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滚滚长江东逝水,不尽兴汉诸葛愁。 <span style="font-size:18px;">多次</span>读过《三国演义》的人,是否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觉?正如开篇词所说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我不仿先来个抛砖引玉?</p><p class="ql-block"> 东汉末年,镇守荆州的关羽,字云长。水淹七军之后,傲视天下英雄,更是小了看“士别三日”的东吴吕蒙<span style="font-size:18px;">吕</span>子明,他一招白衣渡江,从而关二爷败走麦城,身首异处。</p><p class="ql-block"> 公元220年冬,刘备怪罪养子刘封见死不救。赐死刘封以全桃园结义的誓言。刘封临死前,与刘备有过一段很长的耐人寻味的対话:他问刘备:“丢失荆州和二叔被杀,并非全是儿臣的过失,罪不至死!父王为什么非要杀我”?刘备说:“若你和孟达发兵救荆州,二弟岂会落入碧眼小儿之手?你见死不救,难道不该死吗”? </p><p class="ql-block"> 刘封猛地抬起头,脖子上的青筋突突直跳。他手里的囚链哗啦作响,铁环磨着掌心的老茧,疼得钻心。“父王”!他的声音嘶哑像刀划过玻璃;“上庸刚定,孟达本就怀有二心,儿臣若抽兵去救,上庸必失!到时候非但救不了二叔,连这三郡之地都要赔进去”!</p><p class="ql-block"> 刘备坐在案后,青色王袍的袖子垂在案几上,遮住了紧握的拳头。案上的烛火晃了晃,把他鬓角的白发映得格外刺眼。“二弟在荆州被困数月,你哪怕派一支偏师,也能拖延些时日”!他声调不高,却带着冰碴子的寒冷。“可你呢?甚至连封求救信都压着不回”!“儿臣没有”!刘封朝案前踉跄一步,镣铐铁链划拽得他手腕淌血,拜倒于地:“孟达说二叔勇猛,定能突围,还说这是诸葛亮军师的计策,故意让二叔牵制东吴兵力!儿臣虽不信,可上庸的粮草军械都在他手里,我实在调不动多少兵卒啊”!这话像根针,刺破了殿里的死寂。旁边侍立的诸葛亮突然咳嗽两声,手里的羽扇轻轻摇了几摇。</p><p class="ql-block"> 刘封看见军师眼底一闪而过的复杂,心里猛地一沉……孟达降魏前,曾派人给他送过一封信,劝说:“军师素恶你刚猛,恐日后难制,不如早做打算”?想到这,刘封此刻心下暗忖:当时我只当他是挑拨,现在此刻,那话里藏着的寒意,怕比囚链还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刘备眼角的余光一闪扫过军师孔明,目光却锁定在刘封身上。他忽然想起十八年前,在新野城外第一次见这孩子的模样。那时刘封才十岁,骑着匹小马,举着木剑跟在自己身后,喊着“义父”,眼里的光比星星还亮。长坂坡大战,这孩子单骑冲阵,把阿斗从乱军里抢出来,浑身是血地跪在自己面前,说“誓死护着弟弟”。</p><p class="ql-block"> “唉!可现在,这孩子长大了,性子烈得像头野马,连自己的话都敢顶撞。去年,二弟水淹七军,这小子竟敢在庆功宴上跟魏延争执,质疑“二叔用兵太急,恐有后患”。那时,他还斥责了几句,现在想来,那话竟成了谶语,刘备心中腹诽着。</p><p class="ql-block"> 刘封的声音不由得软下来,带着哭腔,说:“父王忘了?那年在汉中,儿臣替您挡过一箭,箭头至今还在骨头上。您当时抱着我说,封儿我是你的左膀右臂…”!</p><p class="ql-block"> 刘备的喉头动了动,没再接话。他何尝不记得,只是有些事,由不得他。诸葛亮昨夜还在灯下劝他:“刘封刚猛,陛下百年之后,阿斗恐难制御”。这话像块石头投水激起千重浪,翻江倒海…,这与当年玄德公自己在白门楼対曹孟德的那句似是而非的话:“擒虎容易、纵虎难哪”!何其的相似?这一句使天下第一勇将吕布魂归故里。是的!他可以容忍刘封犯错,却不能容忍有人威胁亲儿阿斗的将来,哪怕这人是自己一手养大的义儿。</p> <p class="ql-block"> 秋风萧瑟,殿外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𠳐𠳐数下,已是三更。刘封看着刘备紧绷的侧脸,突然明白了。所谓“见死不救”,只不过是有了杀他的由头。</p><p class="ql-block"> 真正要他命的,是他头顶上的“义子”的名分,还有手里握着的上庸兵权,更有他比阿斗更勇猛的身手。</p><p class="ql-block"> “我明白了”。刘封低着头,声音轻得像叹息。他已不再抗拒挣扎,任由侍卫解开囚链,接过那碗送来的毒酒。酒液琥珀色,泛着诡异的光,闻着有股杏仁的甜香。</p><p class="ql-block"> “儿臣…最后求父王一件事”。刘封捧着酒碗,指尖微微发颤,“孟达降了魏国,儿臣虽没能杀他却也断了他的后路。求父干善待上庸的将士,他们都是跟着儿臣出生入死的兄弟”。</p><p class="ql-block"> 刘备闭上眼睛,挥了挥手。虚情的泪水顺着眼角滑下来,滴在王袍上,洇出个小小的湿痕。他仿佛看见刘封把酒碗凑到了唇边,仿佛听见那声压抑的哽咽,却听见碗碎掉在地上的脆响!始终没再睁开眼。</p><p class="ql-block"> 刘封倒在地上,一双不甘眼睛盯着夜空,最后一行清泪顺脸颊滑下。一切归于平静,诸葛亮上前一步,轻声道:“陛下,刘封去了”。</p><p class="ql-block"> 刘备缓缓睁开眼,殿里的烛火已经快燃尽,只剩下几点微光。“按王子礼厚葬吧”。他站起身,脚步有了些踉跄,走出殿门,夜风带着寒意沁骨侵脾。望着天边残月…。怱然,刘备想起刘封小时候,总爱缠着他问:“义父,我能跟阿斗弟弟一样,叫你父王吗”?如今想来,这个童稚问话或许从一开始就错了。</p><p class="ql-block"> 唉!在这帝王家,哪有什么真正的父子,何况还带个义字,自古以来,皇家只有算不尽的权谋,和舍不掉的江山。</p><p class="ql-block"> 据野史记载,刘封死的那天,上庸他的那些亲军将士们哭了整整一夜。也有人说看见天边的夜空有颗将星坠落,长长的曵光,像极了当年刘封单骑冲阵时,背后扬起的那面写着“刘”字的大旗。</p> <p class="ql-block"> 司马徽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他深知孔明不能容人。诸葛亮不仅谨小慎微,爱权常自比‘管仲、乐毅’,夺川路线之争一招欲擒故纵坑死凤雏庞统;他任人唯亲,街亭如此重镇不让猛将魏延去守,王平老成持重只让他担任副将;马谡善于拍马,明知此人纸上谈兵,却让他做守街亭的行军主将。</p><p class="ql-block"> 事实证明:若诸葛亮真有定国安邦(司马懿)的大才就只需要一出或二出祁山就够了,他七出祁山屡战屡败,耗尽国力。凤雏庞统若不死真有可能协助刘备统一中原也未可知!此时撺掇刘备杀刘封,不能说没有一点私心,因为,怕刘备死后,刘禅懦弱,他自己也驾驭不住刘封,毕竟,刘封还是刘备的螟蛉之子。</p> <p class="ql-block"> 正史记载:关羽要求刘封孟达出兵,是一起围攻襄阳,并非麦城落难的求救,所以,关羽之死,与刘封、孟达没有关系,那刘备…该不该杀刘封?只因刘封是勇猛之人,只会阳谋而不善阴谋,玩阴的人多半不勇猛!阿斗懦弱,刘备为保自已的亲儿子…才是目的!孔明只起了个递刀子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几次翻看《三国演义》、《三国志》之后,无论是演义版本还是较为写实的《三国志》也好,都认为诸葛亮的确有过人之处,第一,他在茅庐的《隆中对》虽然有点取宠意味,但毕竟预测了后来已成三足鼎立的大势。另一个是他对西南边陲的安抚…绥靖政策,确实起到了安定边境、民族融合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古今多少事,何置后人评?后人不知前人事,错以后人当前人。读书千遍,每每都有不同的感触,我在这字行里间总能找出跟上次不一样的历史脉络,这就是我写这篇《读后感》的初衷。</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3日晴,温度37度。豫章故郡生米大桥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