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丹心第七章 一言难尽88.偶遇联想(请听诵读)

蓝色的跳跃

<p class="ql-block">  请关注者,尤其是长者,视力不佳者,点开音频,静听和感受高素质美女主播,声情并茂的诵读……</p> <p class="ql-block"> 作者:申培良</p><p class="ql-block"> 诵读:路 璐</p> <p class="ql-block">第七章 一言难尽88.偶遇联想</p><p class="ql-block"> (1)</p><p class="ql-block"> 四表姐在看了我父亲写的《我当看护员》,留言:小舅舅一生也是历经磨难,但仍然初心不改。</p><p class="ql-block"> 我看到后又是心潮起伏,随即回复:的确是!他总是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以他人的事为重,一辈子勤勤恳恳,实实在在,真诚奉献,忘我付出。</p><p class="ql-block"> 他是我们党的队伍中,品质、品性最好,最优秀的干部之一,以至让我每每想起他,直至今天,心里都特别的不是滋味……</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在小区一个习惯性自然形成的“沙龙”聚集点,碰到了粮食局原局长郝海龙同志。说起海龙我早就知道,不是因为他给市长当过秘书,而是在此之前我就从父亲浓重的乡音中听说过,“海龙是个好孩。”</p><p class="ql-block"> 正因为此,言谈自然聊到了我的父亲,以至使他回忆起 40 年前,刚刚从部队转业分配到煤炭局,在父亲领导下搞落实政策工作的那段日子。一提起父亲,我总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有一种用语言难以形容的,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静的心态……</p><p class="ql-block"> 我曾经在《冲突》中写过,父亲过于认真,过于正派,过于廉洁……今天我还想加几句,他太正统,太敬业,太善良,太乐于奉献和助人。一辈子只知道付出,付出,再付出,帮人,帮人,再帮人。从来不为自己的得失利</p><p class="ql-block">-80 -</p><p class="ql-block">弊和利益是否受损所考虑,总是饱含热情,积极投身于党和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p><p class="ql-block"> 说起工作,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即使正在吃饭,也会立马放下碗筷夺门而出,真不知道他从那儿来的那股劲儿?!以至直接影响到了我和我的女儿。即使从省里到地区,受迫害,贬职,不被重用时,只要一说起工作,总是不顾一切地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去践行。</p><p class="ql-block"> 记得靠边站,调回行署,在襄垣王桥插队那年,几乎不记得他回过家。仅有的一次,还是中考恢复,我在没法与他联系沟通的情况下,就与母亲商量考取了高中,正巧他从乡下回来了,专门和我进行了有生以来仅有的一次面对面谈话,他说:</p><p class="ql-block"> “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工农分子知识化,你已经随你妈妈在农村经历过三年的学习和劳动,还应该早点去工厂,好好锻炼实践,认真拜师学习,掌握各门技术,当一名合格的维修钳工。”</p><p class="ql-block"> 并且强调:“在哪儿都一样,只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做贡献,就会成为有用之材和栋梁之材。”</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我心悦诚服,还给我列举了他青年时期的好朋友,当时任工交政治部副部长刘双喜同志,并用叙事加反问的口气说:“他就是工人出身,现在不一样干的很出色吗?!”</p><p class="ql-block"> 插队回来,房东和来长治师范上学的女儿依然一次次来看望他,可见他对劳动人民是怎样的感情。就是这样一个抗战时期的儿童团长,参加过上党战役,1946 年初,长治刚刚解放不久,即跟随共产党在关村一带组织领导土地改革,考入共产党领导的太行公立师范,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进步青年,不仅遭人陷害,实际是被贬职到地区一个直属煤矿</p><p class="ql-block">-81 -</p><p class="ql-block">去当书记。适逢“文革”开始,又被打成“走资派”,靠边站,调回地区,依然迟迟不给他落实政策,恢复相应职务,而是又安排他去六二六制药厂帮助工作。父亲对此毫不犹豫,没有任何怨言,立即全身心投入其中,起早贪黑,与厂领导,车间干部,工人群众,一起研究技术革新改造等。即使生病,也不休息,晚上服几颗药,多喝几碗白开水发发汗,第二天一早就精神抖擞地又投入到工作中去了。</p><p class="ql-block"> (2)</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世时,曾因参加工作时间,让我看过他青年时代用毛笔写的自传,其中对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儿童团长的记录清晰可见,还有发表在《长治日报》上的《我当看护员》,也明确记叙了这一段历史和解放战争初期,也就是毛主席和周总理在重庆与国民党、蒋介石谈判,决定中国的命运何去何从期间,作为进步青年学生,参加了上党战役,之后,1946 年作为工作队员在长治关村一带组织土改的情形。按照国家有关政策,他的参加工作时间,本应是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儿童团长就算起,却因为在党的领导下组织土改,并在此期间考入了共产党领导的太行公立师范学校,并在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于 1949 年 7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被党组织派往陵川县担任文化馆长。如果不是有先前一直为党工作的经历,怎么可能学校一毕业,就赋予如此重任呢?但“文革”造反起家的政工组负责人,却不顾事实,用疑问挑衅的口吻说:“你的级别怎么就能比我高五六级呢?”记得当时我听到父亲说这件事儿,想起来有位老干部,对打砸抢起家的一些造反派说过的一句非常经典且具有挑战性的话:</p><p class="ql-block"> “我参加革命时,你还在你爹腿肚子里呢!”</p><p class="ql-block">-82 -</p><p class="ql-block"> 这些人真的很坏,为了抢班夺权,真是无孔不入,什么缺德事儿都能干出来。比如,关系妹妹入团,在由父亲单位出具的证明材料中竟然堂而皇之地写道:</p><p class="ql-block"> “还未发现历史问题。”</p><p class="ql-block"> 思绪的闸门一旦打开,总会联想到许多难以忘怀的往事。下面把思绪拉回来,用曾经的粮食局长海龙同志的回忆作为偶遇联想的呼应。因为 40 年前海龙同志从部队转业时,他们曾经在一起工作,父亲曾经就他写的报告一字一句地和他一起斟酌,用海龙同志对在场的人讲的话说:</p><p class="ql-block"> “他父亲很认真,那个字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用更恰当合适,都要讲给你。”</p><p class="ql-block"> 并且说海龙很能干,很有培养前途。</p><p class="ql-block"> 父亲就是这样,非常看重青年人的成长,总是手把手传授,不断鼓励……心底善良的程度,让人很难与他的铮铮铁骨联系在一起。他一身正气,疾恶如仇,对不廉洁和腐败问题,真是深恶痛绝,有时会让人感到判若两人,两会事儿,根本没有调和、妥协的空间和余地,并且从不计个人利弊和得失。</p><p class="ql-block"> 应该说,与海龙同志的偶遇话题使我产生联想,也是海龙同志的一段回忆,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父亲的正统、认真、敬业、善良和对青年人寄予厚望的情怀。他使我又一次想起之前在《冲突》中写过的父亲“过于”</p><p class="ql-block">认真,“过于”正派,“过于”廉洁,在别人看来他吃了多半辈子的“亏”,到老来竟因为栖身之地对薄公堂。可他却不以为然,十分洒脱,坦坦荡荡,敢于直言,言“官场”人所不敢言,想“官场”人所不敢想。我有时也为他无故受损愤愤不平,但更多的是无限的敬佩!</p><p class="ql-block">-83 -</p><p class="ql-block"> 原晋东南地委常委组织部长刘桂增同志,曾任阳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一度贬职到煤管局任副局长。期间与父亲相识,并结下了深厚的同志情。应该说是耳闻目睹,亲身感受到了父亲这个老革命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优秀品德。官复原职,担任地委常委、组织部长后与父亲谈话,让他先换个局任调研员,然后安排实职,但父亲感谢之余没有同意,一来是觉得调研员实际是闲职,不能更多地为党、为百姓做事儿。二来是经过“文革”等一系列迫害,也的确有些心冷,但铮铮铁骨仍然在告诉他,我就是不离开这个地方。</p><p class="ql-block"> 也曾几时省委常委兼地委书记是姑姑、姑父的战友,父亲完全可以找找人家落实政策,可他就是不这么做。这就是一代老革命的品性。</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人,大多不太相信会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不会相信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为了工作还能连饭都顾不上吃,还真有“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好干部,但这确确实实是真的!</p><p class="ql-block"> 但凡遇到类似的老革命,老干部,我都会突然间非常激动地一次次联想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就是因为有一大批这样忠诚于党,忠实于人民的坚定和优秀分子!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系百姓,一直坚定不移地奋斗在伟大理想的路上,永远服务于全心全意为人民事业的付出中!</p><p class="ql-block"> (3)</p><p class="ql-block"> 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每每看到上传在我首页的这张照片,心里总感到说不上是痛 ?还是酸楚 ?非亲非故,可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感情的波澜会突然间难以抑制……</p><p class="ql-block">-84 -</p> <p class="ql-block"> 上传在首页的一张照片</p><p class="ql-block"> 为了生计,小小年纪就不得不放弃学业,背井离乡,艰辛劳作,追寻未知……</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第一眼看到,心里就很不是滋味……</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在苦苦思索……苦苦思索……</p><p class="ql-block"> 她又让您想到了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  编写:申培良,山西省长治市人大十一、十二、十三届常委会组成人员,现任老干党支部书记、市老体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山西省健康协会长治分会名誉会长等。从省城到乡下到地市,经历农工学干等,23岁从全市选拔出来的百名优秀青年干部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市委最年轻的组工干部,数十年从事组织、纪检和人大工作。擅长写作,发表各类文体作品甚多,著有《蓝色的跳跃》《襟怀》《热血丹心》等。</p> <p class="ql-block">  路璐,襄垣县文化和旅游局,讲解员,主持人,喜欢历史,擅长不同音色的配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