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邯郸,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其作为我国古代五大名都之一,为战国七雄之—赵国的都城长达158年之久,不仅在历史上占据着辉煌的一页,更是现如今人们探访古赵文化的不二之选。其中,丛台公园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邯郸的标志性景点之一。</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0日上午,我们再次来到邯郸,去探寻邯郸市的象征,也是邯郸市内唯一可以证明赵国都城这段历史最好的见证——武灵丛台。</p> <p class="ql-block"> 丛台公园位于邯郸市丛台区中华大街西侧,是邯郸市的地标性公园,以战国赵武灵王时期的武灵丛台为核心,见证赵国兴衰,承载丰富历史文化。 不夸张地说,丛台公园是古城邯郸最具文化内涵的地方。邯郸的历史几乎浓缩于园中。</p> <p class="ql-block">七贤祠</p><p class="ql-block"> 七贤祠是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七位贤人——韩厥、程婴、公孙杵臼、蔺相如、廉颇、李牧、赵奢而建。</p> <p class="ql-block">四贤</p><p class="ql-block"> “四贤”指的则是赵国历史上的四位杰出人物——廉颇、蔺相如、赵奢与李牧。</p> <p class="ql-block">三忠</p><p class="ql-block"> “三忠”分别是“赵氏孤儿”故事中的三位义士韩厥、程婴、公孙杵臼。</p> <p class="ql-block">邯郸碑林</p><p class="ql-block"> 七贤祠西面的碑林长廊,名为“邯郸碑林”,长廊内有历代书法家的碑刻数十方,艺术价值颇高。其中最著名的碑刻是中国最大的唐代墓志铭“何弘敬墓志铭”,铭石正面四面刻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辅以祥云纹,气势磅礴。这块墓志铭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堪称国之瑰宝。</p> <p class="ql-block"> 著名的“何泓敬墓志铭”,是我国最大的唐代墓志铭,国家一级文物。这件巨大的文物被一个大玻璃罩子罩住,显得格外珍贵。</p> <p class="ql-block">丛台湖</p><p class="ql-block"> 公园内的从台湖湖水清澈,湖面波光粼粼,亭台楼阁的倒影在水中显得格外古韵。</p> <p class="ql-block"> 走出七贤祠,隔着护城河,远远望见一座青砖包砌而成的三层城堡式建筑,它就是古赵丛台,是邯郸市内唯一一处可以触摸得到的赵国古建筑群,被誉为赵国都城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武灵丛台</p><p class="ql-block"> 丛台公园的中心是武灵丛台,这座始建于赵国时期的建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赵武灵王时期,这里曾是赵王检阅军队和观赏歌舞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武灵丛台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其名称源于《汉书》记载的“连聚非一”,因楼台众多而得名。历史上曾多次毁于天灾人祸,现存建筑主要为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重修,并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雌雄石狮</p><p class="ql-block"> 雌雄石狮,位于武灵丛台南门门外两侧,高2.27米,雄狮足踏绣球,雌狮爪抚幼狮。这两座石狮原立于邯郸县衙门前,衙门废弃后,石狮也失去作用,1966年运至丛台,1978年立于此处。</p> <p class="ql-block"> 滏流东渐,紫气西来石刻,嵌砌于武灵丛台南门内西城垣。著名的爱国军事家胡景翼所题。</p> <p class="ql-block">武灵旧馆</p><p class="ql-block"> 武灵旧馆,又名武灵馆,原名武灵宫,后称武灵馆,清末称财神庙,坐北朝南,面阔五间,砖木结构,是为纪念赵武灵王而建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回澜亭</p><p class="ql-block"> 回澜亭,位于武灵馆之前,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高桂滋所筑,建筑面积12平方米,高5米,全木结构,六柱圆顶。柱与柱之间连接木凳以供游人小憩、观景,中间布有汉白玉石桌,上刻棋盘,四周为石鼓圆凳,古趣盎然。</p> <p class="ql-block">据胜亭</p><p class="ql-block"> 据胜亭,高13米,为四角攒尖重檐,亭角微翘,内有方形正厅,内塑赵武灵王塑像,四周透花门窗,上复绿色琉璃瓦,古朴典雅。</p> <p class="ql-block">《丛台集序》碑,为中华民国11年(1922年)陆军第十五混成旅参谋长何遂撰,邑人王琴堂书。文中记述了丛台历史悠久,名之来源与位置,修建概况及丛台之景点。</p> <p class="ql-block"> 这座始建于战国的高台建筑群,曾以"天桥接汉若长虹,雪洞迷离如银海"的盛景,承载着赵国的歌舞升平与兵戈铁马。两千余年光阴剥蚀,当年的层台叠榭虽已化作烟尘,但现存的三层高台,仍昂然峙立于城市之中。</p> <p class="ql-block"> 站在丛台上俯瞰,公园美景尽收眼底,湖泊碧波荡漾,亭台错落有致,长廊曲径幽深,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赵武灵丛台遗址》碑,是明万历21年(1593年)立。碑阳镌有“赵武灵丛台遗址”七个楷书大字,上款为“直隶广平府邯郸县知县楚人邓云台”,下款为“万历癸巳岁孟秋之吉主薄永宁王所重同勒”。</p> <p class="ql-block"> 碑前的地面上镶嵌着一块圆形铜雕,它是“邯郸城市原点”标志,上面标明坐标为东经114°29′2″,北纬36°36′55″,海拔57.03米。由此可见,丛台公园在邯郸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邯郸成语典故“梅开二度”的故事就发生在邯郸丛台。为纪念“梅开二度”,丛台公园开辟了“二度梅园”。</p><p class="ql-block"> 在草地、树绿的环绕之中,一座白色的人物雕像夺人眼球,这就是历史故事“二度梅”的男主人公梅良玉、女主人公陈杏元。塑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表了二人脉脉含情、难舍难离、悲情动人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梅开二度”的成语故事源自唐代肃宗年间,邯郸城有一位名叫陈杏元的女子,她家有一株梅花树。一日,梅花突然凋谢,与此同时,一位被奸臣陷害的才子梅良玉来到她家中做书童。两人日久生情,最终相爱并准备成婚。然而,北国南侵,唐王派陈杏元去和番。在途中,陈杏元跳崖寻死时被王昭君的阴魂所救,最终与梅良玉重逢并成婚。这件事感动了陈家的梅花树,使其在梅良玉与陈杏元成婚之日再次开放,因此有了“梅开二度”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出生地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据《史记》第六卷《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于秦昭王48年正月生于邯郸,其父曾住在当时的赵国古都邯郸,见到大商人吕不韦的爱姬(史称“赵姬”),悦而取之,生始皇。</p> <p class="ql-block"> 史料记载,秦始皇出生在今丛台公园西南朱家巷一带。</p> <p class="ql-block"> 秦始皇在邯郸生活了八年。展馆里面有古代的推车,有石磨,有马棚,在这里想着他的童年一定不好过!</p> <p class="ql-block">大型浮雕“千古一帝”</p><p class="ql-block"> 展馆通过艺术浮雕、木版画等形式以画叙事,将邯郸赵文化以及秦始皇在邯郸的八年成长岁月,呈现给观众。</p> <p class="ql-block"> 这座生长在城市中心的公园,用台阁、祠庙、碑刻做针脚,将战国风云与当代烟火缝进同一幅生活长卷,让每个踏入其中的游人,都能在此触摸到历史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我们离开风景秀丽,历史文化底蕴浓厚的丛台公园,驱车返回徐州。为期11天的河北之旅圆满收官。感谢老大哥朱书记的精心策划、周密安排!感谢服务班子的周到服务!感谢各位团友的相互关照!感谢各位亲友的点赞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