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赴英伦

罗格

<p class="ql-block">我家女婿应澳门大学之邀,于今年年初毅然辞去英国伯明翰大学的职位,入职澳门大学商学院。这样一来,女儿瑶瑶就自己带着两个外孙在英国生活、工作。她在伯明翰大学工作任务很重,还经常出国公务每次十天半个月,外孙小胖和阿宝宝留在家里家没人照料。</p><p class="ql-block">为此,我和老伴老陈今年1—4月已经在女儿家住了三个月。暑假开学后的新学期,女儿的日程里又安排了好几次出国工作任务,我们老两口只好买张机票再赴英伦。</p><p class="ql-block">临近出发的日子,老陈不顾我的劝阻,把两个旅行箱装的满满当当。虽然都不超过航班规定的23公斤,我还是担心她能不能克服高铁站和机场里上下楼梯的困难,把这么重的行李箱搬运到应该到达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出发那天上午十点,老陈的小弟弟陈勇翘了一个班,开车把我们送到高铁站,并顺利地登上了开往青岛的G254次列车。高速行驶的复兴号呼啸奔腾,跨过山川河流,越过城乡沃野。透过车窗看到那一行行高大青绿的杨树把庄稼地分割成一块块方方正正的玉米地、黄豆地;红瓦白墙的村庄在车窗里一闪而过,灰色的工厂厂房点缀在原野之中。更有高压电线横跨田间,承担重任的铁塔坚定地矗立人们的视野之中。巨大的风力发电柱子撑着同样巨大的叶轮,懒洋洋的在远处的山坡上摇晃着脑袋。</p><p class="ql-block">小河平静的水面似乎懒得与微风计较,不愿泛起一丝微波。白色的蔬菜大棚也不甘示弱,一望无际又静静地向人们展示它们的雄厚实力,分散的村庄只是漂浮在大棚海洋中的一个个小岛。高铁和高速公路的交叉口,来往车流穿梭一般奔向各自的目标。鳞次栉比的楼群似乎在远处招手,代表所在的城市敞开胸怀热情欢迎四海宾客的光临。</p><p class="ql-block">徐州,济南,潍坊……</p> <p class="ql-block">下午4点,高铁准时停靠在青岛火车站。我们推着沉重的旅行箱走到出站口,在工作人员的指点下顺利找到网上预订的宾馆-金海大酒店。办妥入住后,我和老陈第一次共同来到的青岛,一定不能浪费剩下的几个小时宝贵时光。经过地铁通道很快到达海边,夕阳下的海岸游人如织。海边戏水,沙滩拍照,爱美的姑娘,健硕的小伙竞相展示傲人的姿态。瞭望小岛上的白色尖塔,凭栏观赏快速小艇划开海面激起一道道波澜。小憩海湾,凉爽的海风吹干了热烈阳光赐予的隐形汗渍,天边的火烧云告诉人们天色近晚,应该解决肚子问题。</p><p class="ql-block">离开海岸穿过几条小街找到一家“本帮菜馆”,老板娘热情介绍她店里的特色、特产和拿手好菜,还重点介绍了“青岛生啤”。我们要了大虾炒白菜,海肠烧茄子,海鲜面条,清炒西兰花。给老陈点一杯生啤,我要了一小瓶二锅头,一顿青岛晚餐倒也心情大爽。</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上午,我们早早地退了酒店的房间,出门走向地铁一号线入口。40分钟行程来到青岛北站,换乘地铁8号线,到达青岛胶东机场。大厅里为青岛—伦敦的JD-431航班办票的“D”字号柜台前,一个白纸黑字的告示说:“本柜台办票时间:12:25开始。”</p><p class="ql-block">我把装着两个行李箱的机场小推车按顺序放在办票口排队的众多行李箱后面,看看时间还早就和老陈商量要不要吃点东西。她看看楼上的餐饮区对我说:“二楼有个‘永和豆浆’,你先去吃吧。”我顺着扶梯来到二楼,走到一家“广东美食”门前,给自己要了一份白菜水饺,替老陈点一份“烧鹅饭”。</p><p class="ql-block">青岛机场当天148个航班中,飞往伦敦的JD-431是唯一的去欧洲的航班,并标明是“海航.首都航空”所属。乘坐中国航班出境自然心情大好,空乘人员都是中国的帅哥靓妹,乘客们也华人面孔占据绝大多数。</p><p class="ql-block">轮到我们办票时,我请求办票姑娘帮助选好既靠窗户又靠走道的两个座位。她微笑着检索一下,就把54A、54C 两个座位选出来,再把两个旅行箱拴上纸条送进了传送带,然后把机票和护照递给了我们。</p><p class="ql-block">严格的安检过后,按照机票的规定来到88号登机口,空调的温度调到很低,好多人都穿上了外套。躺在窗外的JD-431已经接好廊桥,静待客人们登机。</p> <p class="ql-block">航班在规定的时间起飞后20分钟,空乘人员在机舱里开始了他们热情的服务。把果汁、咖啡、温开水,面条、米饭、热面包,热情地送到有需要的乘客们手中。广播里熟悉的普通话在向大家表达欢迎致谢,热情问候,座位前的小屏里随意点出中文节目,都是一种国的感觉,家的温馨。</p><p class="ql-block">这个国际航班是一架空客-330大型飞机,额定乘客306人,但是我们乘坐的经济舱内却没有满员,留下许多空座位,一些有经验的乘客纷纷拿着自己的随身物品,占领空的座位,有的人还横躺在联排座椅上,像是没了一张绿皮火车的卧铺。见此情形,我对老陈说:“这一趟航班飞一个来回可能就要亏本啦。”</p><p class="ql-block">航班飞行途中,虽经几次云层气流的影响出现一些小的颠簸,还是一路顺利飞抵伦敦希思罗机场。出关验证大厅里人头攒动,拐来弯去的排队人群里,华人面孔占据压倒优势。年轻的留学生、送行的父母亲、旅行的游客、年轻的情侣、事业有成的商务人士,无论认识的或认识的,找个话题就聊了起来。</p><p class="ql-block">指示牌写满英文,广播里反复传送着英语播音,我们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我就纳闷,大厅里明明是中国人众多,为什么没有中文服务?</p><p class="ql-block">将近一个小时的排队,我们才来到柜台的窗口前。一位非洲裔工作人员接到我递过去的护照后,用双手比画一个四方块,我知道这是要看返程机票,就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塑料文件袋。他把塑料袋里装着的往返机票、邀请函、银行存单和入境登记卡等复印件都要了过去。反复查看后,向我点点头就从小窗里把那些复印件还给我。老陈和我先后在柜台前的玻璃小方盒子上按下大拇指指纹,那位黑人服务员点头“OK”一声,挥手指向大厅出口。</p><p class="ql-block">按照他指的方向走出来,黑色显示屏上告诉人们:JD-431航班乘客领取行李为“4号转盘”。拿到我们的两个旅行箱后,很快来到机场出口。等候在出口外的接机亲友焦急地盼望走出机场的亲人。女儿瑶瑶排在最前面,看到我们后就招手并大声喊:“爸爸,妈妈!”我也大声回应:“闺女,闺女!”老陈更是情不自禁跑上前与女儿拥抱在一起。</p><p class="ql-block">停车场的4层平台停满了送行和接机的车辆,瑶瑶带着我们找到了她的汽车,很快开出伦敦市区在夜暗的马路上高速驶向伯明翰。昏暗的路灯,模糊不清的道路标志,迎面驶来的车灯,都诉说着这里的交通条件并不尽如人意。</p><p class="ql-block">夜间11点左右,终于到达女儿在伯明翰的家,两个外孙小胖和阿宝宝一直在等着我们来到。阿宝宝热情的拥抱,小胖1米80的大个子却腼腆地对我说个“HeLLo”。</p> <p class="ql-block">旅途劳顿,困倦疲惫,总算到了可以放松休息的地方。我累得找到床铺就倒下睡觉,不想由于时差的影响只睡了两个小时就醒来再也不能入睡。好不容易熬到英国的天亮,起床后啃了两片面包,喝下一杯牛奶,就头脑清醒地出了女儿家的院门,走上了门前那一条周末无人无车的空马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