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眺忠信村村委会(黑龙江.鸡东县.向阳镇)。 向阳镇东南一角。 向阳镇与红星村中间,五十年前没有的房屋与小路。 红星村西北角。 东进向阳镇的乡间土路,五十年前上学的路,不记得走过多少回。 向阳镇与红星村中间后建的粮食加工厂。 红星村口远眺向阳镇。 红星村南村口修路,沿村东水渠走向新建村的乡间小路。 红星村全景。 远眺东河村四组。 《重走求学路》<div>五十年前,懵懂少年。乡间小路,往返数百天。</div><div>酷暑当头,寒雪覆面。春夏秋冬,深感求知难。</div><div>山路水路,有直有弯。走出大山,才觉天地宽。</div><div>世事艰辛,往日如烟。绿野碧空,故乡水最甜!</div> 新建村西北角。 倒伏的稻田,预示着减产。农村很苦,农民很难。农业很危险。渴盼解决三农问题,确保伟业江山。<div> 远处是向阳水库西山。</div> 四周的杂草,围绕着新建村的空巢。 新建村的街道,萧条静悄悄。 稀稀落落的民房中,出现又一处空巢。 村中土路命名带富街,眼前是摇摇欲坠的土坯房。“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先富的人真的喜欢带后富吗?愿望很好,路很漫长。 新建村村路,正对着忠信村一组的西岭。 一代伟人曾经说过:“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但农村分田到户,土地条块分割,看来农业机械化之路还是有些远。 《故乡的小河》<div> 故乡的小河,蜿蜒曲折。几回回梦里,在我的心中流过。它滋润了田园山川,却从没有索取什么。<div> 儿时经常在河边嬉戏,留下童年的歌,留下童年的快乐。</div><div> 春日在小河边,和小伙伴们一起,看钻出黑土的青草嫩芽,看野花丛中野蜂跳舞,看野鸭飞落。</div><div> 夏日里,摸鱼捉虾掏泥鳅,我糊你一脸泥水,你在我背沾上黑泥一坨。河边烧过玉米毛豆,烤过龙虾蛤蟆。小河里学会了蛙泳狗刨,却也被小河水呛过。</div><div><div> 秋日上学路过,看着清澈的河水,静静的流淌。放学后,也常在河边坐坐。思绪随着河水流向远方,人生会走到那个角落? </div></div></div><div> 冬日的冰雪覆盖了小河,从冰面积雪上走过,留下个个脚窝。行行足迹从故乡开始,走向四方,人生分别吟唱自己的歌。</div> 这座水泥桥取代了五十年前的小木桥,那时候一遇河水暴涨,冲毁小木桥,上学的路就绕得很远很远。 家乡大规模架设风力发电机。 2500KW和3000KW风力发电机:风轮直径为90米,塔高为100米。建风力发电站,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值得发展。可在风力不大、几近平原的地方,大规模布局风力发电厂,毁坏了农田,致使农作物持续减产,损失谁但?后期产生的收益,又流向了那边? 斜阳下,未见草木深;青纱帐,拱卫新建村。 陆地 的风力发电机,容量很多都是2000KW的,在满发状态下,每小时发电2000度,每分钟转17圈,每小时转1020圈,每转一圈发电接近2度,按照每度电0.6元估算,风机每转一圈,收入是1.2元, 风电成本大概是收入的一半,1.2元的收入,有0.6元钱是利润。 一台2000KW的风力发电机,每年的利润在100万左右。由于风力发电机“量大”,一个风力发电公司每年的利润是相当可观的。据估算,按照目前的收入和成本,一个风力发电公司,大约需要10年的时间收回投资成本。<div> 5MW风机及以上,叶片长度范围为62-75米,2500KW和3000KW风力发电机:风轮直径为90米,塔高为100米。</div> 步行90分钟,始见忠信村。<div> 五十年过去,默诵游子吟。</div><div> 汗水湿后背,双目泪满襟。</div><div> 近乡情更怯,犹疑辨故人。</div> 家乡村头,路两旁栽种了花草和果树,假设了路灯。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近处砖房是吴占江家(张延俭家原址) 杜俊录后人住宅(王德才原址)。 杨德江后人住宅。 家乡初见空巢。 自来水机井房,村民享受免费用水福利。 村路两旁栽有很多的海棠果树和其他树种。 原生产大队部和带帽中小学校旧址,现在是粮食烘干厂及仓库。 村中主路命名为雨顺路。衷心祈愿家乡年年风调雨顺!亲人们幸福安康! 村子东边的南北乡路,尽头连接国防公路。高达百米的风力发电塔,矗立田野之间。 村头看东南,青纱帐一片。<div> 茫茫黑土地,尽为米粮川。</div> 此处是原生产队场院,图右为粮仓原址,现在是张萍家。 村子里后来增加的一条街道。 王福的家,原址建的新房。 图左吴占河家(尤金山家原址)。两座房子中间,是秋季收获时节才使用的乡间土路。这颗老榆树可以承接我童年的记忆。 王喜江大院(张家原址)。 李凤林(烧伤小三)家(姜国华家原址)。<div><br></div> 李柏林家(生产队原址)。 忠信村村委会办公楼。 黑龙江驰名商标“喜龙香瓜”大棚。现在栽种晚茬西瓜。 忠信村村委会门外,是忠信村二组。 远眺忠信村三组。村北公路上边是东山口。 忠信村三组,原小学复式班原址(两名教师,四个年级)。<div><br></div> 远眺忠信村五组(百度地图:富裕屯)。 这里有我的父辈五人, 老乡五人,同学一人,其余为我的学生和晚辈人。 忠信村六组(百度地图:郑家屯)。供销社原址,现在是李洪发家。 忠信村六组(百度地图:郑家屯)北村口,通往东河村。 大表嫂的表弟周振和,原生产大队拖拉机手。 忠信村四组(百度地图:河东屯)。 卢振和,小学同学卢伟影的父亲。 远眺中俄界山——老黑背山。 原国防公路向阳道班原址。 <p class="ql-block">黑龙江省鸡东县向阳镇忠信村,我的家乡。</p> 远眺忠信村一组。 同学老乡结缘,同聚松花江畔。<div> 白山黑水天注定,齐归铁道线。</div><div> 乡音乡情同在,南北万里关山。</div><div> 友谊何须鸿雁传,太平洋连线。</div><div> </div><div> 这张四十七年前的照片,1978年春,摄于吉林市南松花江大桥(三人同时求学吉林市)。我的右边是向阳高中同学周成久,现在定居海南;我的左边是我家相隔500米的同村老乡李祥,现在定居新西兰。</div> 《诉衷情.无题》<div> 五十年前别校园,从此难团圆。</div><div> 分赴天涯海角,梦断万重山。</div><div> 再聚首,鬓已秋,非少年。</div><div> 世事难料,情随人愿,把酒当年。</div><div> 2025.9.2.于鸡西</div> 华为手机摄影(华为Mate50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