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陪儿子去搬宿舍,东跑西颠地参观了他最常去的地方:大小操场和教学楼,一边欣赏着校园景致,一边和遇到的同学打招呼。儿子兴奋地讲起来:</p><p class="ql-block"> 军训期间,冯同学坐在他对面,不时地扔个小石子过来。儿子饶有兴趣地观察了半天,然后走过去:喂,我们很熟吗?冯同学就笑了。后来,很熟了,正说着话,冯同学却时常一把推开他:喂,我们很熟吗?</p><p class="ql-block"> 我开怀大笑,因为这搭讪套路如此熟悉,让我想起我的高中时代。开学报完名后,我们陆陆续续踏上回家的路。即将开启的新生活,完全陌生的环境,令我心中忐忑。已经走出学校很远,我依旧没有从拘谨中解脱。不过我注意到了正前方的李同学,她也是父亲送。她不时地转过身,倒退着走,咬着嘴唇,大辫子一会儿放胸前,一会儿一甩甩到背后,眼睛盯着我,显然她是想搭讪我,就是没想好怎么开口。我紧走几步追上她,果然她开口了:你也在二班?</p><p class="ql-block"> 后来在宿舍里,李同学描述她最初见我的心情:我们个子差不多,都是农村来的,应该能说得来……对的,我们都在拘谨中想快速地找到一点归属感。</p><p class="ql-block"> 少年适应环境那么快。很快,我们在晚自习窃窃私语,自习课后疯了一样在操场奔跑,还疯狂迷恋金庸小说,租来一起读,为了节省经费,我们还曾彻夜“苦读”,搞得第二天昏昏沉沉、没精打采。共同读完了一本,两个花季少女却发出了无生趣的感慨:我怎么看破红尘了。尽管条件那么差,还是不能激起我们奋发努力的斗志,我甚至交白卷都要先紧着看小说……她决心洗心革面,还规劝我说不要丢了西瓜捡芝麻。然而有些“反省”就是三分钟热度。我们时不常还要在租书摊前流连一番,或者在自习课上传个纸条。</p><p class="ql-block"> 觉醒是突然发生的,直到我自己选择做文科生的时候开始,我才发现,“文科”是多不上台面的一种选择,有人公然说“是有多笨才会选文科”,我才想“文科”一个给大家看看,虽然这觉悟来得太晚。</p><p class="ql-block"> 最初有最初的搭讪,后来有后来的交集。原本以为的相似、相惜,在后来的相处或许灰飞烟灭了,尤其是在文理区分的时候渐行渐远了。人生会分成很多个阶段,有些朋友像天上的星星,忽明忽暗,忽近忽远,甚至到了渺无音信的地步。斗转星移间,变幻了时空,求学、就业,环境的改变,我们也不断地变换着交际圈,在生命里,很多人只是路过,哪怕当时很重要。我们当时执着于他们的态度和评价,在后来的某一天,突然会释然,才察觉出自己有多幼稚。</p><p class="ql-block"> 不过,我们也没有办法穿越到二十年前,告诉那时的自己,这不重要。唯有这些领悟和经验,提醒自己,当下什么才是最重要的。</p><p class="ql-block"> 就像儿子刚刚进入高中,有一段时间他特别低迷,说后悔选了这个学校,他应该去另一所高中,因为至少那个谁在。我望着他,这些迷茫和焦虑我也有,我也不知道怎么安慰,或者说,他只是想倾诉而已。谁知道开学两周后的周末,儿子就和新同学一起回来。他很开心地和同学挤眉弄眼,又送同学出门,给他打车,把身上所有的现金给同学:你不知道宁同学多好!我真想打趣他:你最好的朋友不是留在初中了吗?留在记忆里了吗?</p><p class="ql-block"> 天下识君者不多,但前路还是会有知己。若不往前走,怎么会知道呢。</p><p class="ql-block"> 有些关系,或许再来一次,我会大大方方地上前:喂,我是谁谁,我们认识一下。如果值得珍惜的,我会努力经营和维持,至于后来走散,那又多无奈,因为人生本就有太多遗憾。</p><p class="ql-block"> 就让遗憾在那里吧,成年人怎么选,都是遗憾。但是我依然觉得,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嘴上说“喂,我们很熟吗?”,但是笑嘻嘻地接受了你的搭讪,这又是多美好的一段开启,那是一个青春记忆最唯美的开篇。不论多遗憾,你有一个那么美好的开篇,所以要顺着走下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