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240324-25</b></p><p class="ql-block"> 昨晚入宿的星星宾馆很不错,客房宽敞整洁,店家服务热情,142元的房费还含2份早餐。在旅游大热门的湄洲岛,真是良心价了。早餐有油条、煎饼、馒头和鸡蛋,另有豆浆和稀饭,小菜有虾米、细鱼、花生米、榨菜等五六样。食多食少,皆不限量。</p><p class="ql-block"> 为了行走自由,我们租了一辆电瓶车,50元一天。店主给了我们车行的电话,联系不久车便送上门来了。我问电不够中途拋锚咋办?车主说一般不会,若真如此电话通知,她负责换车。她还再三叮嘱:务必戴头盔,警察抓违章。我问民宿老板,为什么不兼营租车业务,老板一脸认真地解释道:“湄洲岛对各类经营者的管理可严格啦,民宿、餐饮、租车这些,只能选一项做,要是跨业经营,那可是会遭到严厉处罚的,一旦查实,得‘坐’10天‘牢’呢。不过这样也好啊,有饭大家一起吃,有财大家一起发嘛。”</p> <p class="ql-block"> 我们原来计划在湄洲岛只住一天,第一天傍晚上岛入店后,即去了附近的天妃故里遗址公园。这是个近年建成的公园,选择了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精心规划和建设了相关建筑。最高处是妈祖手擎明灯的金色塑像,广场上有座9层的石塔,塑像与石塔间是妈祖源流博物馆,三者极醒目地凸现了妈祖元素,犹如人之骨架,确立了公园的格调。此外,还有林氏宗祠、妈祖书院和妈祖信俗传艺馆等场馆。</p> <p class="ql-block"> 据说这里是妈祖降生地,如今建有妈祖故居,一个类似四合院的庭院,正房为三间平房,中堂两侧一间是妈祖父母卧室,类似小康之家的卧房;另一间是妈祖卧室,大致像个简朴的闺房。</p> <p class="ql-block"> 湄洲岛中的标志性建筑是历史悠久的妈祖祖庙,如今周边又衍生出不少建筑和景观,由此湄洲岛也抬高了身位,冠名“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p><p class="ql-block"> 妈祖祖庙位踞岛北的一座山丘上,多座建筑坐南朝北,依山叠建。山脚下是一座四柱三门的大牌坊,正门题额“湄洲妈祖祖庙”六个金字。</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刚刚走近牌坊,一群红衣香客列队而出,旗幡如云,鼓乐喧天,原来是广东汕头的进香团朝圣后接了妈祖圣像而归。</p> <p class="ql-block"> 牌坊后,有榕树覆荫的大道直达山门。与一般佛教寺庙一样,山门殿内有四大门神分列两侧,身形威赫,怒面睁目,注视着过往之人。</p><p class="ql-block"> 进了山门,人们顺着石阶坡道拾级而上,至坡顶又是一非同小可的牌坊——圣旨门,圣旨曰:恩波似海 德泽如春。圣旨门内又是一广场,顺理成章广场名为圣旨门广场。</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到时,正好举行铜铸飞凤门柱落成仪式,领导讲话,嘉宾致词,歌舞表演,一派吉庆热闹。广场中游人如织、香客如云,伴着鼓乐熙来攘往。</p> <p class="ql-block"> 广场后面山势陡起,几座殿宇巍峨拔矗。钟鼓楼分列两侧,正殿居中,内供妈祖神像。殿前人山人海,香客人人手持香火,男女老幼无不虔诚肃穆,或鞠躬礼拜,或跪叩敬奉。</p> <p class="ql-block"> 过正殿再顺阶而上,便是位居众庙之巅的天后宫。这里是香客朝圣的必拜之地,各路宾客汇聚,人头攒动,香烟缭绕,除了维持秩序的广播声外,宫院之中并无明显喧嚷之声。</p> <p class="ql-block"> 天后宫左侧,有一小亭,内有妈祖披氅塑像。这里是民间传说妈祖羽化登仙之地,名为“升天古迹”。亭前小旷地中人们自觉排队,绕场一匝,按序点香敬拜。</p> <p class="ql-block"> 与升天古迹相通的是“梳妆楼”,楼上围廊中可隔海眺望大陆。此时天空碧蓝,海面与陆地相接处却浮着带状白雾,长长的雾带轻如纱缦,厚如城墙,就这么奇妙地静悬于海陆之间。这或许是妈祖有灵,为祭拜祈福之人特降的祥云吧。</p> <p class="ql-block"> 祖庙西临海湾,东倚青山。我们循着山道向东,攀石磴走栈道,几经起伏曲折,便来到了湄洲岛最具代表性的雕塑——妈祖石像前。这座高14.35米、由365块花岗岩组成的雕像,端庄凝秀,面朝东海,高矗于岛山之巅。14.35代表着湄洲岛的面积,365代表着365天,象征着诞生于湄洲岛的妈祖,一年四季永不懈怠地护佑着黎民百姓。</p> <p class="ql-block"> 与石像相邻的山坡上,分布着表现妈祖圣迹传奇的雕像群,它们造型各异,都栩栩如生,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瞻毕祖庙已过11点,向西北,至湄屿潮音处,有三面环海的海蚀岩,潮起潮落,声如天籁。朝前眺望,弧形沙滩如一弯新月。</p> <p class="ql-block"> 由此折而向南,直奔“世界妈祖永久论坛”而去。昨晚看图片的时候,这里灯光璀璨,气势恢宏,就像一座梦幻的城堡。可此刻在阳光普照之下,几座建筑空空荡荡,全无图中的秀美与气势,就像一个失去了光芒的巨人,让人不禁有些失落。</p> <p class="ql-block"> 再向南走,就到了东海卧佛处。海上有礁屿浮出水面,中间略凸,轮廓圆柔,就像佛首一样;两侧细礁微露水面,曲折有致,恰如佛的躯体。远远望去,就像一尊巨大的卧佛静静地躺在海面上,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p class="ql-block"> 此刻是中午,回到镇中寻了一家排档解决午餐。点了白菜肉丝、西红柿炒蛋和一盆蛋炒饭,一共才100元,味道还不错。吃饱之后,消消停停回宾馆小憩。</p> <p class="ql-block"> 午觉后,去距宾馆7公里多的鹅尾海蚀地质公园。如果说岛北的妈祖祖庙展现的是浓郁厚重的人文景观,那么岛南端的鹅尾海蚀地质公园则奉呈出岁月沧桑的自然风光。海蚀岩窟形似巨兽匍匐,浪涛穿洞轰鸣如雷。</p><p class="ql-block"> 海岸上危岩耸峙、巨石参差。人们发挥想象,摹形绘状,为它们起了一个个恰到好处的名字:飞戟洞、斧劈崖、金字石、八戒面壁、海龟朝圣、象鼻石……。</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来到飞戟洞前时,斜阳之光恰到好处地散照在门洞的黄岩上,透过洞门,天蓝水碧,如美玉蕴含其内。远望去有一种洪荒又鲜亮的感觉,既有远古的苍凉,又有岁月的柔情,你会在遐想中逸兴横飞,又会在凝望中心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 这片景区范围很大,一条石栈道在山海之间蜿蜒起伏。过了飞戟洞后,石道便贴着悬崖峭壁向高处的山峰延伸。道远路险,妻子体力不支,在我的劝说下,她就近寻道返回,并约定在景区入口处等候。我立即切入独行大侠模式,甩开大步朝那峰峦叠嶂处攀行而去。怀揣一颗狂跳的心脏,<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口喘着粗气,</span>迈着沉重的步子,一会儿在乱石堆里穿过,一会儿到海边绝壁上眺望,一会儿扒着石壁皱褶胡思乱想,过一会儿再去坡顶的小亭中歇歇脚……一路行过,青龙吟唱、象鼻石、天狗望月、五指擎天……皆定格于我的镜头之中。</p> <p class="ql-block"> 就这么艰难而又快乐地走了一两个小时,不觉到了山坳间的一处寺庙前。小转一圈,令我惊喜的是居然是“金山寺”!我的家乡镇江以金山寺闻名,不曾想这遥远的海山之中,也有一座金山寺。我老汉幸何如之,有缘踏入两座“金山”!</p> <p class="ql-block"> 过了金山寺,就是下山的路了。我登上高处,再次回望那峰峦与沧海,夕照如金,沐山熔海,想起了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忽闻寺中钟声响起——僧侣们的晚课开始了。清风与鸟鸣、落日与古庙,峰岭与大海,仿佛整个天地都在此交融,顿觉个体的名利悲欢皆渺若微尘。 </p> <p class="ql-block"> 正在莫名感慨之时,忽然想起妻子还在等着我呢!立马发力直奔山下而去,到了景区门口,暮色里妻子茕茕一人,正倚着电动痴痴地等待着。</p> <p class="ql-block"> 在湄洲岛上住了两晚,第三天早晨我们就要离开福建,前往浙江了。湄洲岛上的妈祖庙和信众们虔诚祭拜的情景不断萦绕在我的脑中。据说有46个国家建有妈祖庙,不仅北半球的亚洲、欧洲、美洲有,南半球的非洲和大洋洲也有,全球的妈祖信众超过3亿。我此前在多地见过妈祖庙和人们祭拜妈祖的活动,觉得不过是一种道教仪式与儒家思想的糅合体,甚至还带有一些巫术表演的原始色彩。为什么这样一种信俗会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和传播力呢?我原本以为,这不过是沿海民众对海洋风险的敬畏而构建的一种“海神图腾”,主要通过敬奉妈祖来获取安全保障和心理慰藉。当我在湄洲岛上看到那么多<span style="font-size:18px;">跨区域、</span>跨行业、跨时代的人,甚至还有不少年轻人,都是那么虔诚地参与祭拜时,我感到这已不是简单的“拜妈祖,求庇佑”可以解释了。妈祖作为一种女性神祇,在正直刚毅之外,又含着温柔与包容,这种仁爱、勇敢和无私的精神特质,在充满了焦虑、竞争和未知的现代社会里,正好契合了人们内心需求,产生了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与文化的共情。</p> <p class="ql-block"> 在从岛上归航陆地的轮渡上,回望渐行渐远的岛影,我想起了昨夜旅店老板的话:“来湄洲,看的不是风景,拜妈祖,拜的不是泥塑,是自己心里的希望和心中的那把尺子。” 是的,湄洲岛之美,不仅在“蓬莱幻境”,也不仅在妈祖天后,而在人间烟火里长出的精神图腾——它让漂泊者锚定心岸,令俗世众生仰望崇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