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庄毛纺厂的曲折经历(连载二十)

飞鸿印雪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刀阔斧的改革</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兰州、呼和浩特几个毛纺织厂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老厂,对我国毛纺工业做出过卓越贡献。这次外出学习考察一路上,周厂长多次和我交流,他很坦率,直言不讳。我知道,他对我是器重的,关键是信任。</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直接了当跟我说,考察回厂后,我就把“厂办公室”更名为“厂长办公室",你来当主任。我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明确现在实行的是厂长负责制,厂长处于企业的中心地位;另一层意思,你是我的参谋长,你要充分发挥好参谋长的作用,在出谋划策上多出力!</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对厂里的现状是不满的,干部队伍素质不高、科室之间相互扯皮、非生产人员过多等等。他也谈了下一步改革的设想,有些想法确有超前意识,比如,他对计算机情有独钟,他认为现代化企业管理离不开计算机,在他当技术副厂长时,就把绒线车间技术员过世宏调到技术科,重点培养他去学习、掌握计算机操作能力。过世宏,北京知青,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还是厂桥牌队的主力队员,我的好朋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84年10月外出学习考察时,我和过世宏(右)在甘肃兰州绒线厂的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1984年底,周厂长又派尹士武副厂长和财务科李玉芬赴北京航天大气物理研究所学习计算机运用,时间长达五个月。他还花十多万元购进美国微型计算机一台,成为赤峰市最早运用电子计算机参与管理的企业。</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交谈中,自然也谈到对一些干部的看法,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他说,我在当副厂长期间,动力车间有个工段长怎么怎么不听话,我一定要找个机会扳倒他……我当即谈了我的观点,我在动力车间干过三年,很了解这个工段长,为人耿直,说话冲,但工作踏实,有技术,群众基础好,曾经当选过厂劳模,你现在是厂长,何必跟他一般见识,得不偿失。周厂长觉得我讲得有道理,采纳了我的意見。但我心里嘀咕,一厂之长,气量这么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周兆和厂长的书法</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学习考察归来,周厂长基本上按兵不动,只是个别调整了三名干部,将“厂办公室”更名为“厂长办公室”,对“厂长办公室”的职责权限重新修订,将一般行政事务性工作移交给别的科室,突出其在企业处于行政中枢地位,承担综合协调、决策支持、信息管理和对外宣传这四大核心职能。我的厂长办公室主任职务,由厂上报赤峰市轻纺局批准后正式任命。</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很快就到年底了,我又开始起草《厂长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了。这次没什么三人起草小组了,就是我一个人的事情。起草前,我征求过周厂长有什么要交待的,他说,就一条,重点围绕学习考察回来基本确定的《全厂组织机构重组改革方案》和《厂内分配、奖惩考核方案》,把为什么要改、如何改、改后的难点、重点讲透,讲清楚。其它方面,你多听听其他分管领导的意见吧。</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己1984年12月21日的《日记》摘抄:“我下班前将《报告》初稿交给周厂长,晚饭后,有事去办公室,经过技术副厂长李若男办公室门口,看见她和技术科、设备科几个年轻人在一起,她一边报《报告》,一边品头论足,旁边的人哈哈大笑,我心中不快,扭头就走。李若男这个人挺实在的,快人快语,我和她在绒线车间共事过,我胃穿孔时她组织工友们准备为我输血,我一直牢记心中。她作为周兆和的夫人又是副厂长,当然有权利也有能力修改,但有必要这么张扬吗?《报告》还未定稿之前就传得沸沸扬扬,这个《报告》还有什么严肃性可言?!”</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己1985年1月9日的《日记》摘抄:“职工代表大会已定于1月12日召开,《报告》有改动,不大,文字上略有调整,定稿后交周厂长审批签字。《报告》(讨论稿)从起草到定稿,据我所知,候书记看过,但没说过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厂职工代表大会如期召开,会上通过《厂长工作报告》,通过《组织机构重组改革方案》和《厂内分配、奖惩考核方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组织机构重组,即组建四大中心:一、厂长直属中心,由厂长办公室、财务科、质检科、保卫科、总务科组成;二、生产技术中心,由生产科、技术科、设备科、劳资科、教育科和五大车间组成;三、供应销售中心,由供应科、销售科、原料科组成;四、政治工作中心,由组织科、工会、团委和各党支部组成。</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全厂实行厂长和各中心两级决策;各中心、车间、班组三级管理的体制。</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各大中心主任由副厂级领导兼任;由中心主任、副主任及中心委员集体办公、集体决策,中心内部人员可交叉使用。</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机构重组后,非生产人员由412人减到254人,中层干部由64人减到47人,改革的力度还是很大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担任厂长直属中心副主任、厂刊《企业管理信息》主编兼厂长办公室主任,担子更重,责任更大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厂长做事雷厉风行,也很霸道,说一不二,这种霸道作风,对一个管理松驰、基础薄弱的企业,在拨乱反正初期起到的作用还是有积极意义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5年6月,赤峰市刚提拔的分管工业的副市长乔歧山,也是文革前的老大学生,40多岁,选中我厂作为他深入基层、“解剖麻雀”的蹲点调研企业,乔副市长吃、住都在厂里,为期半个月。他的工作、生活全程由我安排。我将厂里第一手资料给他参考,又经常与他探讨、交流一些有关企业管理、变革中有一定深度的问题,乔副市长对我印象蛮好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半个月的调研结束后,赤峰市经委在我厂召开了全市各企业领导参加的现场会,乔副市长代表市政府,对我厂的改革做法予以肯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5年9月,我带薪上学去了,虽然在周厂长直接领导下工作一年都不到,但他对我在平毛大刀阔斧改革初期即他最艰难时刻所付出的努力和帮衬,是欣赏的,我离厂前,他还给我长了一级工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片:自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