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國內的古玩藝術品市場恢復的時間並不長,嚴格來說也就是本世紀的事,經過各個大小媒體特別是網絡媒體的輪番炒作,一下子就出現了反常的瘋狂現象,億元的宋元明瓷,億元的近現代名家作品,輪番到各地拍賣會上粉墨登場,拍賣會上隨意舉一舉牌子就是七、八位數,好像大家的錢都是大風刮來的一樣。</p><p class="ql-block"> 這些億元級的拍賣是真的嗎?我不知道內情,不能下結論,不過至今為止我再也沒有看到後續的消息了。這股拍賣會的旋風颳起的時候,有一群人就坐不住了,他們把致富的希望全部都放到古玩市場上了,全國各地的古玩城似乎在一夜之間都建起來了。拍賣是成熟的自由市場中的自由競爭行為,它的核心觀點是當一件物件的市場價格賣家無法確定的時候,就把市場的定價權公開交給公示截止時間內到場的所有買家,由在場的買家通過公開公平的價格競爭方式獲得購買權,當最終出價人的競拍價被落槌確認之後,他就必須在商定期限內完成交易。我們這裡是不是已經具備了這些客觀條件,我不知道。自从古玩艺术品市场恢复以来,不管是古玩商还是收藏人,大家手裡都積攢了不少古董藝術品,大家都等著古董拍賣行過來徵集自己的收藏品上拍,至今為止我認識了許許多多的國內收藏人,沒有聽說過有哪位收藏人的藏品被哪家拍賣行主動上門徵集。於是都等著大富豪們上門高價收購,可是等了很多年一直也都沒有哪位富豪主動上收藏家的門去收購古董,於是大家都在不約而同地問一個相同的問題:古董藝術品的出路在哪裡?</p><p class="ql-block"> 細細一想,古董藝術品的性質本來就是收藏品,收藏人給收藏品尋求出路本身就是一個荒唐的悖論,收藏品本來就是沒有使用價值的「無用」之物,它們難道還需要出路嗎?它們需要的只是一個良好的歸宿而不是一條出路。既然我們大家都號稱自己是一群收藏人,那麼我們收藏人自己不就是收藏品的最好歸宿嗎?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另一個悖論,要麼是這些古董藝術品本來就不屬於有收藏價值的收藏品,要麼就是我們這群持有古董藝術品的人不是收藏人。因此我想給當代收藏界的朋友一句忠告:開門做買賣,關門玩收藏。請先看清楚自己到底是門外漢還是門內人再嚷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文闡述的是個人觀點,歡迎不同意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