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破解英语教学中 “熟词生义” 的教学难点,赋能教师专业成长,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全体英语组于2025年9月8日开展专题教研活动。活动中,英语组学科委员刘少文老师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精彩分享,以生动案例与深度思考点亮教学思路,团委书记苏楠老师亦分享感悟,为整场教研画上圆满句号。</p> <p class="ql-block">“学生的问题,就是老师备课的宝。” 刘少文老师的讲座以这句话为核心,从学生日常英语学习中的困惑切入,层层剖析高考英语 “熟词生义” 成为难点的深层原因。他结合丰富的教学案例,指出当前教学中存在 “教学输入与考试要求落差”“学生认知习惯与考查方式矛盾”“词汇学习策略与掌握本质脱节” 等问题 —— 当学生面对 “ It Pays to Put Theory into Practice ” 中 “ pay ” 并非 “付款” 而是 “带来好处”,或是 “ Money with no strings attached ” 里 “ strings ” 喻指 “附带条件” 时,因对词汇多义性、语境依赖性理解不足,常陷入 “每个单词都认识,却看不懂句子” 的困境。</p> <p class="ql-block">为帮助教师们突破这一教学瓶颈,刘老师提出从 “思维层面” 破解难题:既要引导学生跳出 “孤立记忆” 的误区,结合例句、搭配与真实语料理解词汇的多义性,也要在教学中系统介绍多义词,强化语境分析与猜词技巧训练。他以 “ squirrel away ”(储存)、“ duck ”(低头、躲避)、为例,展示如何透过词汇的 “意象” 理解衍生义 —— 将动物名词转化为动词,用 “松鼠储粮”“鸭子低头” 等具象行为,生动描述人类动作与状态,让枯燥的词汇学习变得鲜活有趣。更重要的是,他强调 “教学要接地气”,鼓励教师从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将学生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进行分析整理,并选取典型词汇进行集中突破,如“develop” 不同含义例句的对比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语义网络,让教材之外的真实语料成为教学的鲜活素材。</p> <p class="ql-block">讲座尾声,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团委书记苏楠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与收获,为整场教研注入更多思考。她谈到,从刘老师的讲座中不仅学到了教学方法,更领悟了做人与看待世界的态度;在词汇教学层面,她深受启发 —— 原来可以通过背景解读、语义分析,将枯燥生词转化为学生脑中的生动画面,借助 “隐喻嫁接” 让文字富有诗意,这一思路同样可迁移到其他学科,比如将政治课堂的抽象知识点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场景结合,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此外,她特别提到刘老师传递的教学理念:“一切从生活中来”,建议年轻教师多阅读 China Daily 等真实语料,积累描写素材,逐步形成独特的写作习惯与教学思路,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教学资源。</p> <p class="ql-block">整场教研活动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刘少文老师以学生问题为锚点,为英语教师提供了破解 “熟词生义” 的清晰路径;苏楠老师的分享则跨学科拓展了教学思路,让在场教师深刻意识到: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的激活与生活的联结。未来,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英语组将继续以教研为抓手,深耕教学细节,赋能教师成长,为学生打造更高效、更生动的英语课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