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治钢应邀参加人民的胜利——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全国教师书法作品展人大开幕

书画艺术

9月6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与(全国)教育书画协会联合主办的“人民的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教师书法作品展”,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关村校区博物馆前广场隆重启幕。本次展览以书法艺术为纽带,串联起跨越八秩的民族记忆,用笔墨语言诠释伟大抗战精神,为广大师生及社会各界呈现了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的红色文化盛宴。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国务委员陈至立,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全国)教育书画协会原会长张保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原副部长级专职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驻会副会长管培俊,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士澍,(全国)教育书画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杨鸿,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灵山,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黄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游森,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成梁,教育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原党委书记、主任陈希原,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韩筠,(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顾问王曙章,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原党委书记程天权、党委副书记郑水泉、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融合创新中心主任周斌,上海悬纸书法研究院院长、穆治钢,以及(全国)教育书画协会代表、全国各地参展教师代表、师生校友及媒体代表齐聚现场,共赴这场镌刻民族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的艺术盛典。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主持。 张东刚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书法展以“人民的胜利”为主题,既是以笔墨重温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民族史诗,更是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具体实践。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人大前身陕北公学诞生于抗日烽火,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与民族人民共命运,积淀了鲜明的红色基因与深厚的艺术教育传统。学校将持续发挥文化艺术“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作用,牢记政治嘱托,讲好党的故事、人大的故事,推动伟大抗战精神与光荣陕公精神在校园、课堂与师生心中扎根,成为全校踔厉奋发的信仰之源、力量之泉。<br> <br>刘利在致辞中回顾,八十年前,中国人民以浴血奋战赢得抗战伟大胜利,教育界师生与全国人民同仇敌忾,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中国人民大学前身陕北公学等院校在烽火中孕育成长,为民族解放与国家建设培育了大批栋梁之才。此次展览主题与人大“人民”二字交相辉映,彰显了“人民教育为人民”的根本宗旨。通过书法艺术重温历史,旨在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以“培根铸魂”之责,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br> <br>随后,张保庆宣布“人民的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教师书法作品展”正式开幕,现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br> 林尚立在主持时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人民的胜利,永载中华民族与人类史册。人大自诞生之日起,便始终与党和国家、民族人民并肩奋斗。此次联合主办书法展,正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书法艺术为载体,铭记血火历史、缅怀先烈伟绩、弘扬抗战精神,凝聚新时代奋进力量。期待展览成为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大课,激励教育工作者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div><br><div>在领导与嘉宾参观展览环节,上海悬纸书法研究院院长、著名书法家穆治钢的参展作品成为现场焦点。陈至立、张保庆等领导驻足作品前,细品笔墨间的气韵风骨,对其精湛书法造诣给予高度评价。据悉,穆治钢的书法艺术与教育成果早获业界认可,时任国家总督学(正部级)柳斌曾为其题赠“杏坛夜雨,槐市春风”,并在题款中盛赞其为“教小学生的大教育家穆治钢老师”。2002年底,经柳斌引荐,穆治钢与时任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相识;时隔二十余载,穆治钢在现场提及这段往事时,陈至立表示仍有清晰印象,现场氛围倍感亲切。随后,穆治钢以金墨悬纸创作“金墨九体九福”作品,赠与陈至立、张保庆两位老领导。他下笔有神、笔走龙蛇,尽显实力派书法大家的深厚功底,赢得满堂赞誉,为展览增添了生动的艺术互动色彩。<br></div></div> 本次展览以“铭记”为起点、“奋进”为归旨,汇集近300幅教育界书法精品——既有享誉业界的著名书法家力作,也有高校书法专业教师与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匠心创作,字里行间饱含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展览特别展出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2012年在任期间,于周斌指导下书写的首幅书法作品《和平》,以中外文化交融视角诠释“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真谛,彰显中国与世界人民共促和平、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br><br>据悉,展览将持续至9月19日,期间面向社会开放。观众可前往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在笔墨交响中重温民族史诗,从书法艺术中汲取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磅礴力量,在铭记历史中砥砺奋进。<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