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葡城记(2)托莱多

老城

<p class="ql-block">西班牙托莱多古城,行程原本安排在第一天,而我们连轴转了20多个小时,颇感疲惫,于是领队黄导接受团友建议,顺延到第二天。5月27 日早饭后集合,突接通知车坏了,旅行社正在协调。得,白起这么早。等到快10点,大巴姗姗来迟,车换了,司机也换了。心里有些窃喜,因为昨天的司机开车太猛,而且好像还气不顺,换个人踏实。</p> <p class="ql-block">距马德里70公里的托莱多,卡斯蒂利亚-曼恰自治区首府及托莱多省省会,世界文化遗产。人还在车上,便看到建在约500米高岩上的古城。阳光将天际线从塔霍河的环绕中勾勒出来,山顶上高大的建筑,便是托莱多议会大厦。</p> <p class="ql-block">托莱多位于新卡斯蒂利亚的中心地带,因所处石山很陡峭,故设有6段扶梯,入城不用爬台阶,对老年人非常友好。扶梯被建在山角下的隐蔽之处,完全不影响古城外观。所以当地人有个有趣的比喻,称扶梯为“山体之缝,时光之槽”。</p> <p class="ql-block">旅游达人不屑的团游,其实也蛮有趣。为了一段共同的旅程,十多位来自各地从50后到90后的游客,由素不相识,到经过半月朝夕相处相识相熟,也是一种缘分。图为徒步中的团友们!</p> <p class="ql-block">从小就去看世界!在各个旅游打卡地,国外的中小学生,也会利用暑期参加类似国内游学那样的活动,旅途经常看到像这样背着双肩包、成群结队由老师带领的孩子们。</p> <p class="ql-block">托莱多有2000多年的城建史,先后为罗马帝国、西哥特王国、科尔多瓦酋长国以及查尔斯五世统治。图为有着高大树木、圆顶小亭子、开阔的石板路,以及活动遮阳伞的苏克德贝尔广场,摩尔人语言称“牲口市场”。</p> <p class="ql-block">塞万提斯是西班牙的文化名片,连广场周边的石椅,靠背上的瓷板装饰,都是小说《堂吉诃德》的插画。图片左边大树下,可见一座镶嵌着瓷板画的石椅。</p> <p class="ql-block">橙色与米色相间的多层立面、铁艺阳台,西班牙国旗,构成了托莱多颇具辨识度的风貌。这座小城也曾经是基督教国家和摩尔人战斗的前线,流传着很多故事。</p> <p class="ql-block">托莱多被誉为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三文化”名城。在同一环境中孕育出不同的文明,正是托莱多的与众不同之处。图为莫兰内斯之家,以红砖和穆德哈尔风格为特色,立面几何图案和拱形窗,是典型的伊斯兰-西班牙融合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带领我们穿街走巷的地导,从苏克德贝尔广场到马约尔广场,经过各种风格的建筑和商铺集市,一路讲述到大教堂前。剩余时间归自己了,很庆幸我这个路盲,居然超水平发挥,全程找路顺利。</p> <p class="ql-block">狭窄纵深,并且通往各个角落的小巷,是托莱多最显著的特征。走在镌刻着罗马、西哥特、伊斯兰与基督教文明痕迹的老街中,好像时空穿越,触摸着托莱多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曲折的街巷,犹如迷宫。被时光磨薄的石板路面,走起来依然平滑。路过哥特式建筑与穆德哈尔风格庭院旁的一家家小店,商品琳琅,令游客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小店的商品,地域特色鲜明。托莱多以金银丝镶嵌工艺闻名,将金丝银线镶嵌进黑色钢板的饰品,工艺精美;瓷器、刀剑以及与堂吉诃德的相关纪念品,也都是小城主打的工艺特产。随拍了几家店,卖的什么商品也没仔细看。</p> <p class="ql-block">居然发现一家匾额为“上海妈妈”的餐馆还是商店?在这么多被西文包围的招牌中,看到醒目的汉字,倍感亲切。但不知它的经营者,在这里书写着怎样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踩着石头铺就的千年小径,继续走向小城深处。就像从大动脉伸向毛细血管,一个城市的末梢,才是它的真容。少了店铺,更少了旅人,一般游客不会探索得这么深入。</p> <p class="ql-block">古城保存着一系列15、6世纪西班牙黄金时期的建筑。沿主干道上行,眼前即出现一座塔楼,哥特式的尖顶,翀向苍穹。这就是西班牙第二大的托莱多大教堂。教堂与对面的主教宫之间,有一座过街廊桥,形似威尼斯的“叹息桥”。</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于1247年动工,1493年落成,为西班牙总枢机大主教驻地,是一座至今仍保留着中世纪风貌的古建。教堂正面的三座大门,分别命以“地狱、赎罪、审判”之门。内部包括主坐堂及22座小教堂、唱诗班、半圆形后殿、珍宝馆、绘画馆、钟楼等。</p> <p class="ql-block">图为三门中最大的一座,赎罪之门。托莱多大教堂是一座宝库,陈列着包括格雷科、戈雅、潘多哈、巴萨诺、莫拉雷斯、鲁本斯、凡·戴克等巨匠的艺术珍品。世界上最好的古典艺术作品在欧洲教堂,一点不假!所以在欧洲旅行,凡古老教堂,能进就一定要进!</p> <p class="ql-block">托莱多大教堂与毗邻的市政厅及圣方索耶稣会教堂,共同围合成三角形的马约尔广场。市政厅呈文艺复兴建筑风格,两侧配有巴洛克风格塔尖,底层由拱门相连。广场上游客云集,是托莱多古城的核心地段。</p> <p class="ql-block">主教宫,是西班牙首席红衣大主教办公和生活的地方,也是每年举行重大宗教仪式的场所。主教宫以庄重的石砌立面、对称的雕塑群和铁艺阳台为标志,是托莱多耶稣会学院的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集市广场上的罗哈斯剧院,正面清晰可见“TEATRO DE ROJAS”字样,是托莱多古典音乐、主要是歌剧与戏剧的演出场所,建筑为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天气晴好的时候,不少游客会坐在台阶上休息。</p> <p class="ql-block">托莱多古城中心苏克德贝尔广场周边的建筑,多为文艺复兴风格,包含市政厅和广场南侧的旧交易所等。楼上悬挂着西班牙国旗和欧盟旗帜,图中可见指示路牌。</p> <p class="ql-block">远处带黑色尖顶塔楼的石砌建筑,是阿尔卡萨城堡,托莱多的标志性城堡。这里曾为罗马宫殿、摩尔堡垒和西班牙王室驻地,现在是一座军事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走近阿尔卡萨城堡,贴在浅褐色石墙体上的招贴画,写着“白人、黑人、混血儿”的字样,不知是展览还是演出。由于改变行程加上出发晚点,没有时间进去参观一下作为博物馆的城堡内部,很是遗憾。</p> <p class="ql-block">步量托莱多,至军事博物馆折返。古城内保留着的罗马时期角斗场、排水系统等,以及犹太教堂等遗迹,都还没有进入视线。挂一漏万写篇游记,托莱多就算来过了!</p> <p class="ql-block">古城有多座城门,试图将所拍图片一一对号,但几款AI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只好凭记忆判断。这可能是位于塔霍河畔的阿尔坎塔拉门,主体为石砌双塔结构,塔顶有锯齿状女墙,融合了罗马石砌、阿拉伯穆德哈尔风格与哥特式防御元素。</p> <p class="ql-block">托莱多比萨格拉新门,据说是古城的标志性入口。由两座圆形石塔夹峙中央拱门,外墙为粗糙石砌;拱门上方雕刻着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的帝国鹰徽,三角楣顶端立有持盾骑士雕像,为1559年按文艺复兴风格重建。</p> <p class="ql-block">这座主广场边上的红砖城门,多次发图让豆包识别,给出的结论都是太阳门。但通过其他软件查到是“圣血拱门”!虽说不能把豆包不当干粮,但有时候真不敢太相信它的判断,经常是张冠李戴!</p> <p class="ql-block">托莱多古城被塞万提斯称为“西班牙的荣耀,西班牙的骄傲”,城门外这座青铜雕像,再现了大文豪塞万提斯右手叉腰、左手捧《堂吉诃德》的雄姿,背景正是伊斯兰风格的圣血拱门。</p> <p class="ql-block">以马蹄形拱门、几何砖纹装饰和石砌塔楼为标志的古城门,展现了摩尔建筑与基督教元素的融合,尽管下山时特别注意,还是没有找到据传位于古城墙东段、见证“三文化”共存的这座太阳门。此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出城下山,边走边拍。一部手机没电了,以备用机继续。结果不知误触了哪个键,图片变成了黑白色。可惜拍了一路西班牙常见的红色虞美人,实在无法展示花容。图为城墙下的古代防御工事遗址。</p> <p class="ql-block">由于把头天的行程挤到今天,又晚了一个半小时出发,时间被严重压缩,所以导游没带我们去河谷瞭望台,无法看到托莱多古城全貌。而乘扶梯下山,在观景台多停几次,也可以俯瞰到半城轮廓。</p> <p class="ql-block">手机捣乱,很无奈。费了好大劲儿才整回彩色模式。虽说黑白图片也有独特的魅力,但旅游风光片,如若没有色彩,那可是大煞风景!图为托莱多城外、看不出美丽的无彩田园。</p> <p class="ql-block">中午时分,告别托莱多,站在城外回望:带有典型中世纪垛口的城垣,由纹理粗糙厚重石块砌成的墙体,摩尔式的城门,整座古城如同漂浮在汪洋中的方舟,承载着历史的风雨与传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