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南北摄影之旅(七)

王在庚

7月8日,我们开启了和田的行程。第一站,到了和田县巴格其镇恰勒瓦西村的核桃王树公园。 这棵核桃王树,是国家一级古树,据考证栽植于唐代公元644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堪称果树中的老寿星。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核桃王树仍然高大伟岸,枝繁叶茂,苍劲挺拔。 该树独占一亩天地,树高16.7米,树冠直径20.6米,主干周长6.6米,冠幅东西长21.5米,南北宽10.7米,树形大致呈“Y”字型,整个大树主干需四、五人合抱。 细看树干皮色,粗糙而深沉,恢宏而古老,像画家笔下凝重苍劲的色彩,形状奇特,气势雄伟。 由于年代久远,主树干中间已空,形成一个上下连通的“仙人洞”,据说洞底可容纳四人站立。 1877年,清朝大将军左宗棠西征时路经此地,也曾对此树赞叹不已。为此,建“宗棠亭”。 公园内建有“核桃博物馆”,向游人讲述核桃的故事。 来到“约特干故城”,先要说说和田。和田地区处于新疆南部,南抵昆仑山,与西藏相连;北部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是丝绸之路南线的要冲。<div>和田古称“于阗”,是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之一,有着悠久的佛教文化历史。后来逐渐伊斯兰化,形成了如今以伊斯兰文化为主、多元文化交融的独特面貌。</div> <p class="ql-block">约特干,在当地语的意思为“王者之乡”,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于阗古国的都城。</p><p class="ql-block">约特干故城并非真正的古代遗址,而是基于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为再现千年前丝绸之路上古于阗的繁华盛景而建的文化旅游项目。它通过建筑、演艺、美食和手工艺,让人们全方位感受古于阗的风貌与文化。</p> 表演开城仪式,骑兵身手不凡, 舞女婀娜多姿。 <p class="ql-block">宣布开城纳客。</p><p class="ql-block">约特干故城的整体形制以方城、红墙、白色建筑为主基调,参考了敦煌壁画中对于阗国都城的描绘及历史文献记载的古于阗西城遗址风貌进行的设计。</p> 古时于阗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游人进入城内,便可看到充满异域风情的舞蹈表演。 苏蜜王古堡,是故城的核心建筑群,堪称城中之城。它由古堡、苑、七凤楼和白塔组成,展现了唯美与浪漫的风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 城堡苑内还有大型沉浸式表演。 白塔是故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塔檐有雕花。 白塔与七凤楼。 记载中,玄奘大师西归时曾滞留于阗约七个月讲经说法。故城内立有大师的青铜像,诉说着这位伟大僧人的传奇经历。 历史上,班超曾在约特干城屯田驻军,守卫边疆。这组青铜像,表现班超与百姓的鱼水情。 城内白色阿依旺民居,蓝色门窗,雕花廊柱,充满了浓郁的异域风情。 城内还有手工艺品和特色美食。 天津对口援建和田,故城开辟了“和田天津非遗馆”。 穿越。 出口城门——狮子门。 约特干故城通过现代文旅项目的方式,试图重现古于阗王城的建筑风貌与文化气息,让人们感受到千年古于阗的独特魅力和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交融的辉煌。 <p class="ql-block">和田烤包子是新疆和田地区一道非常有名的特色美食,堪称新疆烤包子界的“明星”。</p><p class="ql-block">和田烤包子馅好,肥瘦相间的大块羊肉、皮芽子(洋葱)、孜然、胡椒粉等。</p> 外皮用死面(未发酵的面)制成。 在馕坑中烤制。 金黄酥脆。 师傅需要整个身体探到炉旁,胳膊深入馕坑,将包子贴在坑壁上,要耐得住高温的烘烤。 吃烤包子,还需搭配烤羊肉串、肉馕、手工酸奶、凉粉。 师傅端出刚出炉的烤包子,大声吆喝着,被食客们一抢而光。 烤包子地道的吃法,先用特制的小工具挫掉包子底部烤焦的部分和多余的盐巴,然后顺着包子边捏一圈再揭开,品尝里面鲜美的羊肉和汤汁。<div>“玉龙喀什烤包子”(前称爱可德木烤包子)是和田的一家老字号招牌,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了。它不仅是一家餐厅,更是一种文化体验。</div> 位于和田市吉亚乡的吉亚丽人艾德莱斯丝绸有限责任公司,是了解和体验艾德莱斯丝绸的最佳。 这家手工作坊,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仍然保留着古代植物扎染技术和木制织绸机器,其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这里,可以看到艾德莱斯丝绸从蚕茧到成品的完整28道手工工序,包括收茧、煮茧、抽丝、并丝、搓捻、捆扎、染色、纺织、制衣等。 100%的纯丝艾德莱斯绸,并用刺槐、茜草、靛蓝、核桃皮、红柳花、石榴皮等植物进行天然染色。 老先生在工作,一定是一位老师傅了。 成品展示厅。 丝质挂毯。 各种丝绸。 产品早已不局限于传统的布匹,开发了服装、围巾、帽子、领带、钱包、手提袋等,超过120种文创产品和特色商品。 <p class="ql-block">下午在回程的路上,通过玉龙喀什河。它是新疆和田地区一条极其著名的河流,因盛产和田玉尤其是顶级的羊脂白玉而享誉天下,被誉为“白玉之河”。据说,游人可以到河滩上体验“捡石头”的乐趣,但能捡到好玉的概率极低。</p> 傍晚,我们去逛“和田夜市”。和田夜市是和田地区一张闪亮的“美食名片”,充满了浓郁的西域风情和热闹的市井烟火气。 香甜可口的酸奶粽子,别具特色。 鲜榨石榴汁。 喝一碗羊杂汤,满口留香。 笑容可掬的姑娘,叫卖着新疆烤兔。 我们的团友,亲口尝一尝美味的羊蹄。 羊头肉和凉拌牛肉。 红柳烤肉,香气扑鼻。 新疆独有,胡杨黄面。 各种口味的馕和烤包子。 独特美食“三蛋一星”,它是用鸽子蛋、鹅蛋、土鸡蛋,去除蛋清加入藏红花、蜂蜜和玛卡一起烤制而成。 传统配方,四物维茶。 热气腾腾。 无所不烤。 各种瓜类。 丝绸饰品。 手工艺品。 夜市内还有专业团队的文艺表演。 南来北往的游客,一定要去和田夜市走一走、看一看、尝一尝,体验一下新疆的味道,和田的味道。 和田团城,是由被称为“鸽子巷”的一片破旧不堪的棚户区改造而成,使该街区焕然一新,成为各地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走进和田团城,错落有致的“阿依旺”式建筑,处处散发着古香古色的气息,这些建筑是新疆常见的一种传统地方民居形式。 改造后的团城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还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兴起。这里已经形成以产品销售、观光休闲为特色的商住旅游街区。 漫步在团城的小巷里,街道两旁的店铺林立,各色当地特产及手工艺品琳琅耀目。 这里的“阿依旺”式民居、拼花砖墙、木雕门窗和拱形天窗很有特色,是拍照打卡的好背景。 不少民居改造成民宿,很受游客欢迎。 这家民宿装饰得十分精致考究。 漂亮大气的团城广场。 广场时常会有民族歌舞表演、民俗展示等活的。居民和游客在等待着演出。 和田团城,因中心发散,街巷周边环绕的布局而得名,寓意“团结之城”。 7月9日上午,我们参观和田博物馆。 一进博物馆大厅,就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膊的巨幅背景图。这是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出土于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是该馆的镇馆之宝。(真品在新疆博物馆,这里展出的是复制品) 另一件镇馆之宝,就是这只“元和元年”锦囊。 和田博物馆新馆是北京市援建项目,于2020年5月18日正式开馆,总建设面积13493平方米,展厅面积6160平方米,共三层。 馆藏有一些精美的藏品,令人叹为观止。 因和田干燥的气候而保存完好的干尸的展出,帮助我们了解古代陪葬文化。 壁画清晰地表现出西域与中原的文化交流。 这些器物的造型带有鲜明的中亚风格。 少数民族文字书籍。<div>和田博物馆凭借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精心打造的沉浸式体验活动,被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是了解古代于阗历史、丝绸之路文明以及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的绝佳场所。</div> 和田团结广场,它不仅是和田市的核心地标之一,也承载着深厚的民族团结情谊和历史记忆。<div>广场的正南方竖立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圆方塑。</div> 库尔班大叔与毛主席握手雕像,这是广场最核心、最引人注目的标志。雕塑生动再现了1958年,库尔班在北京受到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的历史瞬间。 广场于2005年修建了音乐喷泉。广场约6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达2.5万平方米,并有各种造型的景观灯和照明灯,是市民纳凉休闲活动的好去处。 下午5点,我们乘专列离开和田,前往库尔勒。列车将穿过和若铁路。 和若铁路,西起和田地区和田市,东至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全长825公里,其中有534公里(占全线65%)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铺设。它与现有格库铁路、喀和铁路、南疆铁路共同形成2712公里的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环线。 和若铁路沿线大部分处于风沙地区,其建设与养护之艰辛,可想而知。向这些伟大的建设者们致敬! 在列车行进中,隔窗拍照,我们为大自然所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