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说事(615) 图片:作者/作者拍摄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长话短说。</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回忆青春往事,记录过往时光,细说生活故事,描述工作过程,不忘初心,让明天更美好。</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741)</i></b>吉林省《今天》杂志1992年5月号刊登了我创作的小小说《我没醉》,这篇作品深受编辑和读者的喜爱。记得当年,身为杂志编辑、后来升任总编的徐宝林老师评价说,作品中那些带着自嘲意味的酒后之言,生动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发人深省。其语言诙谐幽默,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读者读后,总会记起作品中那几句有趣的顺口溜,一旦重述,便会引得旁人捧腹大笑。</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742)</i></b>《今天》杂志1992年6月号刊载了我的作品《都市里的小阳台》。以小见大,市民眼中的阳台与社会发展、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特定时期,小小阳台竟成普通市民的奢望。筒子楼、“鸽子笼”般的住房,仅能让人有栖身之所,还有部分人未能体会居者有其屋的温暖。此时,阳台岂不似家庭的名片、市民了解外界的窗口与平台?这便是我下笔的逻辑。</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T44)</i></b>1992年4月上旬,我收到《芜湖日报》社文艺部《关于举办绩溪笔会的通知》。那时,单位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即便报社文艺部的活动,与新闻报道相比,同样能获单位领导支持:既彰显单位有“人才”,又体现对新闻媒体的支持。哪个单位领导不希望报上有名、广播有声,让上级领导留印象?</p><p class="ql-block">记得此次笔会,从绩溪启程,大家探讨副刊写稿方法与稿件类型后,便开启皖南两日游。我还记得,当年报社招聘记者时,文艺部主任力荐我,可我无心调入,便婉拒了报社领导。</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743)</i></b>芜湖百货站弋江百货批发部仅有五名职工,营业面积60平方米。1992年,该批发部5个月销售额达168万元,获毛利6万多元,上交纯利2.8万元,在竞争激烈的百货批发市场赢得众多客户青睐。</p><p class="ql-block">1992年6月16日的《芜湖日报》报道了我采写的消息《抓住客户手,紧跟市场走:百货站弋江批发部开拓经营见成效》,介绍了他们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744)</i></b>1992年6月8日出版的《职工生活》报上,我着力组稿并宣传了单位几件大事:</p><p class="ql-block">《投资三百万,建造不夜城——芜湖百货站娱乐中心抓紧筹建》。实际上,工程未完工,投资额多少是个未知数。</p><p class="ql-block">《我站获市府“先锋杯”奖》,此奖为1991年全市劳动竞赛单位奖。</p><p class="ql-block">《电扇早市——站家电二部电扇专业会侧记》,此次供货会在青阳县异地举办,吸引了江西省彭泽县百货公司及省内贵池、铜陵、桐城、泾县等地客户。三天内,近两百种规格的产品成交,金额达60多万元,呈现出电扇早市的喜人景象。</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745)</i></b>1992年3月号《安徽财贸工运》杂志,刊登了我创作的小小说《一夜未眠》。故事中的主人本想在厂里传达、实施上级布置的以“三铁”砸“三铁”的讲话,本以为会赢得满堂喝彩,结果却鸦雀无声,他百思不得其解,彻夜难眠。</p><p class="ql-block">天亮时分,他终于想明白了:对待自己的职工,号称当家作主的职工,用“铁心肠、铁手腕、铁面孔”去对待,那“三铁”是缺少温度的时髦词藻。于是,他决定利用厂里的广播,收回刚说过的话。</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746)</i></b>我参与编辑的1992年第3期《芜湖工运》杂志(双月刊),转载了本单位《职工生活》报上的消息《芜湖市民可望有一好去处——芜湖百货站娱乐中心抓紧筹建》。因这期杂志来稿精品较少,我不得不用了自己撰写的多篇文章。</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747)</i></b>《献给母亲》这首小诗,是本人填空式创作后经编辑刊发的。当时我编辑这期杂志时缺稿,便临时凑了几句。一同负责编辑的朱唯杰觉得“可行”,这首诗便这样滥竽充数地登上了杂志。这期《芜湖工运》是1992年第3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748)</i></b>我以“晨雨”为笔名创作的小小说《等找电话》,发表在由我参与编辑的1992年第3期《芜湖工运》杂志(双月刊)上。那些看似闺蜜的老同学,见面总要寒暄一番。在电话尚未普及的时代,她们会得意地告诉对方,自家老公混得不错,公费装了电话,于是便有了口头禅:“等我电话”。当某日电话费不再由单位报销,改为自理时,谁都舍不得先拿起话筒,毕竟那得自己掏腰包。这种泡电话聊天的场景,一去不复返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749)</i></b>我的作品《女人·短裙·夏日街市》,将三个看似毫不相干的内容巧妙融合,笔尖落于纸面,便绘就一道温馨且养眼的风景。该作品刊登于1992年第3期《芜湖工运》双月刊之上。</p><p class="ql-block">常言道,女人是夏天永恒的主题。一到夏日,街头便飘起各色绚丽的裙子,似五彩云霞,装点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夏日生活丰富多彩、绮丽多姿,女人对街市的眷恋与追求,丝毫不亚于对情人的深情与向往。毕竟,多彩的街市与女人,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存在。只是如今,电商的迅猛冲击,让曾经热闹的街市略显孤单寂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750)</i></b>《我笑着面对世界·外一首》这两首小诗,抒发了作者周恭玥对生活的热爱。她坚信,无论历经寒冬、坎坷,春天总会到来;即便是一朵枯萎的花,也能在爱抚中重绽,何其浪漫!作者是我文学院结识的朋友,也是昆山市某合资公司管理者。于是,我将她的小诗刊登在 由我编辑的1992 年第 3 期《芜湖工运》(双月刊)上,与读者共赏。</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说事T 45)</i></b>这是1992年6月下旬《安徽工人报》政文部陈平主任给我发的“社会经济文化热点问题报道组稿会”请柬。那些年,我为《安徽工人报》写了不少社会问题大特写,报社首开整版刊登一篇文章的先例,深受读者喜爱。陈平主任科班出身,不仅业务能力强,书法也很了得。多年后,他走上报社领导岗位,后又从政,历任市委组织部长、省广电总台领导,的确是人才。</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751)</i></b>1992年6月28日出版的《职工生活》报,我组织撰写了一批有分量的稿件。胡之坤《在全站中层以上干部会议上讲话》,分析了全站1-5月销售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6.8%,其中百货、文化类下降20%以上的严峻形势。</p><p class="ql-block">我结合这次会议情况,发现调拨业务下滑,但地处长街小商品市场的几个批发部生意依旧红火。于是,我在报纸上开辟了“长街行”专栏,成立报道组,展开系列报道。</p><p class="ql-block">“长街”,是芜湖人都熟悉的地名,那里堪称芜湖的“汉正街”。“长街”,对于百货站来说,一般又泛指地处长街的我站几个批发部(经营部)。</p><p class="ql-block">长街,是芜湖商品的集散地,“长街”是商品经营的“晴雨表”。</p><p class="ql-block">首期走访报道刊发的文章有《今年年初,站与各业务部门签订了经营承包责任书,如何顺利完成部门经济目标?如何调动广大职工的经营积极性?如何在国营批发经营愈发艰难的形势下再创佳绩?站第一百货批发部的做法是——实现三个面向 突出三个重点 搞活批发经营》《奋起的“二批”与“二批”人》,详细介绍了他们“放下身架,参与市场竞争,认真做好服务”的经验,效果良好。</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752)</i></b>1992年6月28日,《芜湖日报·星期刊》刊登了我的作品《女人·短裙·街市》。当时读者反映,《芜湖日报·星期刊》让人耳目一新,社会问题大特写、多维人生专版上的文章可读性极强。每逢星期天一早,街上报刊亭总会排起长队,人们争购当天的“星期刊”。</p><p class="ql-block">我既是“星期刊”的忠实读者,也是热心作者。最先在“星期刊”一版求索篇发大特写通讯员的,恐怕非胆大的我莫属。揭露社会问题与现象,需要极大勇气。</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753)</i></b>1992年7月13—14日,芜湖百货站四届四次职工代表大会在中华饭店盛大举行。市商业局副局长李福绵,站党、政、工负责人胡之坤、汪传才、魏玉杰、黄荣国、徐俊富、赵荣富、花福敏,以及联合总库主任宋善超等92名正式代表和11名列席代表齐聚一堂,共襄盛会。</p><p class="ql-block">本次大会议程丰富且紧凑:首先,听取并审议上半年经理工作报告,全面了解企业运营状况;接着,听取并审议企业工资调整方案,为职工权益谋篇布局;随后,站党委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后续工作指明方向;再之后,听取上半年工会工作及工会财务工作报告,明晰工会工作进展与资金使用情况;最后,市商业局领导作指示,为大会画上圆满句号。</p><p class="ql-block">大会由我——工会副主席孙震主持。</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754)</i></b>《安徽青年报》编辑称,《女人·短裙·夏日街市》温馨浪漫,颇具人生哲理。虽《芜湖日报》已刊登,地方报纸先发并不影响省级报纸(全省发行)采用。编排时还配了摄影图片,美观大方,且置于三版头条,足见编辑重视。</p><p class="ql-block">这篇作品刊登在1992年7月14日出版的《安徽青年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755)</i></b>1992年7月《芜湖职工文化》报刊载了我以“晨雨”为笔名创作的小小说《一夜未眠》。但报纸编辑未认真校对,开头第一句便出现错字。该报编辑仅一人,估计是忙中出错。</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756)</i></b>1992年7月28日《职工生活报》,我重点推送了我站四届四次职代会系列报道。会议由时任工会副主席的我主持。</p><p class="ql-block">职代会期间,代表们畅所欲言、献计献策,提出诸多建议。市商业局领导最后发言,要求全体职工尤其是业务人员务实创新,主动争夺市场、占据市场,发挥职工积极性,建设发展好企业。</p><p class="ql-block">时任总经理在职代会上提出,要利用政策负债搞建设、经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强调抓住借贷建设机遇和新增利税还贷政策,积极争取项目,快上速建、早日见效。目前,我们已争取到两个新项目:一是在和平大戏院南侧新建1.2万平方米的南方贸易大厦,预计投资1800 - 2000万元;二是在汽车、火车站广场建9000平方米现代化开放式小商品市场,预计投资1500万元。还有两个改建项目:一是参与联合库改造“吉和市场”,预计投资60万元;二是娱乐城总投资350万元,要确保12月初投入运营,庆祝建站40周年。对确定项目,要坚定不移推进,集中人力分工负责、狠抓落实,尤其要落实大厦和小商品市场资金。此外,要敢于引进外资和内资,发展股份制企业,看准时机创办工业实体,开展短平快项目、边贸外贸及其他经营。干部职工要掌握新经商方式,涉足二、三产业其他行当,学会开放式市场、“皮包”及零售经营,实现人才和企业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然而,老总操盘的上述大项目,因各种原因均未落实,只有建好的娱乐城,最后也是靠出租维持,一代“弄潮儿”折戟沉沙。</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g1f2stm" target="_blank">岁月如歌(48)</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