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25”年9,3“大阅兵有关图片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有关资料

山水先生

<p class="ql-block">中国2025年“9、3“大阅兵,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有关资料(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抗日战争三个阶段历程</p><p class="ql-block">中国抗日战争的历程通常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14年抗战),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各阶段在作战主体、战场态势和战略目标上均有明确区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战略防御阶段(1931年9月—1938年10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核心特征:日军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军队主要在正面战场进行防御作战,敌后战场逐步开辟,共同阻滞日军攻势。</p><p class="ql-block">- 关键事件:</p><p class="ql-block">-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东北,中国局部抗战开始。</p><p class="ql-block">- 1937年“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爆发,日军发起全面侵华。</p><p class="ql-block">- 正面战场:进行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含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等大型防御战役,虽付出重大代价,但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p><p class="ql-block">- 敌后战场: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取得平型关大捷,建立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牵制日军兵力。</p><p class="ql-block">- 阶段结束标志: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广州后,因兵力不足和中国军民抵抗,停止大规模战略进攻,抗战进入相持阶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 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10月—1943年12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核心特征:日军调整战略,将主要兵力用于“扫荡”敌后抗日根据地,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中国战场以敌后游击战争为主,正面战场局部作战为辅,双方进入长期对峙。</p><p class="ql-block">- 关键事件:</p><p class="ql-block">- 敌后战场: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1940年),打破日军“囚笼政策”;根据地军民长期开展反“扫荡”、反“清乡”斗争,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p><p class="ql-block">- 正面战场:进行第一次至第三次长沙会战、昆仑关大捷等局部反击,守住西南、西北大后方;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支援盟军。</p><p class="ql-block">- 其他:汪精卫集团投敌(1940年),成立伪政权;国民党部分军队消极抗战,但仍有部分部队坚持抵抗。</p><p class="ql-block">- 阶段转折:1943年,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转入反攻,日军被迫抽调兵力,中国战场逐步具备反攻条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3. 战略反攻阶段(1944年1月—1945年9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核心特征: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同时发起局部反攻,后期配合盟军行动,最终迫使日本投降。</p><p class="ql-block">- 关键事件:</p><p class="ql-block">- 正面战场:1944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中国称“豫湘桂大撤退”),中国军队虽初期失利,但随后在湘西会战(1945年)中取得重大胜利,遏制日军攻势。</p><p class="ql-block">- 敌后战场:八路军、新四军发起大规模局部反攻,收复大量县城和国土,缩小日伪军控制区。</p><p class="ql-block">- 国际配合: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歼灭日本关东军;中国军队发起全面反攻。</p><p class="ql-block">- 阶段结束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抗日战争最终胜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抗日战争中十大胜利大捷</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均取得过诸多振奋人心的胜利,以下选取10次具有代表性的“大捷”(含会战关键胜利、重要伏击战等),按时间顺序简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主体:八路军第115师(林彪、聂荣臻指挥)。</p><p class="ql-block">- 核心:太原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西平型关设伏,歼灭日军精锐第5师团辎重部队1000余人。</p><p class="ql-block">- 意义:全民族抗战后中国军队首次重大胜利,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 台儿庄大捷(1938年3-4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主体:国民党军第五战区(李宗仁指挥,孙连仲、汤恩伯部为主力)。</p><p class="ql-block">- 核心:徐州会战关键战役,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逐街巷战,最终围歼日军约1.1万人。</p><p class="ql-block">- 意义: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最大规模胜利,沉重打击日军气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3. 万家岭大捷(1938年9-10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主体:国民党军第九战区(薛岳指挥)。</p><p class="ql-block">- 核心:武汉会战中的关键战斗,在江西万家岭地区包围日军第106师团,几乎将其全歼(歼敌万余人)。</p><p class="ql-block">- 意义:开创抗战中“围歼日军整个师团”的先例,被称为“东方斯大林格勒战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4. 第一次长沙大捷(1939年9-10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主体:国民党军第九战区(薛岳指挥)。</p><p class="ql-block">- 核心:日军首次进攻长沙,中国军队采取“诱敌深入、侧击尾击”战术,歼敌约2万人,迫敌撤退。</p><p class="ql-block">- 意义:守住长沙,提振相持阶段正面战场信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5. 昆仑关大捷(1939年12月-1940年1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主体:国民党军第五军(杜聿明指挥,中国首支机械化部队)。</p><p class="ql-block">- 核心:在广西昆仑关阻击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激战十余天,击毙旅团长中村正雄,歼敌4000余人。</p><p class="ql-block">- 意义:正面战场对日军精锐的一次重创,彰显中国机械化部队战斗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6. 百团大战(1940年8-12月,敌后战场大规模胜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主体:八路军(彭德怀、左权指挥,105个团)。</p><p class="ql-block">- 核心:以破袭正太铁路为核心,破坏日军交通线、拔除据点,大小战斗1800余次,歼敌4.6万余人。</p><p class="ql-block">- 意义:敌后战场规模最大的进攻战役,打破日军“囚笼政策”,支援正面战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7. 第二次长沙大捷(1941年9-10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主体:国民党军第九战区(薛岳指挥)。</p><p class="ql-block">- 核心:日军第二次进攻长沙,中国军队依托阵地顽强抵抗,结合迂回侧击,歼敌约2万人,迫敌撤退。</p><p class="ql-block">- 意义:再次守住长沙,巩固了西南抗日后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8. 第三次长沙大捷(1941年12月-1942年1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主体:国民党军第九战区(薛岳指挥)。</p><p class="ql-block">- 核心:日军第三次进攻长沙,中国军队以“天炉战法”诱敌深入,围歼日军约5万人,是三次长沙会战中歼敌最多的一次。</p><p class="ql-block">- 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正面战场首次重大胜利,影响国际对中国抗战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9. 仁安羌大捷(1942年4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主体:中国远征军第66军新38师(孙立人指挥)。</p><p class="ql-block">- 核心:赴缅甸作战时,解救被日军包围的英军第1师及战车营,歼敌1200余人,解7000余名英军之围。</p><p class="ql-block">- 意义: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的首次大捷,扭转缅甸战场局部战局,提升中国军队国际声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0. 湘西会战大捷(1945年4-6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主体:国民党军第四、第九战区(王耀武等指挥)。</p><p class="ql-block">- 核心:日军为打通湘黔公路发动进攻,中国军队依托雪峰山阵地顽强阻击,歼敌约2.7万人,迫敌全线撤退。</p><p class="ql-block">- 意义:抗战正面战场最后一次大规模会战胜利,此后日军在华再无大规模进攻能力,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抗日战争三大关键战役简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三次战役分别是国共合作正面战场的经典胜利、正面战场规模较大的歼敌战役,以及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大规模破袭战,均对提振抗战信心、打击日军气焰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战役主体:八路军第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p><p class="ql-block">- 核心背景:属于太原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军进攻山西平型关,企图突破长城防线,八路军奉命在敌后配合正面战场作战。</p><p class="ql-block">- 关键过程:八路军在平型关东北的乔沟设伏,利用峡谷地形伏击日军精锐第5师团第21旅团的补给车队和辎重部队,激战一天歼灭日军1000余人。</p><p class="ql-block">- 历史意义: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提振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也彰显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 台儿庄会战(1938年3月16日-4月15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战役主体:中国国民党军队(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主力包括孙连仲部、汤恩伯部等)。</p><p class="ql-block">- 核心背景:日军占领南京后,企图沿津浦铁路南北夹击徐州,台儿庄是徐州的重要门户,成为双方争夺的关键据点。</p><p class="ql-block">- 关键过程:日军第10师团进攻台儿庄,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在台儿庄城内与日军展开逐街逐屋的巷战,随后外围部队对日军形成包围,最终歼灭日军约1.1万人。</p><p class="ql-block">- 历史意义:是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规模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迟滞了日军的进攻步伐,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也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抗战的潜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3. 百团大战(1940年8月20日-12月5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战役主体:八路军(由彭德怀、左权指挥,共105个团约40万兵力)。</p><p class="ql-block">- 核心背景:日军对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推行“囚笼政策”(以铁路、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压缩根据地空间),八路军为打破封锁、振奋全国抗战士气发起此战。</p><p class="ql-block">- 关键过程:战役以“破袭日军交通线”为核心,重点破坏正太铁路,同时攻击日军据点、桥梁、车站,期间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歼灭日伪军约4.6万人,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p><p class="ql-block">- 历史意义: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在敌后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牵制了日军兵力,有力支援了正面战场,也向全国和世界证明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斗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抗日战争的历史顺序筒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下是抗日战争(14年抗战,1931-1945年)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核心事件,涵盖关键战役、节点及阶段转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局部抗战时期(1931年—1937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中国东北,局部抗战开始。</p><p class="ql-block">2. 1932年1月—3月:淞沪抗战(“一·二八事变”),国民党军第19路军等抗击日军,迫使其签订《淞沪停战协定》。</p><p class="ql-block">3. 1933年1月—5月:长城抗战,中国军队在长城沿线阻击日军,后因实力悬殊撤退,签订《塘沽协定》。</p><p class="ql-block">4. 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爆发,北平学生抗议日本侵略,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p><p class="ql-block">5.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逼蒋联共抗日,事变和平解决,标志国共合作初步形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全民族抗战·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1938年10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始。</p><p class="ql-block">2. 1937年8月—11月:淞沪会战,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三个月,打破其“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p><p class="ql-block">3. 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八路军第115师伏击日军,取得全民族抗战首次重大胜利。</p><p class="ql-block">4.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屠杀中国平民和战俘30余万人。</p><p class="ql-block">5. 1938年3月—4月: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关键战役),国民党军围歼日军1.1万余人,是正面战场初期最大胜利。</p><p class="ql-block">‘6. 1938年6月—10月:武汉会战,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大规模会战,最终主动撤退;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全民族抗战·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10月—1943年12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1939年9月—10月: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以“诱敌深入”战术歼敌2万余人,守住长沙。</p><p class="ql-block">2. 1939年12月—1940年1月:昆仑关大捷,中国远征军第五军(机械化部队)重创日军精锐,击毙旅团长中村正雄。</p><p class="ql-block">3. 1940年8月—12月:百团大战,八路军105个团破袭日军交通线、拔除据点,歼敌4.6万余人,打破“囚笼政策”。</p><p class="ql-block">4. 1941年9月—10月: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顽强阻击,歼敌约2万人,迫敌撤退。</p><p class="ql-block">5. 1941年12月—1942年1月:第三次长沙会战,以“天炉战法”围歼日军5万余人,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正面战场首次重大胜利。</p><p class="ql-block">6. 1942年2月—1945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1942年4月取得仁安羌大捷,解救7000余名英军;后期反攻收复缅甸北部失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全民族抗战·战略反攻阶段(1944年1月—1945年9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1944年4月—12月:豫湘桂战役,日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初期失利,随后逐步调整防线。</p><p class="ql-block">2. 1945年4月—6月:湘西会战(雪峰山会战),中国军队重创日军,歼敌2.7万余人,是正面战场最后一次大规模会战胜利。</p><p class="ql-block">3. 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8月8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歼灭日本关东军。4.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中国军队发起全面反攻。5,.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p><p class="ql-block">6.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抗日战争正式结束。</p><p class="ql-block"> 山水先生汇编</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