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抗战遗址】杨靖宇抗联密营

五月的风

<p class="ql-block">   昵称:五月的风</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12521078</p><p class="ql-block"> 探秘景点:杨靖宇抗联密营</p><p class="ql-block"> 东北抗联蒿子湖密营又称为“杨靖宇密营”“南岗头密营”,位于红石国家森林公园红白旅游线23公里处,总占地面积225公顷。上世纪六十年代被国家确认为东北抗联第一路军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秘密营地和战迹地,它们是杨靖宇将军率领将士们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极寒中,与日寇周旋、坚持抗战的生命线,每一寸冻土都镌刻着不屈的忠魂。</p> <p class="ql-block"> 1938年以后,日寇对东北抗联展开“大讨伐”,实行“归屯并户”“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妄图切断抗联与百姓的联系。秘营,成了杨靖宇和将士们最后的依托。他们在秘营里搭建“马架子”——用圆木做架、树皮当瓦的简易房屋,屋内地上铺着干草,便是睡觉的“床”;在山坳里挖地窖储存粮食,用松枝掩盖入口;甚至在树干上挖洞,藏匿枪支弹药。最艰难的1940年,秘营里连“树毛子”都所剩无几,杨靖宇和战士们就以棉絮、草根掺着少量玉米充饥,却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枪。</p> <p class="ql-block"> 秘营不仅是生存的据点,更是战斗的指挥中心。杨靖宇常在秘营里召开会议,分析敌情、部署作战。1939年冬,他在濛江(今靖宇县)的一座秘营中制定了“分兵袭扰”战术,派小股部队袭击日寇的据点和运输线,自己则率领主力在林海中机动歼敌,先后取得了岔沟突围、大蒲柴河伏击战等胜利。日寇曾多次悬赏“捉拿杨靖宇”,却连秘营的影子都找不到——他们不知道,那些看似普通的密林、山坳,早已被抗联将士们变成了“藏得住、打得出”的铜墙铁壁。</p> <p class="ql-block">  蒿子湖密营由司令部、青松灶、碾盘,水井、磨房、粮仓、饮马池、枪械所、被服厂、司令部等重要遗址组成。</p> <p class="ql-block"> 纵观蒿子湖密营,四周被群山环抱,地处号称方圆百里的蒿子湖之中,属长白山原始林带,中间又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大川——老龙岗,被当地人称之为“迷魂阵”。一旦步入大川,便可见小川纵横交错,分延四周,地形复杂相似,很快就会迷失方向。</p> <p class="ql-block"> 如今,当年的秘营大多已淹没在茫茫林海中,只留下一些圆木的残桩、地窖的痕迹。但当春风吹过长白山,当松涛在山谷间回响,这座林海深处的红色堡垒,早已不是简单的营地,而是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精神坐标——它告诉我们,有一种信仰,能在极寒中燃烧;有一种坚守,能让密林成为不朽的丰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