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千古诗魂白帝城

广德禅师54354176

<p class="ql-block">  尽情地欣赏了神女溪的神韵,回到美维凯悦号游轮午餐后启航进入瞿塘峡,此刻艳阳高照、蓝天白云、绿水清波,美艳的峡谷风光吸引着游客纷纷涌向甲板,争先恐后地想把这难得一见的美景装进相机里。</p> <p class="ql-block">  1995年因工作由重庆去宜昌,径游三峡后写成《三峡记忆》的长篇游记。瞿塘峡是三峡中最雄伟险峻的第一峡,是长江三峡之首,两岸如削,崖壁高耸,自古就有“险莫如剑阁,雄莫若夔门”之誉。原本在悬崖绝壁中汹涌奔流击石横空的江水,刘禹锡曾以“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来比喻瞿塘峡的艰险和波涛。如今变得平静温婉而碧绿如玉。船行在这样的奇峰碧水间,如诗如画的山景,如形入神的石峰,宛如一幅幅画卷在眼前流淌,间隔二十多年再次游览瞿塘峡,在秋风暖阳中,一江碧水清澈得是乎能看见江里的游鱼;微风轻拂,碧水清波的长江真像一条无暇的翡翠玉带,缠绕在群山之间。有“蜀山老猿”之称的清代诗人画家张问陶曾驾一叶小舟游览瞿塘峡,即兴吟诗赞叹两岸山峦的雄奇与秀美:“峡雨濛濛竟日闲,扁舟真落画图间。便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p> <p class="ql-block">  游船从夔门出三峡,江北是高耸入云的赤甲山,江南是巍然屹立白盐山,两山绝壁相峙,气势雄伟。赤甲山因地层中氧化铁随水溶液渗出,沉积在岩层表面呈红色,故名赤甲山;白盐山主要含钙质,岩石颜色似白盐而得名。两山隔江相望,一个红装,一个素裹,真不愧是闻名世界的伟大奇观。</p> <p class="ql-block">  西出夔门,大宁河在此汇入长江,水面赫然开朗,原奉节县城被浩瀚的江水淹没,新县城的高楼鳞次栉比地分布在半山台地上。游船停靠在奉节码头,奉节古城被水淹没后,把巍峨的城楼依斗门搬迁到码头上临江而立,“依斗门”三字出自杜甫的诗句:“夔门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乘车前往白帝城,一座巨大的四亭牌坊立于公路之上,横额上书“白帝城·瞿塘峡”六个大字,右联为“西控巴渝收万壑”,左联“东连荆楚压群山”,好大的气魄啊! 此联出自于清代左副都尉史傅作辑写的《白帝城》诗。</p> <p class="ql-block">  白帝城位于夔门外的江心岛上,是一组汉代庙宇建筑群,雄踞三峡西口的夔门。利用夔门险要的山形水势营造城池,依山傍水,凭高控深,白帝城原名子阳城,公孙述在此称白帝而改为白帝城。走过连接白帝城与长江北岸的风雨廊桥,随着人流爬过一段石梯,我站在白帝城门口,心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二十多年前在游船上远远地望着白帝城而不能登临一睹它的神韵,留下的遗憾一直在心头萦绕着,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白帝城山门是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砖砌牌楼式石拱门洞,门楣上为郭沫若手书“白帝城”三字牌匾,门柱联:“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遇百牢关”。出自唐代杜甫的《夔州歌十绝句》,意为白帝城雄踞瞿塘天险,有高屋建瓴之势,为历代军事重镇。</p> <p class="ql-block">  走过一段红墙幽径来到白帝庙前,色彩鲜明的石砌牌坊门楼上,“白帝庙”三个隶书体字出自当代著名书法家刘孟伉之手。门联:“万国衣冠拜冕旒(liú),僭号称尊,岂容公孙跃马;三分割据纡筹筞(ce),托孤寄命,赖有诸葛卧龙”。是四川眉山人黄元藻撰写,不难看出楹联的作者褒贬分明之用心:上联意为公孙述乘乱据蜀,僭越尊称白帝,始建白帝城;下联写刘备在夷陵之战中伐吴兵败,在白帝城附近的永安宫托孤刘禅于诸葛亮。然而白帝城之于公孙述与刘备的孰是孰非,不便妄自揣摩。白帝庙内明良殿居中,前殿托孤堂以大型彩塑再现刘备白帝城托孤时庄严肃穆悲壮的历史情景。</p> <p class="ql-block">  东西两四合院分列两侧,东院有东碑林。白帝城不仅以自然景观奇特雄险闻名天下,而且还以深厚的历史文化蜚声海外。东碑林里存有从隋代以来的碑刻,大都是历代文人墨客游览白帝山川或在夔州做官的名人留下的墨迹,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白帝城及夔州的历史人文情况,描绘了长江三峡和白帝城的独特风光,其中的《竹叶碑》和《凤凰碑》属于少有的珍品值得详读,《竹叶碑》刻远看是三枝翠竹,其实是刻的“不谢东篁意,丹青独自名,莫嫌孤叶淡,经久不凋零”的五言诗。这种独特的艺术构思在世上的确不多见,它以优美生动的艺术形式,赞扬三国时刘关张三兄弟对蜀国做出的贡献;《凤凰碑》又叫《三王碑》,碑中间刻的是“鸟中之王”凤凰,下边是“花中之王”牡丹,上边是“树中之王”梧桐。凤凰气度高雅,牡丹雍容华贵,梧桐高洁挺拔,当属工笔画中的艺术珍品,《凤凰碑》旁有一幅书法苍劲有力碑刻对联:“巫山峡锁全川水,白帝城排八阵图”,传说是行武出生的武夫鲍超手书。</p> <p class="ql-block">  从侧廊进入西院,这里有武侯祠、西碑林、观星亭等明清建筑和西式小白楼,白帝城的武侯祠与成都的武侯祠不是一个轮级的规模,庙内主建筑为明良殿,供奉有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塑像,廊柱上的对联:“明君的良臣引四海英雄竞归西蜀;故垒留遗恨看千秋成败都付东流”。蜀汉刘皇叔等一代英雄上演的那段悲壮历史让人唏嘘不已。奇怪的是白帝庙原为纪念公孙述而建,但明良殿里却没有白帝了。左右侧殿分别是文臣厅和武臣厅,祠前有观星亭。西碑林陈列了很多碑刻,《隋代金轮寺舍利塔下铭碑》是全国仅存不多的隋舍利宝塔碑铭,是隋文帝崇尚倡导佛教的直接见证;《元代加号大成殿碑记》年代久远,碑面剥蚀较重,已看不清字迹了。</p> <p class="ql-block">  观星亭底座为六边形,有6角12柱,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造型别致,亭内古钟高悬、石桌石凳,看上去气象高古,傲岸不凡。亭柱上悬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句。相传诸葛亮和李自成,都曾于此楼观测星象,占卜未来。只是他们俩都抱憾而终。这座观星楼是否在当年对他们起过作用,也是令人困惑了。西院的西式小白楼是原国民党陆军上将起义后被毛泽东称为“老军事家”的张钫所建,后由豫军司令李魁元维修的三层别墅,因其外墙涂刷为白色,人们称之为白楼。楼内陈列有一些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登上小白楼,可以俯瞰整个白帝城景区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白帝庙红墙外的竹枝园是白帝城的书法、绘画,园林建筑文化长廊,因碑刻的诗作大部分是竹枝词,故名“竹枝园”。竹枝词本是巴渝一带民间歌舞,经刘禹锡等文人的传颂改进,逐渐由纯民歌形式的歌谣转为文人创作的典雅诗体。继白居易刘禹锡之后,效者蜂起,佳作叠出,《竹枝词》便风及五洲,成为洋洋文学大观。竹枝园长廊上镶嵌了很多竹枝词书画石碑,来自全国老中青各种流派、各种书体的书画名家,被誉为“三峡第一碑林”。竹枝园里第一横刻石碑《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倡导“大味至淡、大道至简”,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由现代版画家李桦撰写晚清诗人易顺鼎游三峡作的竹枝词“峡山遮月月难来,溪女踏歌歌莫哀。郎似西陵峡中月,一生相见不多回。”读起来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竹枝园真是白帝城一处清幽所在,园內的亭台廊榭,曲池石桥,竹影婆娑,古榕浓荫,极富诗情画意。以碑刻的形式,展示了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陆游等历代著名诗人名篇佳作,故白帝城也素有“诗城”之称。</p> <p class="ql-block">  出竹枝园东门,便是观景台,是远望夔门的极佳位置。夔门,雄踞瞿塘峡西首,是长江三峡中最窄、距离最短的峡谷,窄如走廊。赤甲山雄踞江北,白盐山耸立江南,两山隔江对峙,绝壁如削,天开一线,峡张一门,故得名。</p><p class="ql-block"> 在白帝城不但可以欣赏明清古建筑的精绝,而公孙述称帝,刘备托孤,赋予已有将近二千年的白帝城雄厚的历史积淀也值得去探寻。白帝城悠久的历史和独特自然景观,引无数文人骚客在此感怀吟咏,“天下诗人皆入蜀,行到三峡必有诗。”悠久的诗词文化和传世的诗作,让奉节“成为千名诗人齐俯首,万首诗篇铸不朽”的诗城。在这里品读三峡的绝妙诗章,已成为三峡旅游最独特的享受。</p><p class="ql-block">(HUAWEI meta40拍,原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