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奖状~读不尽的精彩语文

毛昱澄林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i>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i></b></p><p class="ql-block"> 语文是刻在甲骨上的符号,是诗经里流淌的溪水,是唐诗宋词中跃动的星辰。它如同一扇任意门,推开时,既能触摸到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孤勇,又能听见王维“空山新雨后”的禅音。当指尖划过泛黄的书页,仿佛与千年前的灵魂共舞——语文的精彩,恰在于它永远能让人在字里行间邂逅新的自己。</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语文是历史的棱镜,折射文明的基因</b></p><p class="ql-block"> 翻开《史记》,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笔力,将项羽的霸王气概与刘邦的隐忍智慧定格成永恒的对照。语文在此刻不仅是文字,更是文明的基因库: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藏着盛唐的豪情,杜甫的“朱门酒肉臭”刻下安史之乱的伤痕,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则浸透着两宋交替的苍凉。当我们在语文课上诵读《滕王阁序》,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壮美,何尝不是对生命短暂与永恒的哲学叩问?</p><p class="ql-block"> 语文更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历史与现实。读《赤壁赋》,苏轼“寄蜉蝣于天地”的慨叹,让当代人面对焦虑时,依然能获得“物与我皆无尽也”的豁达;读《岳阳楼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在今天依然能点燃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热血。语文的精彩,在于它让历史不再是尘封的往事,而是照见当下的明镜。</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语文是情感的密码,解锁人性的深渊</b></p><p class="ql-block"> 语文的魅力,在于它能精准捕捉人性最微妙的褶皱。朱自清的《背影》里,父亲翻越月台的笨拙身影,将中国式父爱凝练成永恒的剪影;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的平淡之语,却让生死离别的痛楚穿透纸背。这些文字如同情感的显微镜,让我们看见:原来“思念”可以是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执着,也可以是余光中“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的温柔。</p><p class="ql-block"> 语文更擅长用意象构建情感的宇宙。徐志摩的康桥,是“轻轻的我走了”的浪漫告别;张爱玲的月亮,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的苍凉隐喻;甚至网络时代的“佛系”“躺平”,也能在语文的语境中找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精神源头。语文的精彩,在于它让情感有了千万种表达的可能,让每个灵魂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语言。</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语文是思维的熔炉,锻造批判的锋芒</b></p><p class="ql-block"> 语文从不是死记硬背的符号游戏,而是思想的战场。读《孟子》,我们学会“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担当;读《庄子》,我们领悟“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思辨;读鲁迅的《狂人日记》,那“吃人”二字如匕首刺破封建礼教的虚伪。语文课上,我们与韩愈辩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与王安石探讨“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这些思维的碰撞,让语文成为锻造独立人格的熔炉。</p><p class="ql-block">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语文的批判性愈发珍贵。当短视频用15秒解构深度,当网络热词不断稀释语言的精度,语文却教会我们:真正的表达需要沉淀,真正的思考需要锋芒。读《报任安书》,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的呐喊,提醒我们文字的力量可以超越生死;读《少年中国说》,梁启超“纵有千古,横有八荒”的豪情,激励当代青年在碎片化时代依然保持思想的完整。</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四、语文是美的容器,盛放永恒的诗意</b></p><p class="ql-block"> 语文的美,是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用五个意象勾勒出边塞的苍茫;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以三个名词织就秋日的萧瑟。这些文字如同水墨画,留白处皆是意境。而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则让文字有了音乐的韵律——语文的美,在于它能将视觉、听觉、甚至嗅觉融为一体,创造多维的审美体验。</p><p class="ql-block"> 语文的美,更在于它对永恒的追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却让大观园的兴衰成为人类命运的缩影;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将个体生命融入宇宙的长河。语文的精彩,在于它让我们相信:即使肉体消亡,文字中承载的思想与情感,依然能在时光中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语文是一场永不停歇的修行</b></p><p class="ql-block"> 读不尽的语文,恰似一场没有终点的修行。它让我们在李白的酒杯里看见洒脱,在杜甫的茅屋中感受悲悯,在鲁迅的笔锋下学会清醒。当我们抱怨“语文无用”时,或许该问问自己:是否真正读懂了文字背后的温度?是否在快餐文化的冲击下,丢失了与经典对话的耐心?</p><p class="ql-block"> 语文的精彩,不在于记住多少名句,而在于它能否让我们成为更丰富的人——能为一朵花驻足,能为一段历史沉思,能为一种不公愤怒,能为一份美好感动。这,或许就是语文给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在喧嚣的世界里,永远保有触摸灵魂的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