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初秋的涅瓦河畔,淡绿色穹顶的冬宫博物馆静静地矗立在涅瓦河畔,这座与卢浮宫齐名的“人类文明宝库”以365间展厅、300万件藏品编织起横跨千年的艺术史诗。我们跨越千山万水,只为追寻那些照亮浩瀚宇宙的传世之作。 </p><p class="ql-block"> 孔雀钟-机械与美学的神迹。</p><p class="ql-block"> 踏入204展厅,18世纪的鎏金光影中,一座高达3米的“金孔雀钟”傲然矗立在玻璃罩中。这座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礼物至今仍延续着300多年前的精密心跳: 孔雀倏然展翅,尾羽如星河倾泻,360度旋转间,羽片上的金箔折射出碎钻般的光芒;左侧银猫头鹰警觉转动眼球,右侧金公鸡昂首振翅,发条齿轮的轻响仿佛时间本身的呼吸。此钟本欲献于乾隆皇帝,却因“机巧过甚”遭清廷婉拒。历史的偶然让它成为俄罗斯的镇馆之宝。 </p><p class="ql-block"> 穿透画布的圣光与父爱</p><p class="ql-block"> 在214号展厅,达芬奇的《持花圣母》与《哺乳圣母》以温柔之力击中心灵: </p><p class="ql-block"> 圣母低垂的眼睫在幽蓝背景中投下阴影,指尖轻托婴儿的力度被釉彩凝成永恒:基督吮乳时鼓起的脸颊、衣褶间晕染的群青色,昭示着中世纪神性向人性的悄然过渡 。这抹15世纪的米兰晨光,竟在波罗的海畔的冬宫找到了归宿。 </p><p class="ql-block"> 《浪子回头》是荷兰伟大的画家伦勃朗的巅峰之作,也是他绘画生涯的绝唱。</p><p class="ql-block"> 画中的浪子,正殷切地祈求着父亲的宽恕与怜悯。而那束温暖的光芒,轻轻洒落在父亲的手上、游子的肩头,象征着回家的温暖与深沉的父爱。</p><p class="ql-block"> 在230号展厅中间,米开朗基罗未完成的雕塑《蜷缩的少年》将冻结的痛楚刺入视野: 少年脊柱如弓弦紧绷,大理石筋肉在抵抗与屈服间震颤,斧凿痕迹如泪痕般粗粝;这尊为美第奇家族陵墓创作的雕像,因佛罗伦萨陷落而遭遗弃,恰似俄罗斯民族的历史伤痕。</p><p class="ql-block"> “1812画廊”,是冬宫最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地方。棕红色的背景墙上挂有332幅著名统帅和将领画像,他们是1812年俄法战争的俄罗斯英雄。画中人物威风凛凛、彰显着战斗民族尚武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拉菲尔长廊中的永恒回响。我们驻足于叶卡捷琳娜二世复刻的“拉斐尔长廊”,13道拱廊顶棚的圣经壁画在日月星辰的交汇中融成金色河流。《哺乳圣母》的柔光、《浪子回头》里的深沉父爱与蜷缩少年的孤影在时空裂缝中交叠。 </p><p class="ql-block"> 在三楼的远东艺术馆,西夏王国的星神画像,静立异国。每一件文物都诉说着那段被蒙古铁骑斩断的历史。俄国人科兹洛夫通过不正当手段盗掘黑水城,将3500件文物掠走,国人只能在他国博物馆中触摸自家文明的碎片,这份历史伤痛,令人扼腕。</p><p class="ql-block"> 冬宫的伟大,不仅在于它收藏了达芬奇的静谧、伦勃朗的父爱、米开朗基罗的挣扎与孔雀钟的奢艳以及华夏文明的碎片,更在于它让观者听见千年文明的低语、女皇的野心、工匠的执念、远东文明的伤痛以及战火中幸存的美,最终都沉淀为涅瓦河上的粼粼波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8月26日上午,我们来到了冬宫博物馆,门口已排成了长龙。广场被沙俄时代的豪华建筑群环绕,其中北侧的冬宫尤为突出,其四周圆柱林立,顶部有100多尊雕像和花瓶,宫殿长200米,宽160米,高22米,以淡绿色墙壁、白色圆柱和金色雕塑群著称。</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中央矗立着亚历山大纪念柱,为纪念1812年反击拿破仑战争的胜利兴建。柱子由一整块红色花岗岩组成,高47.5米,重达600吨,尖顶上有手持十字架的天使雕像,象征胜利。</p> <p class="ql-block"> 我们随着人流进入冬宫博物馆的大院。院子左边有二个自助售票机,我们请刚在自助售票机购完票的俄罗斯帅哥帮我购门票(每人500卢布),小伙子挺热情,他动作麻利地帮我们在自助机购好了冬宫博物馆的门票,谢谢热情善良的俄罗斯帅哥!</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华丽的约旦楼梯进入冬宫博物馆二楼展厅。</p><p class="ql-block"> 冬宫最初由彼得一世的女儿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女皇于1754年下令建造,1762年竣工。 18世纪末冬宫遭遇火灾,后由叶卡捷琳娜二世下令重建。重建时保留了原有建筑风格。叶卡捷琳娜二世喜欢收藏艺术品,1764年,她从柏林购进伦勃朗、鲁本斯等著名画家的250幅绘画作品,后来又陆续从欧洲各国购得大批艺术珍品收藏在冬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目前冬宫博物馆开放365个展厅,展品数量超过300万件,按每分钟看1件需5年才能看完。我们没有时间和体能一一看完。选择性参观了二楼、三楼部分展厅的展品。</p><p class="ql-block"> 230号展厅里的《蜷缩成一团的小男孩》雕像,斑驳的大理石表面与小男孩的蜷缩姿态传递出艺术家深刻的心理挣扎。</p><p class="ql-block"> 这是文艺复兴巨匠米开朗基罗(1530年)的作品,也是冬宫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彼得大厅建于1833年,由设计圣以撒大教堂的建筑师蒙费朗主持建造。该厅最初用于沙皇接见亲密宾客或举行小型国事活动。墙面覆盖金丝绒,镶嵌碧玉柱廊,顶部装饰国徽、皇冠及彼得大帝名字首字母组成的花型图案,整体风格奢华庄重。其镀金宝座由浸染柞木制成,1731年英国订制,木框镀金银,椅背绣有俄罗斯帝国国徽。</p> <p class="ql-block"> 宝座后方悬挂威尼斯画家于1734年创作的彼得大帝全身像,画中彼得身旁为古希腊荣誉女神,背景为北方战争中的波尔塔瓦战役,象征胜利与荣耀。</p><p class="ql-block"> 彼得一世·阿列克谢耶维奇(1672年6月9日—1725年2月8日),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五位沙皇、俄罗斯帝国首位皇帝(1721年11月2日—1725年2月8日在位),史称彼得一世,后世尊称其为彼得大帝。他在俄罗斯历史上的地位类似于中国的秦始皇。</p> <p class="ql-block"> 圣乔治大厅(大御座厅)。沙皇加冕典礼、国事接待的核心场所。800平方米空间铺设意大利卡拉大理石。该厅1787年始建,1837年大火后由斯塔索夫修复,耗时4年完成大理石镶嵌工程。</p><p class="ql-block"> 中央黄金御座后方悬挂双头鹰国徽刺绣,下面是精美绝伦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宝座。</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追寻着镇馆之宝孔雀钟来到了204展厅,高大的孔雀钟被放在玻璃房里。</p><p class="ql-block"> 孔雀钟是18世纪由英国钟表设计师詹姆斯·考克斯团队专为中国乾隆皇帝打造的机械装置艺术品(因设计不合乾隆皇帝的审美标准,未被采纳),主体采用镀金黄铜材质,高度超过三米。该钟以橡树为基座,顶端装饰有孔雀、猫头鹰和公鸡三种动物,整点报时阶段会触发音乐演奏与动物动态场景:猫头鹰转动头部、孔雀开屏。此钟后被俄国亲王波将金(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情人)购得,并于1781年通过拆分运输方式送至圣彼得堡,作为礼物送给叶卡捷琳娜二世。 </p><p class="ql-block"> 每周五晚七点,工作人员会为游客带来一段表演,时钟奏出音乐,孔雀张开华美的尾巴,公鸡开始打鸣,猫头鹰眨巴眼睛,很有趣。这样的设计还具有象征意义。孔雀开屏后金色的一面象征着太阳和白昼,银色的一面象征着月亮和黑夜。公鸡的啼叫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整个运行过程代表着从黑夜到黎明周而复始。</p><p class="ql-block"> 这件展品,巧夺天工,代表了18世纪最杰出的机械设计水平。</p> <p class="ql-block"> 孔雀钟展厅的吊灯都是金光闪闪的孔雀造型。</p> <p class="ql-block"> 告别精美绝伦的孔雀钟,我们追寻宝物来到214展厅,我们看到了用玻璃罩着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达.芬奇的真迹《持花圣母》,也是冬宫的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 这幅绘画是达·芬奇1478年创作,圣母玛丽亚怀抱圣婴,面带微笑,圣婴耶稣坐在她的膝上,玛丽亚手持鲜花与婴儿逗乐,圣婴右手探出想要拿花,同时伸长另一只手抓住母亲。持花和探花的母子逗乐的动作变成主题,圣母的微笑反映的是尘世中年轻少妇面对自己孩子的幸福之感,是世俗的母性,表现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觉醒,</p><p class="ql-block"> 我们很庆幸能欣赏到达.芬奇大师的真迹。</p> <p class="ql-block"> 在214展厅还有达.芬奇的另一副绘画《哺乳圣母》,也是用玻璃罩着的。</p><p class="ql-block"> 这是达·芬奇1490年作品,一个美丽的女人给婴儿喂奶,是母爱的象征,是人类最伟大的价值观。圣母与圣子的温情互动,展示了世界的和谐。</p><p class="ql-block"> 绘画的色彩与构图体现画家的巅峰技艺。</p> <p class="ql-block"> 告别达.芬奇的真迹,我们继续寻找宝贝,在254展厅看到了宝贝:</p><p class="ql-block"> 一群游人正围着伦勃朗的《浪子回头》,一名俄罗斯导游正在用俄语为游客讲解。《浪子回头》是伦勃朗晚年的代表作,创作于1668年,是其一生中最后一件作品。该作品以《圣经·路加福音》中“浪子回家”的典故为题材,通过戏剧化的人物关系展现人性的复杂性。 </p><p class="ql-block"> 画中的浪子,正殷切地祈求着父亲的宽恕与怜悯。而那束温暖的光芒,轻轻洒落在父亲的手上、游子的肩头,象征着回家的温暖与父亲的慈爱。父亲以他博大的胸怀,温柔地安抚着浪子回归家庭的渴望。</p><p class="ql-block"> 《浪子回头》不仅代表着伦勃朗艺术的巅峰之作,更蕴含着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提醒着迷失的人们,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迷途知返,神都会以慈爱和恩典来迎接他们,救赎他们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1606年7月15日-1669年10月4日)是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以戏剧性光影技法和深刻的人文主义精神闻名,</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在拉菲尔长廊中。这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在18世纪末(1783-1792年)下令修建,耗时10年竣工。她因欣赏梵蒂冈拉斐尔壁画,委派人临摹其作品(包括《拉斐尔的圣经》系列),复制到冬宫长廊中。</p><p class="ql-block"> 叶卡捷琳娜二世通过这条长廊,将文艺复兴精髓永久镌刻在冬宫的灵魂中,使其成为权力与艺术交融的象征。</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条长约数十米的油画走廊,名叫“1812画廊”,又称“祖国战争画廊”,是冬宫里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地方。棕红色的背景墙上挂有332幅著名统帅和将领画像,他们是1812年战争和远征法国(1813年-1814年)的俄罗斯英雄。画中人物威风凛凛、眼神熠熠发光,彰显着战斗民族尚武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1812年俄法战争爆发,在库图佐夫将军带领下,俄军击败了士气旺盛、空前强大的法军,击碎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企图。为了铭记英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1826年下令修建这座军事画廊。英国著名的宫廷画师乔治·道与其助手、俄国画家亚历山大·波利亚科夫历经十年时间,创作了这些作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圣母子系列油画。</p> <p class="ql-block"> 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1729年5月2日—1796年11月17日),又称凯瑟琳二世,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大帝,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二位沙皇,俄罗斯帝国第八位皇帝。1762年,她率领禁卫军发动政变推翻丈夫彼得三世后即位。</p><p class="ql-block"> 她在位34年,大量收购各种类别的艺术品。她继位二年后的1764年,一场性从柏林购进伦勃朗、鲁本斯等著名画家的250幅绘画作品,她在位的头十年便购置了约2000幅世界名画。她曾一场性购买1万6000枚的硬币与纪念章。她私人图书馆里藏书3万8000册。</p><p class="ql-block"> 她统治期间推动法律改革,发动两次俄土战争吞并克里米亚汗国,打通黑海出海口,三次参与瓜分波兰,领土扩大了67万平方公里,使当时的俄罗斯成为了欧洲强国。她成为俄罗斯人心目中和彼得一世齐名的英主。</p><p class="ql-block"> 肖像由贾奥多尔.罗科托夫.1870创作。</p> <p class="ql-block"> 路易十四马术肖像(司令员,1680)。</p> <p class="ql-block"> 安娜.彼得罗夫娜.洛普希娜.塔娜普纳公主肖像(1790)。</p> <p class="ql-block"> 尼古拉二世·亚历山德罗维奇(1868年5月18日—1918年7月17日),是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最后一位沙皇,俄罗斯帝国末代皇帝(1894年11月1日—1917年3月15日)。他在二月革命后被迫退位,十月革命后全家被杀。</p> <p class="ql-block"> 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里博皮艾尔肖像(1824)。</p><p class="ql-block"> 外交官,国有银行行长。</p> <p class="ql-block"> 法国元帅布莱斯.德.蒙卢克肖像。(16世纪)</p> <p class="ql-block"> 俄罗斯贵族骑士用的盔甲。</p> <p class="ql-block">《卡洛斯二世的童年肖像》</p> <p class="ql-block"> 《爱神吻醒普赛克》</p><p class="ql-block"> 卡诺瓦的代表作之一,描绘爱神丘比特吻醒少女普赛克的瞬间,卡诺瓦创作于1796年,雕像取材于希腊神话,美女普塞克受到妒忌她的阿芙罗狄忒的虐待与折磨后,又奉命到地狱为她取来“睡眠”之盒。当好奇的普塞克打开睡眠之盒后便沉沉睡去,爱神丘比特看到昏睡的普塞克后在她的脸上佛去了”睡眠“并将她抱起。苏醒后的普塞克伸出玉臂接受。这尊雕像的柔美姿态与放射性的动姿几乎使人忘掉他是大理石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阿穆尔与普叙赫》雕像。意大利新古典主义大师安东尼奥·卡诺瓦作品。</p><p class="ql-block"> 作品取才于希腊神话故事。维纳斯,这位美神,因嫉妒人间女子普叙赫的绝世容颜而欲对其降罪。她派遣自己的爱子阿穆尔去执行这一任务,然而, 命运却在此刻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 阿穆尔在面对普叙赫的那一刻,被她的美丽深深打动,两人的心灵由此相系,最终结为连理,共度余生。</p> <p class="ql-block"> 《三个美神》雕像。</p><p class="ql-block"> 意大利新古典主义大师安东尼奥·卡诺瓦创作于19世纪初的大理石群像,高182厘米,以三位裸体女性构成动态平衡的三角构图,代表女性的妩媚、优雅和美丽三种本质,被誉为“超越现实之美”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舞者》</p><p class="ql-block"> 卡诺瓦的另一件作品,刻画一位婆娑起舞的年轻女子,以高超技巧展现长裙的精致透明与舞者的动态美感。 </p> <p class="ql-block">《贝壳中的维纳斯》</p> <p class="ql-block"> 《海伦》意大利雕塑家安东尼奥·卡诺瓦作品。</p> <p class="ql-block"> 彩蛋画 :《圣尼古拉斯.米尼西亚大主教》 15世纪 偌夫哥罗德大作</p> <p class="ql-block"> 在三楼的远东艺术馆,面对这些来自华夏的文物,内心五味杂陈。一些西夏王国的星神画像等,曾是黑水城文明的见证,如今却远隔重洋静立异国。每一件文物都诉说着那段被蒙古铁骑斩断的历史。俄国人科兹洛夫通过不正当手段盗掘黑水城,将3500件文物掠走,让国人只能在他人博物馆中触摸自家文明的碎片,这份历史伤痛,令人扼腕。</p><p class="ql-block"> 这尊菩萨头,是我国五世纪的杰作。竟被强盗们盗运至此,令人愤怒。</p> <p class="ql-block"> 罗汉的半身像。十世纪至十一世纪。出中国河北省义县。</p> <p class="ql-block"> 《在阿弥陀佛净土之路遇到义人》</p><p class="ql-block"> 十三世纪,西夏古塔国的绘画。</p> <p class="ql-block"> 我国清代的双鹤。</p><p class="ql-block"> 材质:隔墙珐琅青铜、黄铜、金鹤。</p><p class="ql-block"> 亚历山大三世收藏。</p> <p class="ql-block"> 冬宫的伟大,不仅在于它收藏了达芬奇的静谧、伦勃朗的父爱、米开朗基罗的挣扎与孔雀钟的奢艳以及华夏文明的碎片,更在于它让观者听见千年文明的低语、女皇的野心、工匠的执念、远东文明的伤痛以及战火中幸存的美,最终都沉淀为涅瓦河上的粼粼波光…</p>