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之行

琴棋书画

<h3>“彩云之南,我心的方向……”每当听到这首歌,我的心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向遥远的云南。今年暑假,我开启了这场向往已久的大理之行。刚到大理,一下车,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仿佛在热情地迎接我这个远方的客人。一抬头,我就被大理那湛蓝的天空吸引住了,天空就像一块被水洗过的蓝布,云朵洁白得像棉花糖,一团一团地飘浮着。远处的苍山,连绵起伏,山顶上还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h3> <h3>到大理,不去洱海,约等于没有去。第二天,我们先去了洱海。洱海的湖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湖底的沙石和游动的小鱼。湖边的柳树垂下长长的枝条,就像姑娘的长发随风飘动。单独看洱海的话,它和大型公园里的湖水没有太大区别。我想,洱海因为有苍山,有苍山之上明澈的天空和缱绻的白云的映衬,它才变得特别,不然,它就只是一个普通的湖,好幸运,这山水的互相成全!在洱海边吹着风,看天看云看海,根本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水。阳光在波光上跳舞,白族民居倒映在湖面,洱海的水是最美的,清澈透明的水像一面镜子,映着通透的蓝天,水也成了深邃的蓝色,洁白的云在天上也在水里漂浮着游动着;轻轻的一阵微风,让水微微的荡漾着,又像一匹丝滑的绸缎,仿佛能让手轻轻的一把拘起来,在指间滑过;风又大了一点,一层一层的小浪花像给衣服镶上了洁白的花边,慢慢地又让水面变成了飘舞的纱裙,是苍山的风推着水在跳舞。像仙境轻轻翻开一角。在洱海边骑车,是一种刚刚好的浪漫。风不大,阳光正柔,前面是铺着白云的苍山,旁边是波光粼粼的洱海。整个环海西路,就像为“自由”两个字画了一道弧线。碧波荡漾的洱海,是大理最温柔的浪漫。当苍山的风掠过洱海的水面,便揉碎了云的倒影,揉碎了一池的蓝。风推着云走,云追着风跑,光影在湖面跳跃,时间在这里变得缓慢而具体。骑行在环海路上,风在耳畔呼啸,云在头顶变幻,每一帧都像走进了电影画面。苍山为伴,白云作序,在这里,时间仿佛慢了下来。骑行环海,听风拂过耳畔;泛舟湖上,看光影洒落粼粼波光。无论是晨雾朦胧,还是晚霞绚烂,洱海总能用它的美,治愈每一颗向往自由的心。来洱海,邂逅一场风花雪月的梦吧!</h3> <h3>第三天,我们乘车去喜洲古镇游玩。喜洲坐落于苍山洱海之间,东望洱海碧波,西靠苍山巍峨。青瓦白墙,雕梁画栋,九曲小巷,四围香稻,是中国白族第一镇。喜洲古镇,以喜为名,以洲为域,风过喜洲,心生欢喜。精美的白族建筑,悠闲的生活节奏,让人们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一片“喜”的绿洲,体验到人间的本真烟火。喜洲古镇兴建于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称为史城,到唐,宋代为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重镇之一,喜洲古镇位于洱海西北。喜洲古镇,这座被老舍誉为 “世外桃源” 的千年白族古镇,藏着最完整的白族民居建筑群,有逛不完的人文景致与吃不够的地道风味。喜洲古镇的入口是正义门,就在大丽线公路的东边,正义门始建于明朝,现在的正义门是清末民初时期所重建,高大约十几米,屋顶为重檐歇山顶,整体是阁楼制式。底部的石头为明代的遗存,底层的部分砖瓦是明孝宗年间所修建,在抗战时期,正义门曾经是喜洲人民瞭望日军轰炸机的瞭望塔。古镇内仍保存着许多清代老宅,其中包括董家大院,严家大院等等,这次我造访了其中保存比较完整的严家大院。严家大院始建于1907年左右,由白族商帮领军人物、“永昌祥”商号创始人严子珍所建,包含四座院落和一栋西洋别墅洋房。1936年,大院内加盖的这座洋楼,是大理历史上第一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子,使大院成为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进入之后能够看到白族特有的建筑风格,“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在洱海海畔居住的白族人民喜欢将主屋坐西朝东,并且在主屋对面放影壁墙,这寓意“背靠苍山,面朝洱海”,意味着做人要有靠山,而且白族将水视为财富,对着洱海也象征财富滚滚来。影壁墙是为了将每天三四点钟不能射入主屋的阳光投射进来。严家大院主人在100年前“富可敌国&quot;,用在别人身上,叫“贴金”,用在他身上,叫“名副其实”,据说严家的钱堆成山,锈成砣。我们在严家大院,看了他们的金库,看了他们的家训,终于知道,严子珍就是下一个拥有“泼天富贵”的“大院主人&quot;。除了建筑结构,严家大院内还有许多匾额,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常凯申和云南省主席龙云的题字。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存在陶罐里的铜钱和清代的匾额,其中吸引我的是一个雍正年间的“进士”匾,还有一块悬挂在正厅的光绪二十三年“保我黎民”匾,特此留念。在严家大院的最后,还有一个修建于1936年的小洋楼,现在不开放,在去的路上的走廊里能见到许多雕刻的瑞兽,在建立小洋楼期间正值抗日战争,严家为了躲避日机对滇西的轰炸,便修建了一个十一平方米的防空洞,在小洋楼附近,目前也被封堵着。</h3> <h3>自从《去有风的地方》红了之后,喜洲古镇也乘风而起,搭上了这波热度,许多取景地也成了游客打卡地。电视剧里的有风大树和刺绣、木雕坊、麦田这些场景全部在喜洲古镇取景,带动了这里的人气。在古镇,我们特地乘坐了“有风号”的小火车。在火车上,清风吹拂着脸颊,我捧一杯绿茶凝望远方,时间仿佛暂停一样,让人沉醉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中感受诗意生活,留下美好的假日回忆。喜洲古城中的房屋,多是&quot;三坊一照壁&quot;的格局,飞檐翘角,粉墙黛瓦。照壁上往往绘着些松鹤延年的图画,也有题着&quot;清白传家&quot;四字的典故,这大约是他们的人生哲学。喜洲古镇,白族妇人喜欢坐在矮凳上刺绣,老头子们围着一局象棋,小孩子们在青石板路上追逐。他们的生活,仿佛与这古城一般,凝固在时光之外。除了这些,喜洲古镇还保存了很多一千多年前的古建筑,其中一些仍然有后人居住。凡是门外挂着“重点保护民居建筑”牌子的,都是有年代感的老房子了。古镇巷子不大,但人很多,尤其是转角楼那里,带有“喜洲”字样的打卡点更是摩肩接踵。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们坐车加步行游览了一圈喜洲古镇。回程的时候特意去农贸市场找了一家当地人都会买的喜洲粑粑,很好吃!</h3> <h3>在大理,时光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漫步洱海畔,看波光粼粼与苍山倒影相映成趣,随手一拍都是绝美大片。转角走进古巷,白族特色建筑古朴又别致,街边小店飘来鲜花饼的香甜气息,咬一口,满是幸福。白墙灰瓦配蓝天白云,古建筑与浪漫气息并存,慢节奏让人彻底松弛下来。在有风的地方吹吹风,那一刻,让所有烦恼都烟消云散。大理,不仅有美景美食,更有让人沉醉的生活气息。双廊古镇是沿着洱海长长的一条街道,循着青石板路漫步,两旁的白族民居错落有致。墙上爬满了绿藤,窗台上摆着各色盆栽,偶有几只麻雀在屋檐下叽叽喳喳。镇上的店铺琳琅满目,从古朴的书店到时尚的咖啡馆,无不彰显着双廊的独特魅力。坐在双廊的青石板路边,看看那清澈的溪流缓缓流淌,发出的清脆悦耳声像是为前来的游人谱写着一首欢迎的快乐歌。闭上眼睛静静地享受着片刻的美好,聆听周围的声音,那点点滴滴的声音仿佛一个个跳跃的音符,轻轻地激荡着人们的心灵,让人们深刻地体会到古镇的恬淡与安宁。在这里,很难得地看见了制服——城管人员。可是沿湖的商家都各自把洱海沿岸圈起来了,不进去消费就看不到洱海风光。我们当然没有点一杯咖啡面朝洱海而坐的闲情,网约车司机在不远处等着呢,时间以金钱计呢!</h3> <h3>离开大理的前一天正巧是大理白族的火把节,我有幸亲身感受了白族的火把节。火把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诏时期,据说是为了纪念忠义殉国的巾帼英雄慈善夫人。而对于生活在高原的白族人来说,火象征着温暖、食物与生命的希望。火把节不仅是对火的崇拜,更是对来年风调雨顺、家人健康平安的美好祝愿。节日当天,我们所住民宿的村子里热闹非凡。火把摆满了街道,村民们忙着准备火把的材料,扎制高达三四米的火把。火把上挂满了鲜艳的装饰,甚至还有水果,细节之处无不体现白族人民的用心与热情。夜幕降临,火把被点燃,火光映红了整个村子。财神老爷的火把是最为壮观的,高达三米,象征着财富与好运。村民们纷纷围过来,用自家的火把取火,场面热闹非凡。鞭炮声此起彼伏,火光与烟雾交织,仿佛进入了一个狂欢的世界。火把节的尾声还要跳火把.午夜前后,把狂欢时燃烧着的火柴棍堆成一堆堆的篝火.男女青年一个接一个地从篝火来回跨越两三次,祈求火神“禳灾祛邪”.要看谁跳跨得高、跳得远,直到兴尽为止。 火把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白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白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h3> <h3>旅行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很快就要跟大理说再见了。这次大理之行,对我来说就像一场美丽的梦。在大理,我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也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我想对老年朋友们说,当你们有机会出去旅行的时候,一定要去大理感受一下。它能让你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体验不一样的生活,还能让你懂得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好,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这个世界,让自己变得更加热爱生活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