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早期建筑•文博•艺术•黑龙江省博物馆(下)

冰雪丹妮

<p class="ql-block">不看不知道,黑龙江省博物馆竟是俄国人开建的。在博物馆的主题展《哈尔滨往事——二十世纪初哈埠社会生活展》“文博始兴”部分有这样的介绍“20世纪20年代初,部分旅居哈尔滨的俄国学者倡议并成立了东省文物研究会。该研究会的建立开启了黑龙江地区近代文博事业的先河。它积极创建了黑龙江地区最早的文物陈列所(黑龙江省博物馆前身),并以此开展了文物征集、藏品陈列、文物考古调查、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推动了黑龙江地区近代文博事业的发展,亦为后来本地区文博事业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上面这段文字,似乎有意回避了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1917年的“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俄国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苏联无产阶级专政政权的建立,使得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大批的专家、学者、艺术家流亡国外(当然还有那些资产阶级)。据介绍,哈尔滨开埠时,20多万人口,以俄侨为主的外侨就有近7万多人,他们对哈尔滨城市文化的形成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东省文物研究会学者合影。</p> <p class="ql-block">1923年,东省文物研究会成立,将原莫斯科商场(现黑龙江省博物馆主楼)作为研究会陈列所,所内主要的展品是对东北地区自然、文化和经济的展示。东省文物研究会陈列所的作用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用来教学,不定期地组织学校的学生来参观;另一方面,是确保与科学家保持科研联系,能及时有效地从科学家那里得到最新的科研成果,并陈列在博物馆里。</p> <p class="ql-block">随着文博工作的发展,图书馆等辅助设施也建立起来。100多年前的图书馆收集了北满时期的刊物,书籍,报纸等13000多件。</p> <p class="ql-block">东省文物研究会还多次举办对外交流活动,1922年至1926年办过两届“中俄互输物品展览会”,这不就相当于100年前的“哈洽会”嘛。</p> <p class="ql-block">走近100多年前俄国人制作的这些标本和展柜,还是挺震撼的。</p> <p class="ql-block">本展厅所展标本与展柜,皆为百年前东省文物研究会陈列所遗留,今天经过复原,再现当时陈列所展厅内的盛况。</p><p class="ql-block">在标本收藏方面,东省文物研究会积极利用中东铁路沿线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经过大量的采集与制作,极大的丰富了博物馆藏品种类与数量。藏品数量逐年增加,1923年馆藏数量11089件,至1928年时,藏品总数已达62062件。</p> <p class="ql-block">在1923年至1932年间,陈列所采集了大量的昆虫标本,采集地点包括哈尔滨、兴安岭、镜泊湖等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收银机,后面是打卡钟。</p> <p class="ql-block">食品秤。小时候,秋林公司卖糖和糕点用的就是这种称,算起来应该是上世纪50年代了。</p> <p class="ql-block">为哈尔滨早期城市建设做出贡献的设计师和他们著名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qjovbd" target="_blank">中东铁路•侨民•哈尔滨•黑龙江省博物馆(上)</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