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儿时的皮</p><p class="ql-block"> 回忆儿时自己和发小们的皮,感觉真有点不可思议。不过那是特殊年代特殊环境特殊方式的皮,鉴于这种在我们身上已经一去不复返的皮和将来的儿童不大可能复制延续的这种皮,现在似乎有必要作一记录,以留存纪念。</p><p class="ql-block"> 记忆里,村上数十个发小不存在大人那样的赖皮和泼皮,多为伢伲家(男孩们)的闷皮、痴皮、顽皮、异叉六叉(恶作剧)的皮和脱天楼梯(不着边际)的皮等等。大人们说的一点也不错:那真是“皮到则拆天”“上天差杠梯。”父母斥之为“一日到夜呒息时,瞎皮,死皮。”人们还专门为皮的小孩冠以“细猢狲” “猢狲精” “溜树猢狲” “皮煞精”等名号。</p><p class="ql-block"> 闷皮,俗称闷头皮,也叫默痴默咯的皮,多指独自悄无声息的皮(玩)。常见不走好路,偏往高低不平或有水凼的路上跑,或有路不走偏走田肚(渡),或持棍棒边走边抽打身边的庄稼和物体、或边走边踢脚前的石子,以损坏庄稼和物体为快乐,也因石子击伤他人而惊恐。</p><p class="ql-block"> 痴皮。放学后,假日里,发小们利用樵青草的时间(青草喂羊猪兔等),在红花(紫云英)田、板干田、干河泥塘等处进行“丢屎缸”(俗称“牛屄塘”)、劈(也说吃或砍)镰刀柄,以青草为“赌资”作输赢。“丢屎缸”是在地上挖一个凼凼(坑),几个同伴各抓一把自己篮里的青草放进去,然后在一定的距离内用砖块投向凼凼,看谁的眼力好,投得准,谁投进凼凼谁就赢,便可拿走凼凼里所有的草。劈镰刀柄是小伙伴们用各自锋快(利)的镰刀用力劈向一定距离内他人的镰刀柄,劈到即赢,劈砸则输。一根镰刀柄经不起劈几下便遍体鳞伤或即报废。因此,不管是“丢屎缸”还是“劈镰刀柄”,不仅耽误了樵草,而且也使路旁河边的杨柳枝杆遭了殃。为了回家不让父母发现后挨骂责罚,有的则樵队里的红花草垫篮底,有的用青草覆盖篮中间架空的树枝,有的用泥块石头压草篮的重量,有的砍了树杆换上镰刀柄回家。</p><p class="ql-block"> 秋收时节的稻场头上,身为“红小兵”的发小们,勇做集体粮食的守护者,替换大人夜间看场,在稻堆旁用稻草搭窠,不分男女,自由组合,以窠为房,以草当床,兴奋不已,彻夜难眠。一窠不够搭两窠,两窠不够搭三窠。记得当时有人对大点的男发小开玩笑,说他们要求按个头大归大小归小分窠。</p><p class="ql-block"> 顽皮。我们村上的河北有三个生产队,从东到西两三百米长,以几条巷弄分段。到了晚上,发小们以中间巷弄为界,东面为东头人,西面为西头人,做“捉特务”游戏(我住河北西头)。东头人捉到西头人,则西头人开展营救。西头人捉到东头人,则东头人组织救援。有时暗捕暗摸彻吱默声的偷袭,有时陷入混战口号震天的“嘶杀”。皮到后来抛荡灰,扔石子,打水铳,甚至抽粪缸里的清水粪对射。经常是皮到老晚,家里大人喊才休战,皮到浑身是汗。夏天过后难得洗浴换衣,大家身上的汗酸臭都是一个味,谁也不觉得,谁也不嫌谁。</p><p class="ql-block"> 异叉陆叉(恶作剧)的皮。时有听说谁谁谁用篾丝(竹签)插入成熟的梨瓜里,让吃瓜人不小心扎伤嘴。还听说谁谁谁在饭(南)瓜上抠一个洞,然后屙堆屎在里面再盖上;谁谁谁把人家的尿瓶(夜壶)沉到粪缸底里;谁谁谁把人家晾晒的马桶底里钻一个洞;谁谁谁把抓到的水蛇放进人家的马桶里;谁谁谁把割倒的稻把盖在狗屎上,使荷稻的人一抓一个准;谁谁谁学着抗战电影“埋地雷”“挖陷阱”,在要道上刨一个凼凼(坑),里面放上水或烂泥,架上树枝,敷上青草和泥土,使路人踩踏摔倒……</p><p class="ql-block"> 脱天楼梯(不着边际)的皮。在河里沿着水泥桥桩往上爬,再从几米高的桥边沿或栏杆上伏(竖)着往下跳,擦伤或摔红肚皮不说,不会游泳的某丫头还闭着眼睛沿着没有栏杆一侧的桥边走,掉进河里挣扎着求生,幸亏被人发现救起而逃过一劫。更有甚者,传说有几个发小用绳索套在脖子上尝试上吊的感受。 </p><p class="ql-block"> 农村里小孩的顽皮,真是胆大妄为,敢于冒险,探幽索胜,无奇不有。幸仅为取乐,别无恶意,也无产生严重后果。时代变迁了,环境改善了,孩子们皮的方式也大不相同了。可以相信,我们儿时那样的皮大多不会再出现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撰于2025年9月8日</p> <p class="ql-block">以下图片取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