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清丽 百年风华,不忘初心,开元慈儿院是宗教界、华侨界、地方士人、社会贤达共同创办的慈善性质的亦教亦养的初等教育机构,从1925年走来,泉州开元慈儿院数易校名,几迁校址,难能可贵的是,开元慈儿院董事会仍正常运作! 2025年,开元慈儿院(现校名为鲤城区智学校)迎来建校100周年华诞。值此盛典之际,开元慈儿院董事会发布百年纪念杯。第一次发布的两个纪念杯都为正八角形,灵感来自八角五层仿木结构的开元寺东西塔。开元慈儿院被称为“西塔下的学校”,1925年至2003年校址在现在的泉州开元寺,东至桑莲古迹,西至新华路,南到麒麟壁,北至开元寺水陆寺后面的围墙。 纪念杯的材质为德化白瓷。选用德化白瓷,有三个原因,一是德化白瓷釉色纯净温润,如爱心人士高洁的品质;二是德化白瓷为泉州市德化县特产,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三是1939年,从马来西亚回乡的叶乃矧感受到家乡民众的抗战热情,目睹了难童生活的艰辛,加之受到泉州开元慈儿院的启发,在德化县龙浔镇宝美村程田寺创办“德化凤林慈儿院”,抗日战争期间收养了大量抗日军属子弟、阵亡将士遗孤和沦陷区孤贫儿童,并授以初等教育,被誉为“难童的乐园”。 第一个杯子上印有“桃莲应瑞”的题字,字体颜色为黑色。上款为“民国十三年”,下款为 “圆瑛”,落款的字体颜色都为红色。关于“桃莲应瑞”的典故,我董事会找到两处记载:一是圆瑛法师民国十六年八月上浣自撰的《泉州开元寺志•重刻序》记载:“谨启者:泉州之有大开元寺,系自唐垂拱二年,我四安祖舍园以建筑桑连法界古刹道场。甘露降于戒壇,紫云凝于佛殿,双塔凌空并耸,几如文笔峰高,泉郡之文风系焉。无如年久剥落,甲子之歲,爰有转道和尚、圆瑛法师、转物当家发愿重修,携带开办费数万元,并就寺内创办开元慈兒院,教养孤苦儿童,实行慈悲佛化。入寺三日,桃开红莲以应瑞兆,而与桑莲后先辉映。迄今开募一载,成绩卓著,而于社会、国家均有裨益,实非厌世小乘僧所可同日语也兹。”从相关文字记载中,可以知道,1924年农历九月,转道和尚、圆瑛法师、转物当家发愿重修开元寺、创办开元慈儿院时,开元寺出现“桃开红莲”的瑞兆。我董事会认为,“桃莲应瑞”是开元慈儿院的起源,故在纪念杯上刻上圆瑛法师题写的这四个字。 第二个杯子上印有“婆心法乳”的题字,上款为“开元慈儿院圆瑛大法师”,下款为 “萨镇冰”,落款的字体颜色均为黑色。萨镇冰亲历甲午海战的屈辱,见证武昌起义的壮烈,在天安门城楼亲眼目睹五星红旗升起,用一生诠释了“国疆昔小而今大,民治虽分终必联”的赤子情怀。1925年,转道和尚、圆瑛法师、转物当家创办泉州慈儿院,时任福建省省长的萨镇冰授予圆瑛大法师“婆心法乳”的牌匾予以表彰。“婆心”的核心含义为“仁慈之心”,“法乳”指佛法如乳汁哺育众生,“婆心法乳”的意思是佛教以仁慈之心办学,佛法如乳汁哺育孤儿、难童,汇聚民间之力办慈儿院是件功德无量的事。 两个纪念杯的杯底均有开元慈儿院董事会的红色印章。历经百年,开元慈儿院董事会仍正常运作!中国的传统慈善,在泉州这座古老的城市静静地延续着……<div> 两个纪念杯的杯身上都有“开元慈儿院”的二维码,只要扫码就能阅读到开元慈儿院的简介。</div> 接下来,开元慈儿院董事会将丰富纪念杯的题材,目前考虑的有黄元秀(辛亥革命元老)为泉州开元慈儿院董事黄曼士(新加坡著名收藏家)所书的“乐善好施”(注:该书法作品已被中华慈善博物馆收藏);弘一法师写给开元慈儿院代院长叶青眼的“勇猛精进”;开元儿童教养院学生赠送给叶青眼代院长的“教养恩深”;丰子恺写给伍泽旭院长的“慈良清直”;1964年12月晋江地区行政公署赠给开元儿童教养院董事会惠存的“乐育英才”……<br> 开元慈儿院董事会还设想复1941年前开元慈儿院出品的“月团新碾”茶壶、“食和•宁静”茶壶,还有各种花瓶、瓷碟。2019年10月27日,《泉州晚报》在《「震撼」你应该没有见过的泉州开元寺老照片》中刊登了一张“1927年的开元寺门口”的老照片,寺庙围墙上挂着的条幅清晰地写着“开元慈儿院磁会展”。开元慈儿院的多数学生参加全日制学习,部分无家可归及生活无依的苦孤儿参加技术班学习。技术班曾办过缝纫、瓷绘、裱褙、竹藤、木工、园艺等科,而“月团新碾”壶等作品就是叶青眼代院长主持开元慈儿院阶段的学生瓷绘作品。<br> 百年初心,继往开来,开元慈儿院(鲤城区开智学校)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传递着爱的温暖,如同那一套多个的纪念杯,在时间静默、岁月无声、心自澄明中演绎着心若菩提、慈悲为怀、大爱无疆的百年故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