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8读论语开智慧,每周一次论语读书会,述而第七篇

中庸茶道

<p class="ql-block">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p> <p class="ql-block">读书笔记(一</p><p class="ql-block">记录:海韵</p><p class="ql-block">首席四哥:</p><p class="ql-block">1、什么是雅言?官方的话,中正的话,不是说给任何一方的话。用官方语言一般都是正规的场合,用官方语言来详述自己的观点。</p><p class="ql-block">2、《诗》《书》、执礼。圣人为什么选择了三样?说明这三样东西在他所教的六艺里面占的是非常重要的成分,被提出来,首先强调了雅言的重要性,其次强调这几方面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诗》指《诗经》,是最原始的诗歌,是名歌的歌词集,包括《风》《雅》《颂》。《风》是国风,记录国之大事件,就像我们现在第一首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香港回归时《香港啊,别来无恙》(歌词:香港啊,别来无恙......)、《东方之珠》(歌词:东方之珠,我的爱人.....),还有澳门《七子之歌》;《雅》是那个地方的标准,就是那个地方的民风和那个地方所从尚的品格,如《红梅赞》歌;《颂》是记载可圈可点的赞颂事件。</p><p class="ql-block">《书》是《尚书》,尧典、舜典,那就是三皇五帝的基本行为策略、事迹的一个记录,他们做什么、怎么做、做成了什么事、我怎么用人都在里。</p><p class="ql-block">执礼,是主持公共性礼仪,是大礼。你是负责这个礼仪的人,你负责主持一个仪式时,你就要说普通话。小礼是我们个人自己遵守的那个礼仪规范,跟别人谈话的时候可以入乡随俗,是小礼。</p><p class="ql-block">3、“《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圣人用语言告诉你这个件事的规格,学习这些的时候要以怎样的态度,而且讲时受众不是讲给你一个人听。当年,在我们新中国成立时毛主席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两句的分量、音韵万古流长,始终在那里一遍一遍的循环播放。所以雅言代表了一个人语言中的最基本的态度和能量,每一句话传递的信息、内容就这样真真实实的会送到每一个人生命中的每一处、每一件事上面,最后形成了一种和声的反馈。</p><p class="ql-block">4、语言是自带能量的,你所讲的每一句话都有人听到,即使没有人听到,也有天听到地听到你自己听到,你的语言能成就别人也能成就自己。你说了什么,你做了什么,你想了什么,你的一字一句在你看来的细小音量而可能在某处它响成了惊雷,就那么一丝一缕的送到别人的耳里,看在别人的眼里,注入别人的心里,而你传递给对方,就在这一生犹如一粒石子砸入湖心,泛起层层涟漪,传播开去。多年后想起来,依然会想起那句话所带给我们震撼和力量,所以不要轻视语言的力量,说什么很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孔老师:</p><p class="ql-block">1、“雅言”有两个方面三个层次。两个方面:统一的文字,统一的语言。三个层次:国际、国家、各地。国际层面,国际“雅言”与一个国家的强盛有关,目前国际语言是英语,相信我们的普通话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国际语言;国家层面,主要是统一文字,就是子说的《书》,规范通用语言,就是子说的“雅言”,便于国家管理与发展。地方层面,各地方言以民生为主,生活在哪里就以当地的母语为“雅言”,入乡随俗。书写沟通交流时候双方认可统一的文字为“雅言”。</p><p class="ql-block">2、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子提倡的是在正规场合用正规统一的文字和语言,特别是教书这一方面,以免产生歧义误解。</p><p class="ql-block">3、方言是地方“雅言”,比如粤语有个栏目《黄俊英讲相生》很有意思,也有很多经典。</p><p class="ql-block">4、“执礼”,重在“执”,身体力行,说到做到,不是只停留在文字上。</p> <p class="ql-block">读书笔记(二</p><p class="ql-block">记录:海韵:</p><p class="ql-block">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p><p class="ql-block">理解:1)借这次的学习机会,专门去学习了何为“雅”。雅有八种意思,常见的是指高尚不粗俗(文雅)、合乎规范(雅正)、敬词(雅意)、很极(雅以为美)……。中文博大精深,在学习经典过程中,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是幸福的事情。但是要提醒自己不要陷入越有越满足的状态,而是要内化并能输出。做自己能力范围的传承。向孔老师、四哥等学习,付出即是得到。</p><p class="ql-block">2)圣人在2500年前诸侯割据的战争年代,就有先见先知,采用通用语言进行经典传承,以及执礼事。这种天下一家的胸怀,以微见著的敏锐视角是我们可以学习效仿的。在夫子离开330年后,秦国统一六国,才有相应更多统一的制度。</p><p class="ql-block">3)语言的表达是有广泛性多样性的。举个例子,粤语是一种语言,它可以用不同的文字来细微表达同一类动作。摔倒这个动作,就可以有九个词组来表达。雅言是周王朝正音,夫子用雅言进行经典的传承,避免了很多歧义和误解。在2500年后的今天,我们还有幸能学习到很多经典著作,例如《黄帝内经》、《道德经》、《论语》等等。也是前人代代传承的结果,是厚重的文化底蕴承托起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以史为鉴,学习传统文化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见,可以做到的就是尽己之力去知行合一。</p> <p class="ql-block">末学小孔读后感:</p><p class="ql-block">《论语·述而》中“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一句,到底蕴含什么深意。从语言、文化、政治三个层面逐层分析,并结合孔子的思想体系来理解其核心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字面含义:雅言是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雅言”相当于周代的标准官方语言(类似今天的普通话),主要用于正式场合(如祭祀、外交、教学)。“执礼”指主持或参与礼仪活动(如典礼、仪式)。孔子在三种情况下使用雅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诵读《诗经》(“诗”)</p><p class="ql-block">2. 讲授《尚书》等典籍(“书”)</p><p class="ql-block">3. 主持或参与礼仪活动(“执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说明孔子在文化传承和正式场合中,注重语言的规范性与权威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深层解读:孔子的意图是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语言统一与文化传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孔子使用雅言,确有推广标准语言以促进交流的意图。但更核心的是:雅言是传承经典的载体。《诗》《书》和礼制是周代文化的精髓,用雅言诵读讲授,能最大限度保持原貌,避免方言曲解。这与今天强调“普通话传承国学”的逻辑相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礼乐治国与仁爱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执礼”是关键提示:语言规范服务于礼乐实践。孔子并非单纯提倡“多读书就能脱口出雅言”,而是强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诗》培养言语得体(“不学诗,无以言”),</p><p class="ql-block">· 《书》传承政治智慧(“疏通知远,书教也”),</p><p class="ql-block">· “执礼”则要求将经典精神转化为行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终目的是通过语言和行为的统一,实现“礼乐治国,仁爱天下”的理想。雅言是工具,礼乐是实践,仁爱是核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结合孔子思想体系的整体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孔子曾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没有规范,传播就受限)。使用雅言是为了:打破地域隔阂:弟子来自各国,雅言保证教学统一;</p><p class="ql-block">强化文化认同:通过共同语言凝聚“天下”意识;</p><p class="ql-block">实践礼乐教化:语言与礼仪结合,内外兼修,培养君子人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对现代人的启示</p><p class="ql-block">这句话提示后人:</p><p class="ql-block">1. 重视经典学习:《诗》《书》是修养根基;</p><p class="ql-block">2. 言行一致:“执礼”要求将知识转化为行动;</p><p class="ql-block">3. 文化传承需要规范形式:无论是语言还是礼仪,都需要标准以保真延续。</p> <p class="ql-block">末学小孔读后总结</p><p class="ql-block">孔子“皆雅言也”的深层目的,不仅是推广标准语言,更是通过规范的语言和行为传承礼乐精神,最终实现仁政理想。它既是文化统一的方法,也是道德实践的途径。今日读之,尤感其超越时代的智慧:真正的“雅言”,应是承载道义、规范行为、传播仁爱的语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雅言为舟,礼乐为舵,仁爱为帆,方能在时代的洪流中,既溯回古典之渊深,又航向天下之大同。</p> <p class="ql-block">“末学小孔,孔子第七十五代后人,心怀敬仰,致力于传播儒学经典。</p><p class="ql-block">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之“一杯茶中的信仰!</p><p class="ql-block">借由品茗、读书,修心正,修念正!</p><p class="ql-block">记得关注点赞,送一束花哦,让我知道你看了,谢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