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野营拉练轶事</p><p class="ql-block">文/陈兆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着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九三大阅兵震撼播映。夺人眼球世人惊羡的镇国利器,和威武之师带来的视觉冲击,惊叹之余,为祖国强大而骄傲的情怀油然而生。作为也曾是钢铁长城的一粒沙石而自豪。</p><p class="ql-block"> 近日,连续拜读老战友刘文志的两篇回忆录,又把我的思绪拉回了火热的军营。迎着呼啸的寒风,脚踏吱吱作响的积雪,行进在千里野营拉链路上场景又呈现在眼前。至今历历在目,终生难忘。</p><p class="ql-block"> 在汽车连当兵四年,有幸参加过两次冬季野营拉练。第一次是七0年在炊事班,肩背行军锅,负责途中野外饭伙。晌午时分歇息,石块垒锅支灶,众人拾柴,用积雪化水做饭……,雪花与汗水交融在一起,虽然苦,但其乐融融。两个月的冬训结束返回营房前,最后一站驻宿在通远堡休整七天,留下“一甁豆油的故事”,军爱民、民拥军的生动场景是我亲身经历,终生难忘。(此回忆录已在【军旅特刊】文媒转载过,曾与战友们分享,这里不做陈述)。</p><p class="ql-block"> 这次要说的是第二次冬训拉练经历,除了当时一道拉练的战友,其他战友均未可知,我也从未炫耀过。</p><p class="ql-block"> 71年冬季,我从炊事班回到汽车班,拉练出发前夕,又抽调我去设营小分队报到(“设营”:通俗说就是号房子)。这是全师司、政、后三大机关为冬季野营训练组织的设营队。设营队由各连队各抽一人共十几个人组成,由师作训科负责指挥。我的任务,在指挥部分配给汽车连的村屯安排住宿。这十几个人自备米袋、行李,比拉练大部队提前一天出发。先行到达部队需驻宿的村庄(辽宁叫堡子较多),事先要查明堡子里共多少户人家?每家每户能住几个人。</p><p class="ql-block"> 工作要求:首先考虑炊事班选址要靠近水井水源,方便淘米洗菜。其次院落场地宽敞,便于众人用餐;连部选择尽量与炊事班靠近,屋子須宽大敞亮,方便召集班排长开会,也利於首长在开饭聚餐时讲话布置工作。其他各班排住处尽量与本班排靠近,以便于集合队伍。</p><p class="ql-block"> 欲做好这些细致工作,每到一村堡须马不停蹄挨户查巡,颇费一番脑筋。好在辽宁省政府拥军工作做的特别到位。所到村庄,除地富反坏不法分子家庭,凡可以住宿的人家,门眉上端早已贴上醒目的红五星做标记,五星上并清析注明可住宿人数。所以一目了然,我所需做的是分配入住人数,用粉笔在门上注明某排某班即可。极大方便了设营工作顺利开展。</p><p class="ql-block"> 为了使拉练队伍更快更准确妥善安置,我灵机一动,把在学校学习的制图知识派上用场。每当完成一处宿营安排后,我都将连部、炊事班及各班排分布位置,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迅速勾勒出草图,展现在图纸上。用筷子当直尺,笔帽画小圈,口杯画大圈。重点用箭头指示出连部、炊事班、村委会所在位置。用断续线箭头指示村庄路口及次日行军路线。并用等高线、鱼纹线,分别标示出山地大概范围及河流走向。</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天征途奔波的首长及战友们,在这张“先遣图”指引下,忙而不乱,秩序井然,很快入住得已安顿,较比其它连队尽早休息。</p><p class="ql-block"> 两个月来的野营拉练,简易地图有效提高了设营工作效率。方便连长、排长们尽快投入工作,顺利完成野营训练任务。</p><p class="ql-block"> 当时带队的郭耀福连长,对每天呈报上来的简易地图极为赞赏。在与后勤部干事们谈论起此事时,喜形于色,均表现出浓厚兴趣。据说在后来野营训练时,有些连队饶有兴趣将此法推广践行,收效很好。我也得到郭连长及领导们的赞赏。</p><p class="ql-block"> 光阴荏苒,转眼已过半个多世纪。但每当回忆起此事,心中充满惬意。曾经奉献过青春,留下汗水的营房常常像画面一样出现。首长、战友们的亲切脸庞时刻萦绕在眼前。那条漫漫拉练的路好像永远走不完,终生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7日白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