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北京中轴线</b>始建于13世纪,成型于16世纪,历经750多年发展演进延续至今。</p><p class="ql-block">鼓楼的西侧墙</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北京中轴线</b>是北京老城中心纵贯南北的建筑与遗址组合体</p> <p class="ql-block">鼓楼的西北墙。北京鼓楼建筑是指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钟楼湾胡同临字9号的北京鼓楼,<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是北京中轴线的组成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钟楼在北,是中轴线最北端,钟楼南100米是鼓楼,中间的花坛映着钟楼</p> <p class="ql-block">花人民币10元走进鼓楼城楼参观</p> <p class="ql-block">鼓楼城楼的底层是北京时间的展览</p> <p class="ql-block">鼓楼朝东的大门窗</p> <p class="ql-block">在鼓楼城楼底层转出来,准备上城楼时,朝北拍鼓楼景区的进出口大门及北面的钟楼</p> <p class="ql-block">登鼓楼城楼是一直梯共60级台阶,看着可怕,登上去没感觉累</p> <p class="ql-block">北京鼓楼原有更鼓二十五面,其中一面主鼓,代表一年,二十四面群鼓,代表二十四节气。现仅残存一面清末更鼓,其余的更鼓依据嘉庆年间的史料记载仿制。</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中轴线起源,</b>元大都属平地新建,受自然地形和原有建筑的制约相对较少,故可以最大程度地落实城市规划理念,为北京中轴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在鼓楼城楼朝南望,是中轴路向南到景山万春亭。</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中轴线发展,</b>明清北京城承袭了元大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布局模式,且宫城、皇城、内城内外环套,使中轴对称格局更加严整和突出。</p><p class="ql-block">中轴线偏南的部分北京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北京中轴线</b>北起钟鼓楼,向南经万宁桥、景山,再通过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南段道路遗存,直至南端永定门,太庙与社稷坛、天坛与先农坛分列于中轴线东西两侧。</p><p class="ql-block">鼓楼城楼东的北京尊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北京中轴线上</b>的建筑要素涵盖了古代宫苑建筑、皇家祭祀建筑、交通设施、城防设施、城市管理设施以及现代国家礼仪与公共建筑等多种不同性质的历史遗存。</p><p class="ql-block">鼔楼城楼西南的北海景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北京中轴线</b>所体现的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论和“中”“和”哲学思想,为世界城市规划史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鼓楼城楼的西边北京城</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北京中轴线</b>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杰出范例,也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建筑群。</p><p class="ql-block">鼓楼城楼东边北京城</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北京中轴线上</b>的建筑群,如故宫、天坛、钟鼓楼等,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和美学价值,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独特见证。</p><p class="ql-block">鼓楼城楼南的中轴路</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北京中轴线</b>作为北京城市发展的基准线,发挥着统领作用。</p><p class="ql-block">鼓楼城楼东边北京城</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北京中轴线</b>在20世纪的现代化进程中,天安门广场的规划和建设进一步延续和加强了以中轴线居中、对称的规划格局,同时满足了现代都市对广阔公共空间的需求。</p><p class="ql-block">鼓楼城楼西边北京城,见西直门的标志-三座楼。</p> <p class="ql-block">我与大鼓合影</p> <p class="ql-block">一位热心人为我拍照</p> <p class="ql-block">一拍三张,见着喜气洋洋,都留下吧</p> <p class="ql-block">在鼓楼城楼上正遇上击鼓表演</p> <p class="ql-block">2025.0906.17:00,我赶紧录下隆隆鼓声</p> <p class="ql-block">每隔一小时为游客击鼓一次</p> <p class="ql-block">正巧17:00是一天中的最后一场表演</p> <p class="ql-block">大鼓有节奏的击着会停下,两旁的击鼓继续着</p> <p class="ql-block">大鼓又击起</p> <p class="ql-block">一面主鼓,代表一年,二十四面群鼓,代表二十四节气</p> <p class="ql-block">主鼓特别大聚中</p> <p class="ql-block">见每廊柱中三鼓,前排三廊九鼓,那么后边有十六鼓</p> <p class="ql-block">我与主鼓合影</p> <p class="ql-block">全身照与主鼓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走出鼓楼大厅,又来到城楼栏杆前,这是向南的中轴路到景山万春亭</p> <p class="ql-block">拍一张放大特长的中轴路</p> <p class="ql-block">再横拍一张朝南的中轴路</p> <p class="ql-block">东边北京城的北京尊-位于北京商务中心区(CBD)核心区,建筑总高528米,地上108层、地下7层,总建筑面积43.7万平方米,占地面积为11478平方米,可容纳1.2万人办公。</p> <p class="ql-block">西边的北京北海的北塔-北海白塔,又称永安寺白塔。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1号北海公园琼岛之上,是永安寺的最高点,也是皇城北海的象征。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并在同年落成。塔高35.9米。</p> <p class="ql-block">放大的北海北塔景区</p> <p class="ql-block">一面主鼓,代表一年</p> <p class="ql-block">鼓楼二层大厅中心一主鼓两更鼓</p> <p class="ql-block">我从城楼东边的楼梯下去</p> <p class="ql-block">我边下边数</p> <p class="ql-block">共有60级台阶</p> <p class="ql-block">出鼓楼城楼朝北又见鼓楼景区大门及钟楼</p> <p class="ql-block">拍张东边大点的进出口及钟楼</p> <p class="ql-block">再拍西边</p> <p class="ql-block">绕鼓楼城楼走走,只能朝西走去,这是鼓楼西侧西门,是个大斜坡</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北京鼓楼</b>始建于元代至元九年(1272年),原名齐政楼。元大德元年(1297年)第一次重建,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因毁于火或雷击等原因先后重建,清乾隆年间被毁,嘉庆五年(1800年)和光绪二十年(1894年)分别进行了重修。</p> <p class="ql-block">我沿城楼由西向东走。鼓楼坐北朝南,四周砌有矮砖墙,门前有石狮一对,楼通高46.7米,通面宽34米,通进深22.4米,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这是鼓楼城楼南门。有台阶可往下走</p> <p class="ql-block">鼓楼台高4米,台的南北侧各有券门三座,左、右侧各有券门一座,台内为十字形券洞,系无梁式砖石结构。</p> <p class="ql-block">正南边的鼓楼中间的大券门有“鼓楼”两字</p> <p class="ql-block">2025.0906.17:25,鼓楼屋顶为灰筒瓦绿琉璃剪边重檐歇山式,正脊两端安背兽,各层屋顶戗脊上曾置狮子为首的五跑小兽,现为仙人为首的七跑小兽。上层檐下施重昂五踩斗拱,下层檐下施单翘单昂五踩斗拱,平坐下施重翘五踩斗拱。</p><p class="ql-block">鼓楼有上下两个功能层和一个结构暗层,平面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外带周围廊。城台外显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内部为拱券结构,前后各有三座券门,左右各一券门。</p> <p class="ql-block">这是鼓楼城楼东门,东斜坡</p> <p class="ql-block">鼓楼东侧墙券门一座</p> <p class="ql-block">东券门一座。由东向北走不通了</p> <p class="ql-block">返回又走到鼓楼南门</p> <p class="ql-block">鼓楼南边有三券门</p> <p class="ql-block">由南向西到西门西斜坡</p> <p class="ql-block">鼓楼西侧墙西券门</p> <p class="ql-block">太阳在西我朝东拍鼓楼西侧券门</p> <p class="ql-block">由西向北向东,绕鼓楼西、南、东,再东、南、西走两次</p> <p class="ql-block">鼓楼为木结构,分二层。第一层为砖木结构,楼室面阔五间28米,进深三间,内支撑有36根木柱,室内方砖铺地,门窗为六抹方格槅扇,外绕回廊,木质雕花寻杖栏杆环绕,四角飞檐有四根擎檐柱支撑。第二层为无梁拱券式砖石结构,是暗层,原无专用楼梯相通,后在一层东北隅置一铁梯上下。</p> <p class="ql-block">从鼓楼城楼走出见北面钟楼。</p><p class="ql-block">元、明、清时,鼓楼与钟楼一起作为北京全城的报时中心,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劳作提供了时间参考,每日早晚通过击鼓报时,规范着城市的作息节奏。</p> <p class="ql-block">钟鼓楼见证了元、明、清三代的兴衰更迭以及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变迁。钟鼓楼作为北京中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代表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在花台钟楼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北京钟楼建筑是指位于北京中轴线最北端的钟楼。北京钟楼里的大钟指永乐大钟,正式名称为“大明永乐御制梵钟”,又称“觉生寺铜钟”。以前登钟楼梯见过,这次就不再登梯看了。</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花坛南的鼓楼城楼</p> <p class="ql-block">钟楼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钟楼湾临字9号,在鼓楼以北约100多米处。</p> <p class="ql-block">钟楼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早期是元代万宁寺的中心阁,后因战火被摧毁。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重建,可惜再次被毁。清朝乾隆十年(1745年)奉旨重建,两年后竣工,全部采用了砖石结构。<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钟楼里的大钟</b>巨大的报时铜钟通过一根长78公分、宽4.5公分、高9公分的销钉,将两个U形挂件连在一起,其中一个挂件呈倒U字型,将永乐大钟悬挂于外八角形木制钟架上。63吨的重量通过外八字形的八根立柱,使重量向四周均匀分布、扩散、平衡,悬挂几个世纪稳如泰山。</p> <p class="ql-block">钟楼为灰色砖石建筑,共有二层,通高47.9米,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重檐、歇山顶、上覆黑琉璃瓦绿琉璃剪边,是一座全砖石结构的古代建筑,内遗存有八角形木框钟架和铜钟等文物。</p> <p class="ql-block">钟楼是元、明、清三代都城的报时中心,与鼓楼共同承担着城市计时和报时功能。每日戌时(19点)与寅时(5点),钟鼓依“紧十八、慢十八”节奏各击108响,象征一年四季与七十二候的轮回,通过声波统一了都城百万居民的生活节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钟楼里的钟,重约63吨。通高7.02米,下口直径3.4米,最大厚度0.245米。“天井”与“十字券洞”的贯通,恰似上下两个重叠的共鸣腔,使钟声回旋于腔体,产生巨大的共鸣。钟声可传十数里,铸造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钟楼与鼓楼共同构成“暮鼓晨钟”的时间体系,是古代中央报时中心,也是封建社会皇族一统江山、皇权永固的象征。同时,它们还是北京中轴线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营城理念。</p> <p class="ql-block">钟楼与鼓楼间长方形广场,市民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黄昏这儿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钟楼与鼓楼在造型、质感、色彩等方面大异其趣,但共同呈现出和谐的构图,是中国古代建筑通过对比产生和谐的经典实例。</p> <p class="ql-block">鼓楼景区的进出口大门</p> <p class="ql-block">红墙围着鼓楼</p> <p class="ql-block">年轻人爱这么拍照</p> <p class="ql-block">鼓楼西墙外太多的外国游客。我去公交5路铸钟厂公交站乘车回家。</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b><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2025年9月7日去永定门城楼。公交5路穿过天安门广场,见进广场的四个方向,此时人山人海</span></p> <p class="ql-block">10:56到大栅栏下东换120公交</p> <p class="ql-block">11:13下车向南走,远远见到永定门,我在先农坛下车的,应该在永定门内大街下车,可少走几步</p> <p class="ql-block">北京中轴线南端点-永定门城楼</p> <p class="ql-block">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桥北-永定门公园(东城园区),北起南纬路,南至永定门,东至天坛坛墙,永定门城楼就在公园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永定门桥拍南护城河</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城楼是2004年仿照乾隆年间式样复建的,北京中轴南端点的标志物就在城楼下。</p> <p class="ql-block">城楼是一座两层重檐歇山顶 ,三滴水楼阁式建筑,红蓝相间,虽是复建,但也着实雄伟大气!</p> <p class="ql-block">我继续向南走,看着都有围栏围着,怎么从西边向东走进永定门呢?</p> <p class="ql-block">请问路边保安明白,走进地下通道就可以到永定门</p> <p class="ql-block">2025.0907.11:27.永定门公园南门进录视频</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我第一次进永定门公园,直接被贯穿南北的67米长御道看呆。这条长长的御道,中间是青白石、东西两侧是灰砖,据说与紫禁城的御道相接。</p> <p class="ql-block">御道及永定门城楼下只有盆景。楼下城门附近有北京中轴南端点的地标。城楼南侧有两只石狮,也是尽显威严。整个永定门城楼及公园都是无比的雄伟壮观,值得一观!</p> <p class="ql-block">永定门城楼首层楼室面宽五间,进深一间,四周有围廊环绕,廊下设有二十四根檐柱,其中外圈是二十根,楼室的四角各有一根。墙内设有十二根金柱,南北两侧各设六根,从城台一直支撑到屋脊。在楼室内部东北角处设有两跑木质楼梯,与二层楼室相接,楼室四面各设有一樘木板门。</p><p class="ql-block">永定门城楼二层楼室同一层楼室形制几乎相同,面宽五间,进深一间,四周设有围廊,廊下设有二十根檐柱,楼室的四角各有一根擎檐柱。廊前有木栏杆,栏杆外边有青石压面石和木滴珠板。南面与北面的明间各开设六扇菱花格扇门,南面的两个次间各开四扇菱花格扇门。东西两面各有一樘木板门。</p> <p class="ql-block">坐北朝南的西边</p> <p class="ql-block">坐北朝南的东边</p> <p class="ql-block">2025.0907.11:34,永定门又称正阳外门,另有永安门、永昌门等名号,寓意“永远安定”。</p> <p class="ql-block">永定门是位于北京外城的正门,是外城规模最大的城门,也是北京城南北中轴线的南端起点。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闰三月,同年十月完工。</p> <p class="ql-block">2025.0907.11:37,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增筑瓮城,未建箭楼。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修缮永定门,至此永定门最终形成城楼、瓮城、箭楼的完整形制。1950年底至1951年初,永定门拆除瓮城,城楼、箭楼成为两座孤立的建筑。2004年,北京市重新复建了永定门城楼。</p> <p class="ql-block">从1950年始,永定门瓮城城墙被陆续拆除。1957年,又以妨碍交通和已是危楼为名,将城楼和箭楼拆除。</p> <p class="ql-block">永定门城楼大门</p> <p class="ql-block">北京人都知道,老北京城分为内城、外城,原有“内九外七”共16座城门。自从民国时期开始拆除部分城门、解放初期为了改善道路交通又拆除大部分城门以来,北京内城原有的9座城门,只余正阳门城楼、箭楼、德胜门箭楼,北京外城原有的7座城门,则无一遗存。</p> <p class="ql-block">2004年重建永定门。永定门城楼是一座两层重檐歇山顶三滴水楼阁式建筑,灰简瓦绿剪边饰绿色琉璃脊兽,屋顶两层屋檐下方设五踩斗拱,搭配旋子彩画,一层与二层楼室之间采用三踩斗拱。永定门城楼(含檐廊)面阔七间,进深三间。</p> <p class="ql-block">由南向北穿过永定门城楼门,见两侧绿荫葱郁、庄重大气的永定门城楼安坐南端。往北隐约可见正阳门城楼。整个御道宏伟壮观,古朴自然,不愧为“龙脉”!</p> <p class="ql-block">沿着御道往北走,路两侧树林里还隐藏着废弃的寺庙,竹林里也藏着小屋,碧绿的草坪,玉簪花的香味、草香扑鼻,鸟儿叫声、蝉鸣声,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有一段历史道路遗存。</p> <p class="ql-block">御道两旁各有一段石板路</p> <p class="ql-block">永定门公园占地面积28.5公顷,南北长1000米。</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永定门城楼是历史的符号,那么永定门公园则是现代生活的诗意延伸。这座13.8万平方米的街心公园,于2004年随城楼重建而落成,如一条绿色绸带,北起南纬路,南抵城楼,全长1240米,夹在天坛与先农坛之间。</p> <p class="ql-block">踏入公园,最醒目的是一条贯穿南北的“御道”-中央灰石板、两侧青砖铺就。紫禁城的御道遥相呼应,将中轴线的脉络延伸至眼前。</p> <p class="ql-block">御道东西分布着休憩广场,成排的银杏、国槐等乡土植物四季更替,春有玉兰飘香,秋有金叶满地。国槐叶影斑驳,落叶缓扫的浪漫,让散步成了诗意的穿行。</p> <p class="ql-block">我由永定门城楼一路由南向北行在中轴线上</p> <p class="ql-block">去天坛小路的三门在中轴路东</p> <p class="ql-block">远见93路公交来了</p> <p class="ql-block">在先农坛站等公交</p> <p class="ql-block">上公交93路返回</p> <p class="ql-block">在车上见天坛西门</p> <p class="ql-block">路过自然博物馆(旧馆),新馆是国家自然博物馆正在建设中,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地区。</p> <p class="ql-block">北京自然博物馆的现址主体建筑于1958年5月落成,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筹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乘93路公交10分钟后,到大栅栏下车,等公交5路车</p> <p class="ql-block">上公交5路车</p> <p class="ql-block">前方是前门东大街,见正阳门箭楼和城楼</p> <p class="ql-block">路过前门东大街的正阳门箭楼和城楼</p> <p class="ql-block">5路公交正常行上天安门广场东侧路</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纪念堂</p> <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长城托起1945-2025数字的年号台</p> <p class="ql-block">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纪念堂北门广场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年号台</p> <p class="ql-block">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大会的天安门广场</p>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4日下午恢复向游客开放</p> <p class="ql-block">广场红旗招展</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p> <p class="ql-block">大阅兵新安装的观礼台在9月3日深夜全部拆除,</p> <p class="ql-block">宽宽长安街</p> <p class="ql-block">车窗外的天安门广场全景</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人山人海</p> <p class="ql-block">一分钟拍了七张广场照</p> <p class="ql-block">5路公交车在长安街上由东向西行</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广场西侧路红旗招展</p> <p class="ql-block">特大电视屏拆除</p> <p class="ql-block">回家的路-2025.0907.12:23,在前门坐上5路公交车;<span style="font-size:18px;">12:32公交5路东过西长安街路口,由此向北进南长街;</span>12:52公交5路车到鼓楼;12:06公交5路车到德外关厢。等123或92到家门口。</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b><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5年9月11日上午想着去看看“龙尾一要”-宏恩寺。</span>去宏恩寺可徒步,从大院向南出大院向南过二环,向南到豆腐池胡同向东,也可乘60路到鼓楼北下车向南向东走进豆腐池胡同。我是从大院向南去乘公交60路去的。来到豆腐池胡同-属东城区安定门地区,在宝钞胡同内,呈东西走向,自东向西沟通宝钞胡同与旧鼓楼大街,全长470余米,南侧与钟楼湾胡同相通,北侧与赵府街相通。</p> <p class="ql-block">由豆腐池胡同向东走到钟楼北广场。京城这座被称作“龙尾之要”的古建筑,其价值长期被低估,随着2024年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才引起人们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位于钟楼北侧稍微偏东的宏恩观。清光绪内务府郎中厚安曾经这样描述它:“斯地当龙尾之要,为诸天佛菩萨所降光照灵者。”龙尾之要的属性使它作为北京中轴线上古建筑的一员来看待。</p><p class="ql-block">我过钟楼北广场向南拍张钟楼</p> <p class="ql-block">宏恩观始建于元代,距今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它在历史上多次改名,功能也从佛寺变换为道观。</p><p class="ql-block">大门紧闭是山门殿,说到10:30才开放。我见小门看着,就从大门东边的小门走进去了。</p> <p class="ql-block">元贞年间(1295年-1297年),宏恩观叫千佛寺,所处位置在金台坊。据清咸丰朝工部尚书潘祖荫撰写的《宏恩观碑》碑文记载,“京师地安门外宏恩观者,固元之千佛寺也。在昔元贞之日肇建嘉名”。</p><p class="ql-block">宏恩观座北朝南,这是第一进院,北头是帝君殿。</p> <p class="ql-block">元泰定年间至明崇祯二年,它被多次维修。明正统三年,赐名“吉祥寺”。</p><p class="ql-block">这是第二进院,北头是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清雍正时期,已改称清净寺,仍然是佛寺。据清雍正六年编著的《六城寺庙庵院僧尼清册》中记述:“是大僧庙,有殿宇十一间、禅房十四间,住持智正。”《乾隆庙册》登记时,仍为佛寺,住持为行岱。乾隆十五年编制的《京城全图》显示豆腐池胡同共有三座寺庙,自西向东依次为天仙庵、清净寺和地藏庵。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清净寺香火惨淡,寺院几度转手。</p><p class="ql-block">站帝君殿东北角拍第二进院东边。</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大太监内务府副总管刘诚印斥资修缮清净寺,并取得地契。本次修缮是明清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他把天仙庵、清净寺都纳入了宏恩观的范围。由于他信奉道教,因此把佛寺改成道观,更名为“清净宏恩观”,宏恩观券门石额上有题刻“重修清净宏恩观光绪十三年九月初三日立”。</p><p class="ql-block">这是第二进院,帝君殿后的庭院。</p> <p class="ql-block">佛寺怎么能轻易转变为道观?因为慈禧太后崇信道教,以全真龙门派祖庭白云观为首的道教迅猛崛起,在社会生活中影响巨大,宫中太监纷纷 “出佛入道”。</p><p class="ql-block">这是第二进院的大雄宝殿东边。</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修缮工程完毕,立碑刻《宏恩观碑记》,记述修缮过程。刘诚印出任第一代住持,大殿里立有他的塑像。这一时期内城的管理逐渐松散,鼓楼与钟楼之间自发形成了散市。</p><p class="ql-block">这是第二进院的大雄宝殿西边。</p> <p class="ql-block">1923年,紫禁城千余名太监被驱逐出宫,宏恩观成为了太监收容所之一。1925年,京兆尹薛笃弼将钟鼓楼之间的散市规整为市场,号召商贩、艺人来此营业,此地名声飞升。1936年《北平市政府第一次寺庙登记总表》中,可以看出宏恩观的家底儿还算厚实,拥有挺多房产和物品。民国时期的宏恩观,曾以庙产办学,设立广益小学。</p><p class="ql-block">这是第二进院的座北朝南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五十年代,道观因有宽阔的空场曾被作为街道会场,后部分殿宇用作军队工厂。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此处为标准件二厂,后来成为工厂宿舍区,之后又变成钟楼菜市场。</p><p class="ql-block">这是第二进院西边的向北出口,出去是北边的张旺胡同。</p> <p class="ql-block">2009年,宏恩观被列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9月被列为北京市级文保单位。</p><p class="ql-block">这是宏恩观两进院东边的长廊,从南到北。</p> <p class="ql-block">2014年开始陆续展开清退保护,2022年进行了125年来最大规模的修缮工作,保留了部分工厂的痕迹,也恢复了庙宇时期的样貌,2024年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这是第一进院,站东北角由北向南拍的,南头是山门殿。</p> <p class="ql-block">宏恩观紧邻中轴线,坐落在钟楼北侧偏东,南起豆腐池胡同,北至张旺胡同,如今占地面积约51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我站在宏恩观一进院的东北角拍钟楼。</p> <p class="ql-block">宏恩观东边由北向南拍的长廊</p> <p class="ql-block">宏恩观东边长廊南头的配殿</p> <p class="ql-block">山门殿的北墙</p> <p class="ql-block">从小门进来的“中轴线主题邮局”</p> <p class="ql-block">中轴线主题邮局的配殿</p> <p class="ql-block">我从这小门出来了,在里面逛了十多分钟,管理人说,10:30才开放,你怎么进来的?我说,这门开着我就走进来的。他说,是搞卫生的人进来的,我怎么没看见你?我说,我现在就准备出去了。</p> <p class="ql-block">就这么在10:30前,我逛了我想逛的宏恩观。</p> <p class="ql-block">既然来到这条豆腐池胡同,就继续向东遛达遛达吧。走到向北的赵府街南口。北京赵府街是一条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北部的胡同,明代属金台坊,称赵府胡同;清代属镶黄旗,宣统时称赵府街,民国后沿称。关于其名称的具体含义,有说法认为可能是因历史上此地曾有赵姓家族的住宅而得名,但并无确凿史料记载。位于钟楼北侧,呈南北走向,北起中绦胡同,南止豆腐池胡同,东与国盛胡同、国祥胡同、国兴胡同、王佐胡同相通,西与玉阁胡同、国旺胡同、张旺胡同相通。全长390米,宽7米,为沥青路面。现街内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单位,其余均为居民住宅。</p> <p class="ql-block">杨昌济故居位于豆腐池胡同15号,是一座民国时期的小型民居建筑。1918年杨昌济(怀忠)被校长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全家从湖南迁居至此,当时为豆腐池9号,大门上挂“板仓杨寓”的铜制门牌。</p><p class="ql-block">此院是一座不太规则的两进院落,坐北朝南,南北长约30米,东西宽12米。如意大门一间在院子西南侧,硬山顶合瓦皮条脊。一进院有倒座房三间、北房三间、东厢房三间,均为硬山合瓦清水脊。西厢房已改建。</p> <p class="ql-block">北房三间为杨昌济先生自己居住,东厢房三间为女儿杨开慧所住。后院有后罩房四间,为其他家属居住。杨先生及夫人住外院,其子杨开智住里院。外院北房为居室,一明两暗,中间明间为堂屋,杨昌济夫妇住东里间,其女儿杨开慧住西里间;南房隔成两明一暗,西边的两间为明间,作为客厅;东边的一间为暗间,供客人临时居住。毛泽东第一次来京时,与蔡和森曾在南房的暗间住了约一个多月的时间。</p><p class="ql-block">1918年8月,毛泽东和一批留法勤工俭学的湖南籍青年到京,与蔡和森暂住到这院南房靠近大门的房间里。不久由于来京的新民学会的会员居住分散,不便开展活动,在景山东街吉安所左巷8号租了三间房,会员们集居一处。</p><p class="ql-block">该处为毛泽东青年时代在北京的第一个居所,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1984年1月10日公布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东西向的胡同里的建筑几乎都是座南朝北。继续向东是鼓楼中医院。</p> <p class="ql-block">来到豆腐池胡同东口,继续向东是华丰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钟楼东侧,呈东西走向,东起北锣鼓巷,西止宝钞胡同,南邻鼓楼东大街,北靠琉璃寺胡同,全长270米,宽5米,沥青路面。华丰胡同原名“法通寺胡同”,因东端北侧的法通寺(净业寺)得名。该寺建于元至正年间,明清时期多次重修,清乾隆时称“法通寺胡同”,宣统时简化为“法通寺”。1965年整顿地名时,为体现时代特色,更名为“华丰胡同”,寓意“繁荣昌盛”。电影表演艺术家张瑞芳的母亲廉维曾居住于此,她支持子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被誉为“革命母亲”。</p> <p class="ql-block">豆腐池胡同东口的南北向胡同是宝钞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安定门西大街南侧,呈南北走向,北起东绦胡同,南止鼓楼东大街。宝钞胡同原名“倒钞胡同”,因元朝时在此设“倒钞库”得名。元朝推行纸币制度,为回收破损旧币、兑换新币,特设“倒钞库”,其办事机构位于胡同南口,故称“倒钞胡同”。清代乾隆年间,“倒钞”讹传为“宝钞”,名称沿用至今。胡同全长806米,宽7米,沥青路面。胡同内曾有超勇亲王府(那王府四合院),是清代蒙古亲王的府邸。北京市第一中学(前身为八旗官学)也坐落于此。宝钞胡同63号也住过一位名人,即民国时期“袁大公子”:袁克定。他是袁世凯长子,曾拉拢汪精卫等人鼓吹帝制,帮其父复辟。</p> <p class="ql-block">到这儿,我原路返回,向西走在豆腐池胡同里,</p> <p class="ql-block">豆腐池胡同路北由西向东:宏恩观、杨昌济故居、鼓楼中医院、安定门派出所。</p>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11日09:22,我由东向西步行10多分钟,又来到钟楼北广场,录一视频</p> <p class="ql-block">在广场北向南拍钟楼</p> <p class="ql-block">在钟楼东向西拍钟楼东侧</p> <p class="ql-block">在钟楼南广场朝北拍钟楼,这儿也得买票才能进去,得到09:30才开门,我在钟楼南广场见人们踢毽子,踢得有滋有味…</p> <p class="ql-block">开门了,我进门拍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继续向南走</p> <p class="ql-block">朝北再拍张花台中的钟楼</p> <p class="ql-block">朝南拍花台后的鼓楼</p> <p class="ql-block">花台南是玩彩带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我沿鼓楼红墙东边由北向南走到钟楼湾胡同南口</p> <p class="ql-block">一众花衬托红墙下的钟楼湾胡同</p> <p class="ql-block">由东向西拍鼓楼城楼及东大门</p> <p class="ql-block">一众花衬在鼓楼城楼旁</p> <p class="ql-block">这一景连拍三张,竖着拍好还是横着拍好呢?</p> <p class="ql-block">这儿是鼓楼城楼的东大门,不开门。</p> <p class="ql-block">朝北再来一张钟楼湾胡同</p> <p class="ql-block">走出钟楼湾胡同,向东是鼓楼东大街,这是朝西的鼓楼南红墙</p> <p class="ql-block">找到北京时间博物馆,有馆无物,现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鼓楼红墙外南广场,一溜福子石方凳</p> <p class="ql-block">鼓楼城楼南大门外,不开门,进鼓楼城楼走北大门</p> <p class="ql-block">我继续由东向西走,到鼓楼城楼红墙拐弯处,我向东拍红墙</p> <p class="ql-block">再向北拍鼓楼城楼西红墙。继续向西到鼓楼西大街5路公交铸钟厂站等车回家。</p>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11日上午想着钟楼东的宏恩寺、杨昌济故居、北京时间博物馆就去看看来回用了2小时。</p> <p class="ql-block">0911.下午,从西三旗买馕回家路过北四环在607公交上拍窗外的景,拍得真好!</p> <p class="ql-block">这片区域,我们以“神”(神农架)—“武”(武当山)—峡”(长江三峡与恩施大峡谷)命名:神武峡。</p><p class="ql-block">我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原因,是她把我所走的点与线联成片,合成个整体。今日说的神武峡,这四处地方我是花了十年时间才全走过,见了此篇感觉就是为我完成了一个圆满的回忆,写得太美好啦[玫瑰]我收藏。这是我在《湖北“神武峡”:全球文旅新坐标》此文后写的留言,作者选用了!</p> <p class="ql-block">小小牵牛花今年在家南窗冬青树下,是小鸟带来一粒种,春天发芽到九月开花。己开了七八天,但每天一两朵,今日2025.0912.开了好几朵,拍张照片呵。</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四》</b></p><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在中轴线的序列建筑中,有一座喻意最牛的宫殿,朋友们知道是哪座吗?-它就是位于北京中轴线南部的<b style="font-size:22px;">庆成宫,</b>这座宫殿有几个特别之处。①等级最高②最低调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庆成宫的谐音“庆成功!”。</p><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18日10:33天气很好,我从新安装的电梯下楼准备去北京中轴上的先农坛看看,以前去过,现己过了10多年没去了,想着再逛逛看看。</p><p class="ql-block">等10公钟上了公交92路,到马甸桥南是10:46,等5路,到11:20公交5路才来,等了34分钟,真让人来气!这5路是北京市工人先锋路线呢,但调度员有点差劲吧。问司机5路车相隔多少时间发一趟?司机说“10分钟”,今天不是这么回事,公交92路与公交5路在一个停车场,92路来三辆了,你5路才来,司机哑口无言,这趟车上一路人满为患,有乘客说,“我等一小时了”,从起点等34分再开到鼓楼怎么不要等一个小时!吵声闹声让人心烦,是公交调度员造成的,太没有责任心呵!11:58我到前门下车,拍张公交5路车头照-京A26295F-9838917。真想去公交总站去论理!现在想想也就扔脑后啦,有什么好说,遇上霉头罢啦!</p> <p class="ql-block">12:05在前门公交站上公交622路,一路向南,12:18到先农坛站下车。这是先农坛的庆成宫,座落在南中轴上,座西朝东的。为中轴线,这儿花了很大力气打造出来,庆成宫靠中轴南头的路西,再西是个学校没有搬迁,再往西是先农坛,现打造为北京古建筑博物馆。庆成宫如今,经过腾退、修缮,庆成宫重焕生机。庆成宫共分为中院、南院、东院、西院4个院落。</p><p class="ql-block">北京先农坛斋宫(庆成宫)建成的目的,就是为了明代天子祭祀先农、天神地祇诸神进行斋戒之用。但建成后没有斋戒的文献记载,反而利用这里犒赏随行天子亲耕先农坛耤田官员之用。清代沿袭了这个做法。斋宫失去了斋戒的原始功能。<span style="font-size:22px;">乾隆帝时彻底变为亲耕礼成的百官庆贺之所,且更名庆成宫。</span>可见,庆成宫(斋宫)最终演变为天子亲耕耤田礼仪过程最后步骤的承载礼仪之地。</p> <p class="ql-block">2025/0918/12:24庆成宫第一庭院。北京中轴线南部,有一座见证了600余年风云变幻的<span style="font-size:22px;">先农坛。</span>作为现存规模最大的中国古代皇家祭祀农神之所,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的<span style="font-size:22px;">庆成宫,</span>更是一颗蒙尘已久的明珠。庆成宫是明清宫殿建筑,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东经路 21 号先农坛内,是先农坛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京中轴线 15 个遗产点之一。<span style="font-size:22px;">庆成宫原名 “斋宫”,</span>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 年),是明清帝王在祭祀先农前斋戒的场所。庆成宫建筑群坐北朝南,轴线自南向北依次建有外宫门、内宫门、正殿、后殿,两殿中间院落的东西两侧分别建有配殿。东西长 122.84 米,南北宽 110.14 米,占地面积 13529.6 平方米。庆成</p> <p class="ql-block">庆成宫是先农坛内营造等级最高的皇家建筑群。从南山门去进第二庭院</p> <p class="ql-block">2024 年 12 月 21 日开放后,庆成宫通过 “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成果展”“庆成宫历史文化展”“致中育和 嘉礼庆成 —— 先农坛庆成宫数字常设展” 等展览,向公众展示北京中轴线的文化魅力和庆成宫的历史变迁,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第二庭院南山门,大院是展览区</p> <p class="ql-block">2025/0918/12:29.庆成宫第二庭院。庆成宫的前、后大殿,均采用中国古代官式建筑中的最高等级形式——庑殿顶,大殿内外均施金龙和玺彩画,是北京先农坛内等级最高的单体建筑物。有意思的是,这个“小皇宫”的彩画等级,竟然还高于属于大祀祭坛的天坛斋宫(天坛斋宫彩画是旋子彩画)。</p> <p class="ql-block">走进第三庭院,眼前是庆成宫。就见一对夫妇要求我为他俩拍照。他俩从马来西亚来的,过几天代表马来西亚智库去传媒大学讲学,为讲学他俩提前来北京自由游览,说这是第六次来中国北京,老先生姓许。</p> <p class="ql-block">我也请他们为我拍张照</p> <p class="ql-block">我们聊了半个多小时,后来一位山东女士也加入聊天,聊中国🇨🇳、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日本…老先生聊他两女儿五外孙…</p> <p class="ql-block">2025/0918/13:08.庆成宫第三庭院。作为一组皇家宫殿,北京先农坛庆成宫的建筑体量虽小于先农坛太岁殿,但建筑等级、规格高于太岁殿,主要体现在屋顶形式和彩画等级。</p> <p class="ql-block">2025/0918/13:25.第三庭院的庆成宫内从西向东到宫外的视频。从建筑平面布局上看,庆成宫三进院落,形成院中院,宽大开阔的前殿月台,凸显皇家气派;雕琢山水之形的丹陛精美异常,种种迹象都表明,先农坛庆成宫实为精致玲珑“小皇宫”。</p> <p class="ql-block">第四庭院被划为三大块,我从庆成宫西小门走进去,由西向东游览</p> <p class="ql-block">从西边小院向东走到庆成宫西山头下的小门进,继续向东</p> <p class="ql-block">这个庭院是游客品茶喝咖啡的营业处</p> <p class="ql-block">由西向东到东头小院,从庆成宫东边的东小门走到庆成宫前,与老先生说,这里面的院子有咖啡店,我想着就这么结束了,不像我以前来过的先农坛呀?感觉少了许多什么?只好打电话问问汪莉这是怎么回事。</p> <p class="ql-block">13:37我与汪莉打了两个电话,她没接,13:43汪莉来电,我说了情况,她让我从庆成宫出来等她,她陪我找原来的先农坛。13:52我发微信给汪莉说出我具体位置:我在永定门内大街的庆成宫入口售票处路边,这条街有120、2、622、7…好多公交。13:59我想着朝北门走,就发微信给汪莉“我往北门迎你”…14:03.汪莉微信-京姐我己到大门口了,您在哪儿?我赶紧返回庆成宫大门口。与汪莉见面了。我俩在永定门内大街路西向北走到天桥向西走。这儿变化太大!</p> <p class="ql-block">走了10多分钟见到一个红三门洞山楼,一边挂“北京育才学校”牌子,一边挂“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牌子,先农坛在这儿。这门称“先农坛内坛北坛门”,走进北门右边是停车场,左边是休闲绿地</p> <p class="ql-block">先农坛内坛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这影壁后面没去看看,下次再去。</p> <p class="ql-block">从导游图看,还有②入口没走进看看东边标着的13神仓院落和15文创空间及最西边标着11神厨院落和12宰牲亭、15文创空间。下次再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先农坛内坛广场中心一个大四合院是太岁院落,南是拜殿,北是太岁殿,东和西两边是红灯笼一长廊,屋里都是古代建筑展览物件图片。</p> <p class="ql-block">先农坛太岁殿是明清两代皇家祭祀太岁神及十二月将神的重要场所,太岁神被视为值岁之神,每年有一位太岁神掌管当年的祸福;十二月将神则分别对应十二地支,掌管各个月份的事务。殿内曾设有神龛供奉神牌,虽现无神像,但建筑格局仍保留了祭祀功能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太岁殿是先农坛内最大的单体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室内高度达15.97米。 采用单檐歇山顶,黑琉璃瓦绿剪边屋面,柱与梁架间使用单翘重昂七踩鎏金斗拱,外施金龙和玺彩画,内施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等级极高。 殿内明间北部有汉白玉须弥座,为明代特征,推测原应有木龛供奉神牌。太岁殿不仅是皇家祭祀的象征,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宗教和民俗内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藻井</span>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独特的天花板装饰形式,通常出现在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中,具有防火、装饰和象征意义。<span style="font-size:22px;">先农坛太岁殿的藻井是明代隆福寺正觉殿的藻井,后移至先农坛太岁殿保存,是国家一级文物,被誉为“天花板中的天花板”。</span>它以六层立体结构呈现天宫仙境,融合天文、建筑、宗教艺术于一体,展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是明清皇家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2025/0918/14:34,北京古建筑博物馆内的太岁殿。太岁神源于古代对木星(岁星)的崇拜,与干支纪年法结合,形成60位轮值的值岁神。民间有“太岁头上动土”的禁忌,认为触犯太岁会带来灾祸,体现了古人对时间、自然和命运的敬畏。皇家祭祀太岁神,既是对自然神灵的尊崇,也蕴含着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政治寓意。现在,太岁殿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核心展区,陈列《中国古代建筑展》,展示建筑构件、模型、藻井等文物,其中隆福寺藻井为国家一级文物,是明代建筑艺术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走进拜殿,大剧内太多的学生参观古代建筑细节,学生多,我和汪莉快快走出大殿</p> <p class="ql-block">来到拜殿前宽阔场地,东边是焚帛炉,前西南是地祗坛-但无建筑是块遗址,四周拍四张照</p> <p class="ql-block">拜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前置月台,通面阔50.96米,进深16.88米,是太岁殿建筑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殿内北部减去金柱四根,木构架结构与宋《营造法式》的“八架椽屋乳栿对六椽栿用三柱”类同,体现了古代建筑的规制与工艺。</p><p class="ql-block">现在,拜殿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展示区域之一,与太岁殿共同陈列《中国古代建筑展》,展示建筑构件、模型、藻井等文物,其中隆福寺藻井为国家一级文物,是明代建筑艺术的瑰宝。</p><p class="ql-block">拜殿不仅是皇家祭祀的象征,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宗教和民俗内涵。</p> <p class="ql-block">2025/0918/14:51,出先农坛博物馆一个庭院后从拜殿出来,录拜殿朝南的广场四周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我在拜殿前留张影</p> <p class="ql-block">汪莉拍了两张</p> <p class="ql-block">先农祭坛前草坪上</p> <p class="ql-block">我们向一亩三分地走去</p> <p class="ql-block">在一亩三分稻田里拍了好几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拍的个人照都留下</p> <p class="ql-block">天气好又喜庆</p> <p class="ql-block">2025/0918/14:56.来到一亩三分地录四周视频</p> <p class="ql-block">我们向观耕台走去,在观耕台上拍一亩三分地</p> <p class="ql-block">站在稻田田埂上喜气洋洋</p> <p class="ql-block">我们向具服殿走去,边走边拍周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具服殿内的展览-一亩三擘画天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耤ji田</span>-在古代,“耤田”是帝王为劝农桑、体现对农业重视而举行的仪式,虽多为象征性活动,但反映了农业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明清时期,北京先农坛的“一亩三分地”便是帝王举行耤田礼的场所。</p><p class="ql-block">耤jiè:通“藉”,表示“借助”或“古代祭祀所用衬垫之物”,如“以躯耤友报仇”中的“耤”读此音。</p> <p class="ql-block">从具服殿参观出来,向出口走去,路过焚帛炉旁的月季园、从拜殿院东侧向北走、路过先农坛古树带</p> <p class="ql-block">出来在这儿留影了</p> <p class="ql-block">出先农坛出口走出来,先向南拍一张,再向北拍一张,向停车场东边的绿地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走出先农坛,我俩右拐向东朝天松走去,汪莉送我上公交2路。15:31我给老何发微信-上2路回家,15:41在大栅栏给老何发微信-等5路,等了5分钟,公交5路车来了。</p> <p class="ql-block">东行5分钟来到天安门广场</p> <p class="ql-block">2025/0918/15:47.公交5路东走天安门广场东侧路录天安门广场视频</p> <p class="ql-block">2025/0918/15:49.天安门广场安装花篮。公交5路走正常路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5:49汪莉来电-京姐,我到家了,快不。16:24在德外关厢等123、92。16:26我回汪莉-你快,我刚下5路,到德外关厢,等92、123呢。16:39公交92路来了上车回家,16:46到家楼下电梯口。</p><p class="ql-block">今天太感谢汪莉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