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夏天的余热还未散尽,秋天的信纸已经展开。在这个收获与播种并存的季节,我们来到夫子庙大成殿来祭拜孔子,并播种下新学年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南京夫子庙,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所在,人文荟萃,天下文枢。穿过灵柩门,便见一座巍峨殿宇立于秦淮河畔,朱甍碧瓦,飞檐翘角,这便是闻名依旧的夫子庙大成殿。我随着老师的引领缓缓前行,仰望着“大成殿”三字金匾,不觉肃然起敬。跨过门槛,顿时与外界的市声喧嚣形成鲜明对比,殿内一片肃穆宁静。殿内最引人注目的是悬挂着一幅中国最大的孔子画像,高6.5米,宽3.15米。画像前两侧还供奉着孔子牌位及其四大弟子(颜回、曾参、孔伋、孟轲)的汉白玉雕像。殿内四壁前的一幅幅图画诉说着孔子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孔子出生于鲁国,从小家境贫寒,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而孔子的母亲因为不是正妻而遭到家里的排挤。孔母颜徵在无奈之下,只能带着孔子回了自己的娘家,她的父亲看到女儿和外孙归来也十分欢迎。孔母颜徵在对孔子教导有加,让其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六艺”,长大后以博学闻名。后人因孔母的伟大而尊称她为颜母,回归其姓氏。</p><p class="ql-block"> 孔子也是第一个打破“学在官府”的传统,创立私学,招收了不同出生的学生。相传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其中以孔门十哲为首。其中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闵子骞。闵子骞幼年丧母,父亲再娶妻后,又生了两个儿子。可是继母偏心自己的亲生儿子而虐待闵子骞。冬天到了,继母给自己的亲生儿子用厚厚的棉花做冬衣,而闵子骞的棉衣里却塞的不是棉花,而是没有保暖功能的棉花。从外表看,衣服都是一样的厚实,但闵子骞的“棉衣”却根本挡不住寒风刺骨,被冻的瑟瑟发抖。一天,父亲外出,让闵子骞驾车。闵子骞因为冻的浑身发抖而无法牵好栓马的缰绳导致翻车。父亲以为他偷懒而生气地鞭打,鞭子抽破了棉衣,里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此时才明白了一切,又惊又怒,心如刀割,当即返回家后休妻。而此时,年幼的闵子骞非但没有怨恨,反而跪下哀求父亲:“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亲被儿子的孝心所打动,最终放弃休妻念头。继母得之后,羞愧万分,从此痛改前非,将闵子骞视如己出。闵子骞的“芦衣顺母”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他的孝顺,更感受到了他以德报怨的宽容和无私,他在收到不公待遇后,首先想到的还是家庭的完整和弟弟们的幸福,而非一己私利。从此闵子骞也以“孝”名闻天下,孔子也曾称赞他:“孝哉闵子骞!人不同于其父母昆弟之言。”</p><p class="ql-block"> 孔子一生环抱理想而屡经挫折,却始终坚守道义与求知精神。他的人格与思想,通过一部部经典著作为后人照亮前行的道路。我们正值开学季聆听孔子的故事,也要为新学期开启美好的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