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赋

虚翁

<p class="ql-block"> <b>躺 平 赋</b></p><p class="ql-block"> 太平盛世,百年难遇。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官方民间,靓词频出。互联互通,助澜推波。字不僻不足以显其有文化,词不疏不足以现其有思想。“躺平”一词,横空出世。“躺平”一族,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  世有显学,曰奋斗不息;时有暗流,谓躺平自适。显者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暗者若幽兰空谷,寒潭映月。夫躺平者,非颓非丧,乃当代青年于时代重压下之生存策略,一种对异化竞争之清醒疏离,亦是对生命本真之艰难回归。躺平,折射出时代的光谱与暗影。它既是青年亚文化中的一种姿态,也是对现代性困境的无声回应。欲论此象,需穿透表象的迷雾,探其本质,溯其根源,辨其条件,方能觅得个体与社会的应对之道。</p> <p class="ql-block">  溯其本源,躺平非横卧不起之形,乃心灵自主之态。昔者庄子宁曳尾涂中,拒楚王之聘,此古之躺平也;陶潜弃五斗米,居桃花源,采菊东篱,此亦古之躺平也。今之躺平,其滋生土壤由多重时代经纬交织而成。现代社会将人抛入永无止境的“竞速轨道”,绩效主义如隐形鞭策,催生倦怠与焦虑。当“努力必成功”的许诺在阶层固化前褪色,当“房子、车子、票子”成为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躺平便如一种理性的退出机制,是对“异化劳动”与“成功学暴政”的消极反抗。它既是无力感的宣泄,也是对工具理性膨胀的冷峻反思——正如庄子警示“人为物役”的异化,躺平者以退守姿态寻求不被定义的存在。非弃世绝俗,而是于物欲横流中筑心斋,在绩效社会里守灵台。其精神内核,实为对“996为荣、内卷为常”之无声抗议,是对生命被异化为工具之温柔反抗。譬如明月悬天,不争日晖而自澄澈;深谷幽兰,不慕繁华而葆其芳。此乃现代性困境中的理性选择,是于系统性的无力感中夺回的最后本真。</p> <p class="ql-block">  面对躺平,勿羡勿厌,宜怀宽解之心,作辩证之观。不必视若洪水猛兽,口诛笔伐;亦勿奉为人间真理,人人效之。社会当反思竞争机制是否公平,拒斥简单褒贬。它既是对单一成功学的解毒剂,提醒社会关注多元幸福可能;若沦为普遍心态,亦可能消解社会活力。关键在于区分“积极的躺平”与“消极的躺平”:前者是经过反思后的人生策略调整,意在开辟新的价值创造空间;后者则是幻灭后的精神放弃。社会应予以包容,更需反思如何构建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提供更丰富的人生选项,让每个灵魂皆能觅得适得其所的存在方式。真正的躺平应如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禅意,是在止步处发现新境,而非在困境中放弃前行。</p> <p class="ql-block">  然躺平非人人可为之举,须有三重根基:一曰生存之基,衣食足而后可论荣辱,仓廪实而后可谈节操。无此则“躺平”将沦为“挣扎”,失去任何从容意味;二曰心灵之韧,能抵御“落后于人”之社会焦虑,能承受“不求上进”之道德指责;三曰精神之富,能在简化物质追求时拓展心灵疆域。昔颜回居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因其有仁德充盈于内;梭罗于瓦尔登湖畔“躺平”,乃是以孤独耕耘换得思想丰收,其背后是对自然与自我的深刻洞察。无此自觉的躺平,恐滑向虚无的深渊。</p> <p class="ql-block">  超越躺平之争,不在简单斥责,而在重筑意义,在于回归“人之为人”的根本追问。积极生活,非盲目投身竞争洪流,如孔子所言“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毅,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坦然挚诚。它邀请我们以“有所不为”的智慧,换取“有所必为”的专注——将能量投注于真正值得之事:创造、关爱、理解、传承。在个体觉醒与社会改革的辩证互动中,我们既接纳躺平的警世之音,又不坠于其诱惑,最终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中,为每一个生命找到那既安宁又充满意义的立足之地。 “躺平”或是人生之中场休息,而非终场哨音。宜效苏轼于贬谪中发掘“人间有味是清欢”,在限制中开创生命新境;当学史铁生于轮椅上面向地坛,悟出“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积极生活非重回“内卷”轨道,而是找到值得倾注心血之志业——或是技艺之精,或是他人之温暖,或是自然之感悟,或是真理之探寻。</p> <p class="ql-block">  今之世,亟需在奋斗与躺平间开辟第三条道路:一种既不囿于功利计算,又不堕入虚无消极的生命姿态。愿青年皆能如鲲鹏,既可抟扶摇而上九万里,亦可化而为鸟,徙于南冥,逍遥于天地之间。唯有当每个灵魂都能无可无不可、无为无不为,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呼吸、说话、行事,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园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8日草)</p><p class="ql-block">(注: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