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万隆之行》: 万隆夜空最亮的星

宇枫(拒私聊)

<p class="ql-block">美篇名: 宇枫(拒私聊)</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5417075</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万隆之行》,是一部记录了1955年春天,中国政府受到亚非会议五个发起国的邀请,决定派出以周恩来总理为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印度尼西亚在万隆市举行的亚非会议的故事,2003年上映,由王铁成主演剧中的周恩来总理。</p><p class="ql-block">今年,正值亚非会议(也称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我有幸走进了天津市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赶上了这场在纪念馆“西花厅”内为纪念会议召开70周年而举办的展览,在这次展览中我了解到了这场由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领导人参加的会议的意义,这场会议是亚非人民团结友谊合作的里程碑,它见证了周总理的魅力,它开创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新局面。</p> <p class="ql-block">有了那一次的参观,才有了对周总理故事的探索,才发掘到这部2003年上映的关于周总理万隆之行的影片,有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入了解,更加折服于周总理的人格魅力。</p><p class="ql-block">影片从台湾特务得到情报密谋的一场空难开始,只为谋害周总理,阻止中国政府参加亚非会议,这就是举世震惊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但这并没有打乱周总理团队参加会议的计划,他表示“<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文仗如武仗,不能无危险,也不能打无准备的仗。</span>”展现了中国代表团不畏威胁的坚定立场。</p> <p class="ql-block">影片中最令人叹服的是周总理“求同存异”的外交智慧。亚非会议的召开是二战后众多刚刚从殖民主义的统治下独立起来的亚非国家首脑的第一次聚会,美国政府也派出了一个庞大的记者代表团参加了这次会议,在复杂的国际政治背景下,一些代表对共产主义心存疑虑,提出苏联共产主义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也提出了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所可能造成的威胁,就在会议面临着失败的边缘,原来不准备作大会发言的周总理临时请求大会发言,他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代表团是来讲团结的,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的,不是来立异的……</span>”语惊四座,他的无比的真诚打消了各国代表的疑虑,也使亚非国家找到了共同团结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总理的那句“<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但是这不是说我们就不能有任何共同之处</span>”的经典表述,展现了超越时代的外交哲学--在差异中寻找共通,在分歧中构建共识。</p><p class="ql-block">他的外交魅力还体现在文化沟通的卓越能力上,他熟谙国际规则,又能将中国文化智慧融入外交实践。影片中,他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阐释和平共处原则,用“求同存异”的哲学化解外交僵局,这种文化转换能力让中国智慧获得了世界性的表达,也为国际外交注入了东方智慧。</p> <p class="ql-block">亚非会议期间,周总理日理万机,利用一切机会广交朋友,七天时间他只睡了13个小时。经过周恩来、陈毅为首的中国政府代表团的努力,终于在会议中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之成为以后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基本准则,同时,也确立了新中国在纷纭复杂的国际政治舞台上不动摇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影片的最后,以周总理说出“<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span>”为结束,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哲学命题,这句古语以自然现象为喻,阐释万物共生共荣、不同规律和谐共存的理念,而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以及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均引用此句,倡导了不同文明互鉴与国家间共处之道,其内涵根植于儒家“和而不同”的宇宙观,既指自然界万物遵循规律自发共生,也引申为人类社会多元理念的包容共存。</p> <p class="ql-block">万隆夜空因这颗星而璀璨,人类外交史因这次会议而焕新。《周恩来万隆之行》不仅是一部历史题材电影,更是一堂生动的外交艺术课,让我深刻领略了周总理无与伦比的外交魅力,让我感受到真正的外交魅力不仅仅来自于技巧与策略,更根植于人格修养与价值信念,他之所以能够赢得那么多不同意识形态国家代表的尊重,是因为他真诚地相信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真诚地追求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这种信念之光穿透银幕,照亮了今天的我们。</p> <p class="ql-block">当下世界格局风云变幻,人类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时,回望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的卓越表现,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外交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共同进步的舞台;国际关系不是强权政治,而是文明互鉴的进程。周总理的外交遗产如同一颗明亮的星,继续指引着中国外交的前行方向,也为我们每个人处理人际关系、解决矛盾冲突提供了宝贵启示,更对我们如何做一个有魅力、有担当的人有了新的思考。这或许就是经典电影的魅力,它让我们在回望历史的同时,也照亮了前行的道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