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生活琐记‖匆匆一瞥间,重思“安全”与“规则”

绿凡

<p class="ql-block">【037】生活琐记‖匆匆一瞥间,重思“安全”与“规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早匆匆赶去上班,刚走到小区大门口,视线就被路中央的一幕吸引住了——一辆轿车斜斜地停在路中间,挡住了大半条通道,车身旁站着三四个人,面色凝重地凑在一起低声交谈,不时抬手比划着什么。我顺着他们的目光往不远处一扫,心里顿时一沉:一辆电动车倒在地面上,车把拧成了奇怪的角度,旁边几米外还散落着一个摔得变形的安全头盔,地面上似乎还隐约有淡淡的划痕。不用多想,这分明是轿车和电动车刚刚发生了碰撞事故。</p><p class="ql-block">因为要赶在上班时间前到岗,我没敢多作停留,脚步匆匆地从旁绕了过去,没能弄清事故具体是怎么发生的,也不知道双方是否受伤。但一路上,刚才那一幕总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也让我越发真切地感受到:“安全第一,尊重生命”从来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藏在每一次遵守交通规则的细节里——是司机放慢车速、礼让行人,是骑行者戴好头盔、不抢行闯红灯,是每个人都敬畏规则、守住底线。</p><p class="ql-block">而生活中的“底线”,又何止交通规则这一条?它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串联起无数关于责任、道义与秩序的准则,于我们教师而言,这份对“底线”的敬畏与坚守,更有着特殊的重量——不仅是自我约束的准则,更是言传身教的榜样。</p><p class="ql-block">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我们必须恪守的职业“底线”有:不偏袒任何一个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接受家长宴请馈赠;严谨治学,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批改好每一份作业;保护学生隐私、尊重学生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守住这些“底线”,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家长的认可,才能撑起教育的纯粹与尊严。</p><p class="ql-block">在与同事的相处中,职场交往的“底线”有:不搬弄是非,不嫉妒诋毁,在教学研讨中坦诚交流、互助共进;在工作上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守住这些“分寸”,才能营造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让教育路上不再孤单。</p><p class="ql-block">我们教育学生遵守校纪班规,不迟到早退、不抄袭作业,自己便要以身作则按时到岗、严谨治学;我们教育学生文明有礼、爱护公物,自己便要言行得体、珍惜校园一草一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无声的教育,我们守住了自己的“底线”,才能让学生明白规则的意义,学会敬畏底线。</p><p class="ql-block">这些“底线”从不是束缚,而是守护教育初心、保障生活有序的“安全网”。作为教师,我们既要守好自己的“底线”,更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当每一个人都能绷紧遵守“底线”这根弦,不存侥幸、不越雷池,不仅校园会多一份纯粹与和谐,我们身处的社会,也会因这份普遍的规则意识,多一份安稳、多一份温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