介,他创造出一个具有纹理的表面,色彩丰富细腻,仿佛一幅挂毯般的墙面装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乔治·修拉在其最著名、最大的一幅画作中《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描绘了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在巴黎西部塞纳河大碗岛的一个公园里散步和放松的场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这是他创造的一种全新的绘画方式点画法,把点状的互补色放在相邻位置,以强化画面的张力。观众如果站在稍远一些的地方看,这些点就会融合在一起,使画面完美的呈现出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不仅是博物馆的象征,更是新印象派(点彩派)的开山之作和终极典范。其巨大的尺幅、精妙的科学色彩理论和梦幻般的氛围,使其成为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890年7月,克劳德·莫奈开始创作四幅几乎大小相同的油画,描绘法国吉维尼附近的一片罂粟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莫奈1882创作的《普维尔的悬崖步道》(布面油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莫奈用蓝色、橙色和粉色的饱和色调描绘了法国北部海岸埃特雷塔的阿蒙悬崖,这是幅阳光普照的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阿勒西亚人》(黄麻上的油画)出自保罗·高更与文森特·梵高在法国阿尔勒的黄屋生活和工作的两个月的作品,描绘了住宅对面的公园情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荷兰点彩派艺术家文森特·梵高1887年的自画像中强烈的色彩和充满活力的笔触可能暗示了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动荡。梵高曾经历多次抑郁和焦虑的发作,在作为牧师、教师和艺术交易商努力寻找职业立足点后,他转向了绘画。在这里,背景的蓝绿色衬托出艺术家头发和胡须的橙红色,使人们聚焦于他引人注目的表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梵高的《阿尔勒的卧室》是一幅充满着情感和回忆的作品,它不仅是对一个房间的描绘,更是对友谊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在这幅画中,梵高描绘了他为好友高更精心布置的卧室。这个房间曾经见证了两位艺术家之间的友谊和共同生活,但也伴随着他们的分别和遗憾。空荡的椅子成为画面中的一个突出元素,象征着梵高内心的孤独和不安。这种孤独感在梵高的作品中常常被表现出来,成为他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伦敦作画期间,莫奈在圣托马斯医院的一个露台上描绘了傍晚时分和日落时议会大厦的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莫奈1903创作的布面油画《滑铁卢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莫奈的《干草垛》系列不仅是对自然的描摹,更是莫奈对艺术方法、观察方式与表现策略的集大成之作。每一幅画既是瞬间,也是永恒。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对这一系列的收藏最为丰富,拥有并展出了其中的6幅布面油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麦草垛(秋季,日暮)》是25幅《麦草垛》系列中的一幅,《干草垛》是莫奈首次系统实践“系列画”理念的作品,也是其创作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890年,他在Giverny购入住宅与花园,并以住处附近田野中的干草垛为题,捕捉它在不同光线、天气与季节中不断变化的形态。画作以固定主题、多重视角,呈现时间流逝中的视觉瞬间,是印象派绘画对“恒变”自然的深度回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莫奈麦垛 (一天结束,秋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莫奈法国麦堆(夏日结束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莫奈(1840-1926)</span><b style="font-size:20px;">麦堆1890-91布面油画</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瑟尔家族信托基金、重大收购百年捐赠、通过先前收购马丁·A·里尔森先生与夫人及波特·帕尔默藏品、以及杰罗姆·弗里德曼的遗赠购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莫奈麦垛 (日落,雪景效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莫奈麦堆 (解冻,日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莫奈麦堆 (雪景效果,阴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睡莲池塘》1917-19布面油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健康状况不佳和对第二任妻子的去世感到悲痛,莫奈经历了数年的创作停滞。之后,他开始了一段高强度的工作时期。他建造了一个大型工作室,完善了花园,并开始了一系列关于睡莲的宏伟画作,这些画作后来捐赠给了法国政府。除了这个最后的项目,他还创作了一系列由19幅较小画布组成的系列作品,其中包括这一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莫奈的维休伊系列展示了在一天中不同时间的阳台上的景色。这幅画描绘了正午,下面的画代表了日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莫奈1901创作的布面油画《韦特维尔》</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鸢尾花》布面油画是莫奈向法国政府提供的一系列壁画开发(但最终没有使用)的三幅画布中最大的一幅,这些壁画于 1927年在艺术家去世后不久安装在巴黎橘园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挪威桑德维卡》(1895布面油画)莫奈用柔和的浅粉色色调描绘了挪威桑德维卡村被雪覆盖的景象,捕捉了寒冷天气中他能在户外作画的那有限几小时内的光线质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威尼斯,达里奥宫》1908布面油画)。莫奈对颜料和色彩的运用展现出他对著名达里奥宫的独特视角;他将广场坚固的大理石建筑描绘得与水融为一体,微妙地消融了形状,仿佛它们正漂浮在威尼斯朦胧的氛围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莫奈的木板油画《威尼斯,达里奥宫19世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莫奈的《塞纳河畔吉维尼附近的树枝雾》来自系列布面油画《塞纳河上的早晨》。这幅宁静的风景画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创作过程的成果。数月来,克劳德·莫奈在黎明前起床,乘坐划艇前往塞纳河畔的同一地点,在那里同时绘制了14幅画布,随着光线的变化不断调整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保罗·高更法国黄麻上的油画《你为什么生气? 》。在这幅大型画作中,作为高更于1897年送回法国的多幅作品之一,不同年龄的女性似乎在一个色彩丰富、风格化的户外环境中过着日常生活。像这位艺术家的许多作品一样,这幅画将观察到的细节与艺术幻想相结合,创造出一个梦幻般的场景,其叙事难以简单解读。作品刻意挑衅性的标题增强了这种效果,让我们不禁思考“你”是指画中人物还是指观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法国艺术家保罗·高更黄麻上的1893年油画。《特哈马纳的祖先》。在这里,泰哈玛展现出坚毅的姿态,肩膀挺直,目光坚定。她身穿传教士服装,手中挥舞着萨摩亚扇子,发间散落着白色花朵。她身旁的成熟芒果象征着生育力。背景中,高更融合了各种非欧洲象征--源自复活节岛石板上的符号,以及受波利尼西亚和印度文化启发塑造的女性神祇--以构建一种普遍的异域感和神秘感,将泰哈玛塑造成他内心渴望的化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法国艺术家保罗.塞尚 1877年创作的布面油画《苹果盘约 》。在这里艺术家颠覆了当时的绘画预期,将桌子和盘子倾斜向观众,并构建了一张边缘不完全对齐的桌子。这些令人困惑的细节,通过他用尖工具-——可能是画笔杆末端--在盘子周围和部分苹果上刻画的轮廓线,与半干的颜料相结合,形成厚重的、近乎雕塑般的形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塞尚1893的布面油画《</span><b style="font-size:20px;">苹果篮子》</b><span style="font-size:20px;">首次进入艺术学院的收藏。塞尚很少在作品上签名。他可能是在将这幅画送到巴黎参加他在1895年11月的首次个人展览之前签名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塞尚1885年的布面油画《马赛湾,从勒沙特克看到的景色》描绘了地中海港口和吕埃斯塔克渔村的风光。在这里,他捕捉到了毗邻村庄的山坡景色,俯瞰着不规则的沿海岸线,越过海湾望向马赛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法国艺术家保罗·高更1884创作的带有铁铰链、皮革和红色染料,镶嵌有两块挂饰黎木面具《装饰木箱》画作。高更用来自各种审美影响的形象和物品装饰了这个盒子,展示了高更对全球艺术形式的兴趣,他将这些元素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以实现其独特的创意愿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法国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塑形于1883年,雕刻于约1886年的大理石《夏娃堕落之后》。罗丹描绘了圣经中的夏娃从失宠到被逐出伊甸园的过程。羞愧于自己的裸体,她双臂交叉环抱身体,将头低垂至肘弯处。她扭曲的姿态与花园中诱惑她的那条蛇的缠绕相呼应。这个版本是最早的版本之一,因其石材中深层的纹理而显得独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法国奥古斯特·罗丹创作的《亚当(青铜)》雕塑扭曲、不自然的姿态,象征着伴随亚当和夏娃堕落并被逐出伊甸园而来的肉体折磨。亚当指向地面的巨大手指,强调了自身与大地相连的必死命运。这座雕塑受到了众多纪念碑式形象和夸张手法的影响。尤其是他对奴隶的描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罗丹创作这座石膏雕像(经过彩绘以模拟青铜质感)。属于著名的雕塑群《加莱市民》,以纪念14世纪法国与英格兰之间百年战争中的一段悲壮历史。罗丹描绘了六个英勇男子自愿作为人质献给爱德华三世的时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欧洲馆之旅让我们收获颇丰,真正身临其境才感受到艺术的伟大,建筑的美丽和展览的魅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